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時逛街或走路聽到別人說英語我內心卻有種鄙視對方的感覺,覺得會幾句英語很了不起似的。滿大街炫耀。雖然我以前高考是靠英語拉高很多分數上的重點大學,雖然為了應付考試認認真真學英語,但是我內心卻非常排斥英語。雖然我語文水平不怎麼樣,但是卻特別喜歡漢語的古詩詞和古典音樂,覺得特別有意境,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感。並沒有貶低英語,電腦程式設計,晶片什麼的都是英語,很多高科技都離不開英語,但是總覺得英語缺少一種精神美。這讓我覺得物質文明看英語,精神文明看漢語。也有可能是我不生活在英語國家體會不到英語的美吧,但從初中到大學畢業,學了這麼多年英語,就是發現不了英語的美。
5
回覆列表
  • 1 # 話匣子聊天

    雖說我的英語和中文都很一般,但我也來說說我對這兩種語言的感覺吧。

    先給出我的感覺:英文就像精緻工筆畫,恨不得把每一條頭髮都逼真描出來。而中文則是水墨畫的大寫意,看的是意境,一眼看過去就有種“氣氛”。

    英語,哪怕是文學作品,給我的感覺都是一股理科生的嚴謹感覺。就是那種,生怕讀者有歧義,一定要把事兒寫明白了的感覺。我大概看過幾本英語原文的流行小說,比較老的有《福爾摩斯》、《沉睡谷》,或者比較新的《阿甘正傳》、《侏羅紀公園》等,全是給我這個感覺。覺得這些用英文寫作的人,描寫無論是人還是物,為了描述準確,都特地用那種賊精確的詞彙,生怕用個常見的四六級詞彙,就會引起歧義似地。但這種用精確詞彙寫出來的小說,給人的感覺就是“嚴謹”的感覺。比如,營造一個搞笑氣氛,都能給你一種能分出三四五級的感覺,你能準確地知道,作者想把這個搞笑氣氛推到第幾級去。至於英語的學術論文,那就更是嚴謹的一塌糊塗,有一種一句話能說完,偏偏要用五句來說,要把所有的邊邊角角都說周全了才行。反正我在看英文學術論文時,看了第一句就大概知道作者想說什麼了。接下去的幾句話掃一眼就行了,因為全是對第一句的“囉嗦”補充。但自己嘗試寫英文的時候,一動筆也是不由自主地往“囉嗦”上靠攏,總是覺得要寫“明白”,或者說生怕寫出的東西別人不明白。我想是不是這些英語是母語的作者們也是這個感覺呢?

    中文。可能因為中文是母語吧,讓我對中文的把握更精細。我總覺得中文的文學作品和科學論文是兩種“思維”體系裡的東西,文學作品就是“文藝”的那股勁,而學術文章則就是“嚴謹”的感覺。真的能從中文作品的字裡行間中體會出這種感覺,但英文無論是學術還是文學,我全是覺得是“嚴謹”的風格。至少,有些中文文學作品,囉嗦地堆砌細節的時候,明顯能夠感覺出,作者是想“模仿”英文作品中的那種,用文字描寫細節來帶動情節的手法,但總是覺得缺點什麼,就是玩不出那種精髓的感覺。但如果看《西遊記》、《紅樓夢》,頓時就有種敬佩作者對文字駕馭的感覺。至於中文的學術論文,那就和英文的學術論文一個路子了。本來這東西就是要說明白的東西,當然是怎麼嚴謹怎麼來。但忍不住說一句,論學術論文的嚴謹程度,英文的論文確實寫的更嚴謹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藥品怎麼辨別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