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假如我有九條命》,語言質樸,結構嚴謹,想像豐富,感情真摯。作者之所以去做“九條命”的假設,就是因為感覺自己僅有一條“命”太少了,諸多必做的事務沒有辦法應付過來。但這裡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作者為什麼去假設自己有“九條命”,而不是“八條命”,也不是“七條命”呢?細細品味就可以知道,作者所假設的這“九條命”,完全是緣於九種情。
一條命為耐生活之情。之所以用“耐”,是因為生活中既有“千般驚擾”,又有“最煩的”事,而這“最煩的”事還必須去做,那當然就需要有“耐力”,就需要用“半條命”去應付。剩下的“半條命”還得用來“回信和開會”,這好像就不需要耐力了,其實不然,因為“回信”還要找到“相關的來信”,還要受“鄰座的煙燻”,這沒有相當的耐力也是辦不到的。生活是作者人生的必需,他有這種耐力,就是緣於有生活之情。
一條命為孝父母之情。父親年邁身殘,岳母年邁身殘,只有“情如半母”的姨母來支撐著自己的家,作者思盡為人子之孝,因此想要有一條命來做自己該做的事,儘自己該盡的義務。作者的這種情是他品質的體現,也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體現,因此情也就顯得分外寶貴,這條“命”也顯得分外有價值。
一條命為愛妻兒之情。作者這種愛妻兒的情,更確切地說應該是一種歉疚之情,他自覺對妻子體貼得少,對女兒照顧得少,只有在心裡“細加體會”愛妻的柔情,也只有在心裡“默默懷念”可愛的女兒。有了這種親情,才是人生的一種幸福,因此作者才用一條命來陪伴她們。
一條命為念朋友之情。作者作為“新男人”,不想“遺世獨立”,但他卻有錢而“窮於時間”,於是便只能盡其心其力而為了,講究一點策略,做到適可而止。但這種情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應該用一條命來做。
一條命為顧讀書之情。書是永遠也讀不完的,有古人的書,更有今人的書;加之作者還要用時間來寫作,用精力來教書,那讀書就更顯緊張了。但是,讀書是成就人生的必由路徑,不讀書也就沒有了學問,也就沒有了文人,也就沒有了余光中。因此,作者無論如何也不能放鬆讀書一事,便將一條命交給心愛的書了。
一條命為重教書之情。文化是要傳承的,但作者自覺“忙於外務,席不暇暖”,在教書方面有諸多不足之處,於是便思“經常與學生接觸”,以“產生實效”了。作者在想辦法教書,在想辦法把書教好,他情願為教書而投入自己的精力,這也說明教書育人是他非做不可的事,因此他才用一條命來做。
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假如我有九條命》,語言質樸,結構嚴謹,想像豐富,感情真摯。作者之所以去做“九條命”的假設,就是因為感覺自己僅有一條“命”太少了,諸多必做的事務沒有辦法應付過來。但這裡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作者為什麼去假設自己有“九條命”,而不是“八條命”,也不是“七條命”呢?細細品味就可以知道,作者所假設的這“九條命”,完全是緣於九種情。
一條命為耐生活之情。之所以用“耐”,是因為生活中既有“千般驚擾”,又有“最煩的”事,而這“最煩的”事還必須去做,那當然就需要有“耐力”,就需要用“半條命”去應付。剩下的“半條命”還得用來“回信和開會”,這好像就不需要耐力了,其實不然,因為“回信”還要找到“相關的來信”,還要受“鄰座的煙燻”,這沒有相當的耐力也是辦不到的。生活是作者人生的必需,他有這種耐力,就是緣於有生活之情。
一條命為孝父母之情。父親年邁身殘,岳母年邁身殘,只有“情如半母”的姨母來支撐著自己的家,作者思盡為人子之孝,因此想要有一條命來做自己該做的事,儘自己該盡的義務。作者的這種情是他品質的體現,也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體現,因此情也就顯得分外寶貴,這條“命”也顯得分外有價值。
一條命為愛妻兒之情。作者這種愛妻兒的情,更確切地說應該是一種歉疚之情,他自覺對妻子體貼得少,對女兒照顧得少,只有在心裡“細加體會”愛妻的柔情,也只有在心裡“默默懷念”可愛的女兒。有了這種親情,才是人生的一種幸福,因此作者才用一條命來陪伴她們。
一條命為念朋友之情。作者作為“新男人”,不想“遺世獨立”,但他卻有錢而“窮於時間”,於是便只能盡其心其力而為了,講究一點策略,做到適可而止。但這種情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應該用一條命來做。
一條命為顧讀書之情。書是永遠也讀不完的,有古人的書,更有今人的書;加之作者還要用時間來寫作,用精力來教書,那讀書就更顯緊張了。但是,讀書是成就人生的必由路徑,不讀書也就沒有了學問,也就沒有了文人,也就沒有了余光中。因此,作者無論如何也不能放鬆讀書一事,便將一條命交給心愛的書了。
一條命為重教書之情。文化是要傳承的,但作者自覺“忙於外務,席不暇暖”,在教書方面有諸多不足之處,於是便思“經常與學生接觸”,以“產生實效”了。作者在想辦法教書,在想辦法把書教好,他情願為教書而投入自己的精力,這也說明教書育人是他非做不可的事,因此他才用一條命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