-
1 # 貧生法號至癲
-
2 # 田蘭地博
廣府人是由南越族和漢族融合而成的。
南越族,聚居於嶺南,主要分佈於珠江流域和韓江流域,是一個獨具濃厚文化特色的古代民族。
原住民的南越族與漢族長期雜居,多數土著居民逐漸與漢族融合,最終被漢化。這個被漢化過程相當慢長,是自秦統一六國以來,隨著中原漢民的持續大規模南遷來完成的。
隨著中原漢民南遷,聚居地逐步縮小的沒有被漢化的原住居民,後來演變為黎族、壯族、瑤族、畲族、苗族等少數民族,退居山地,分佈於現在的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地。而現居住在越南的京族與南越族有直接的血緣關係。
南越族,屬蒙古人種東亞支,是古代嶺南地區的主體民族,也是該地的原住民。 在中國歷史上,有“北胡、南越”之說。這個“南越”是古人對南方越族的總稱,亦稱百越、百粵,而並不是指南越族。古越族是古代南方各民族的泛稱,或者說,是對中國南方古代越人的總稱。可見,百越(百粵)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南越族只是古越族的一個支而已。
南越族,在中原漢族大量遷移到嶺南以前,一直是嶺南地區的土著居民和主體民族。 南越族後裔包括現代京族以及壯族中的大部分,由中原漢族和南越族融合發展而來。
被珠三角和粵西地區廣府人大量使用的粵語中,還保留著古音古詞,保留著大量古代南越語成分,而且這些底層詞彙比較接近壯侗語系的語言(例如,高州粵語日常底層許多詞語與壯語相同)。這些特點可以從某個角度反映出現代漢族廣府民系、壯族等少數民族與南越族的關係,以及同現代粵語、壯語與古越語的關係。
也就是說,中原移民以及融入漢族中的越人發展成現今的廣府人。珠璣巷是由大庾嶺路進入嶺南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原移民南下途中首選的定居地。因此,在廣府民系的移民過程中,南雄珠璣巷起過重要作用。在宋代歷史變遷中,遷居珠璣巷的中原人又陸續流徙嶺南腹地,落籍珠江三角洲一帶。珠璣巷因此成為聯絡中原和嶺南,具有民族南遷象徵意義的地方。
回覆列表
廣府人組成部分
1:百越土著
2:秦軍徵百越軍隊
3:秦徵百越軍隊與百越土著通婚後裔
4:歷朝流放百越中原人
5:流放百越中原人與百越土著通婚後裔
6:歷朝戰亂南逃中原人
7:宋末元難南逃軍民
8:明末清初戰亂內陸南逃軍民
9:各朝代漢化百越土著少數民族
10:同化了的入粵客家人
11:高度認同並自覺融入廣府文化的外省藉有根廣漂二代及外藉歸化廣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