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思考的蘆葦M
-
2 # 老街味道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的楊花是今天我們說的柳絮,古人所說的楊柳也都是指的柳樹。
楊柳和楊花是古詩詞裡常見的意象,在《詩·小雅·采薇》裡邊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毛傳解釋為:楊柳,蒲柳也。
楊柳一般寄託了離別的思念,折柳送別是離別詩詞裡最常見的橋段比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折楊柳》是一首漢樂府古曲。最早表達兵事勞苦,懷念徵人之作。 後來越來越多的地成為傷春惜別之辭。
楊花多出現在表達漂泊、失意的詩詞裡,常用來抒發遷客騷人、異鄉遊子們寄託相思和自憐的感情。最有名如蘇東坡次韻章質夫的《水龍吟·楊花》 :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章質夫《水龍吟·詠楊花》裡直接點出了楊花就是“柳花”:"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
東坡詞中: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說的是楊花入水化為浮萍的典故,蘇軾也自注 “ 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
浮萍也好楊花也好,終究是漂泊無根之物,因此特別受到文人騷客的喜愛。楊花的古詩詞多不勝數,大概古代的讀書人都要離家趕考,入仕以後更是天涯海角,離家萬里羈旅窮年,不免以吟誦浮萍、楊花而自憐吧。
老街也寫過幾首關於楊花的詩詞,奉上兩首請朋友們指正:
這是唐代詩人韓愈《晚春》中的一句,全詩是: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字面意思是說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將盡,都爭奇鬥豔、使出渾身解數想要留住春天,就連那資色平庸、毫不起眼的柳絮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好像漫天飛雪。我理解的引申義是:我(楊花)雖沒有百花的嬌美容顏,也可能沒她們的天資聰穎,但我不自卑、不氣餒,也想用自己的表達方式為留住春天出一份力,頗有一幅我傻我快樂的心態,這首詩全詩以擬人的手法呈現,給人許多遐想空間,給我的啟發是:天資是先天的,誰也改變不了,而努力是後天的,要靠自己。個人拙見,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