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話
【雷州話】雷州半島湛江地區的主要漢語方言。來源於福建的閩南話,漢代已基本形成。據明萬曆《雷州府志》載,當時雷州話叫“東話”或“客話”,其特色是較多地保留了古漢語的語音,許多基本詞彙與閩南語 潮州話和蒲田話大致相同,但因受官話、當地土著語言的影響而發生差異性的變化。
雷州歌
【雷州歌】用雷州話演唱的民歌。漢代形成於今雷州市,流行於雷州半島。是廣東四大方言歌之一,也是中國131個歌種之一。其格律嚴謹,每首四句,每句七字,一、二、四句的尾字押韻,第二句的第四字、第四句的第四字和尾字都用陽平聲,第二句尾字則用陰平聲。每句句首都可加兩三個字,叫“歌墊”。其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以及雙關、重疊、連珠、倒裝等10多種。歌唱形式有獨唱、對唱等。民間男女老幼都會唱,遇事隨口即唱,出口成歌。?
雷州音樂
【雷州音樂】雷州的民間器樂曲。始於明盛於清,流行於整個雷州半島湛江地區。雷州音樂按演奏形式可分為:將軍令,氣氛熱烈,氣勢磅礴;小牌,旋律流暢優美,輕鬆活潑;坐門樓,多用於慶典,樂手坐在門樓下(大門口)演奏;戲套,為雷州歌劇和黎戲(雷州木偶戲)的場間氣氛音樂,也用於日常生活。?
雷劇
【雷劇】原名雷州歌劇。源於雷州歌,明代中期形成於海康縣。其唱腔音樂、鑼鼓音樂別具一格。初期以雷州歌謠腔為主唱腔,後在原唱腔基礎上創作出數十種新唱腔,按其體系可分為“高臺”、“雷謳”。?
雷州石狗 雷州石狗歷史悠久,數量眾多,分佈廣泛,內涵豐富,造型千姿百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是一份獨具地方特色的珍貴文化藝術遺產。在雷州,放眼古城門、村口、古道、巷口、門口、水口或古墓前,定會看到一尊尊或坐、或蹲、或伏,用玄武岩石雕刻而成的石狗。它如同守門的石獅子,被人崇拜,成為雷州的獨特民俗文化。據《雷祖志》記載,雷州是古代南蠻族的發祥地,“舊有瑤、僮、侗、僚與黎”等少數民族聚居,其中的瑤族就將狗視為“圖騰”。及至唐代,雷祖陳文玉的誕生相傳就是因為九耳狗的發現:“雷州”之名的由來有一種傳說,就是九耳狗發現的石卵中誕出的雷祖兩手中現出的。靈狗發現了雷祖,並守護著雷祖長大,於是它也就被視為護佑人類的神靈。雷民用石頭雕刻狗的形象,安放在村口、路邊、巷頭、門旁、水口、墳前,以驅邪治魔、保境安民。
雷州話
【雷州話】雷州半島湛江地區的主要漢語方言。來源於福建的閩南話,漢代已基本形成。據明萬曆《雷州府志》載,當時雷州話叫“東話”或“客話”,其特色是較多地保留了古漢語的語音,許多基本詞彙與閩南語 潮州話和蒲田話大致相同,但因受官話、當地土著語言的影響而發生差異性的變化。
雷州歌
【雷州歌】用雷州話演唱的民歌。漢代形成於今雷州市,流行於雷州半島。是廣東四大方言歌之一,也是中國131個歌種之一。其格律嚴謹,每首四句,每句七字,一、二、四句的尾字押韻,第二句的第四字、第四句的第四字和尾字都用陽平聲,第二句尾字則用陰平聲。每句句首都可加兩三個字,叫“歌墊”。其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以及雙關、重疊、連珠、倒裝等10多種。歌唱形式有獨唱、對唱等。民間男女老幼都會唱,遇事隨口即唱,出口成歌。?
雷州音樂
【雷州音樂】雷州的民間器樂曲。始於明盛於清,流行於整個雷州半島湛江地區。雷州音樂按演奏形式可分為:將軍令,氣氛熱烈,氣勢磅礴;小牌,旋律流暢優美,輕鬆活潑;坐門樓,多用於慶典,樂手坐在門樓下(大門口)演奏;戲套,為雷州歌劇和黎戲(雷州木偶戲)的場間氣氛音樂,也用於日常生活。?
雷劇
【雷劇】原名雷州歌劇。源於雷州歌,明代中期形成於海康縣。其唱腔音樂、鑼鼓音樂別具一格。初期以雷州歌謠腔為主唱腔,後在原唱腔基礎上創作出數十種新唱腔,按其體系可分為“高臺”、“雷謳”。?
雷州石狗 雷州石狗歷史悠久,數量眾多,分佈廣泛,內涵豐富,造型千姿百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是一份獨具地方特色的珍貴文化藝術遺產。在雷州,放眼古城門、村口、古道、巷口、門口、水口或古墓前,定會看到一尊尊或坐、或蹲、或伏,用玄武岩石雕刻而成的石狗。它如同守門的石獅子,被人崇拜,成為雷州的獨特民俗文化。據《雷祖志》記載,雷州是古代南蠻族的發祥地,“舊有瑤、僮、侗、僚與黎”等少數民族聚居,其中的瑤族就將狗視為“圖騰”。及至唐代,雷祖陳文玉的誕生相傳就是因為九耳狗的發現:“雷州”之名的由來有一種傳說,就是九耳狗發現的石卵中誕出的雷祖兩手中現出的。靈狗發現了雷祖,並守護著雷祖長大,於是它也就被視為護佑人類的神靈。雷民用石頭雕刻狗的形象,安放在村口、路邊、巷頭、門旁、水口、墳前,以驅邪治魔、保境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