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吟》
唐·孟郊
天色寒青蒼,北風叫枯桑。
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日不得火,壯陰正奪陽。
調苦竟何言,凍吟成此章。
天色青蒼,寒氣鋪天蓋地,無處不在,無處沒有。強勁的北風掃蕩著原野、抽打著枯敗的桑枝,發出了裂人心絃的淒厲的叫聲,叫人慘不忍聽。寒風凜冽,寒氣逼人,它們勁掃宇內、瀰漫天地之間,使江河凍結,厚密無紋;它們遮天蔽日,包裹著面色慘白的太陽,使它也發出了凜凜的寒光。
找來石頭,想敲石取火,但結果又偏偏是欲取火而不得。強盛的寒冷正將溫暖無情地奪走,因而充斥天地的只是無處不在的寒氣了。面對這種悽苦的情景和格調,詩人有千種話語要說,有千種情感要發,但是,也許這種急於傳達的話語和情感過於複雜了吧,他竟感無從言起,於是便在周身寒徹之中吟成了這首詩歌。
孟郊《苦寒吟》中的極端寒冷,已使人到了痛苦的地步。
《子夜吳歌·冬歌》
唐·李白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徵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天冷,手已僵。丈夫遠在邊關,寒冷更勝此地。一夜趕絮徵袍,只為明朝驛使快馬,早日送去冬衣。無奈天勝寒,針線難抽,剪刀冰涼難握。心中憂急,忙呵氣暖手,趕縫不息。
時間是傳送征衣的驛使即將出發的前夜,時間是女子為征夫趕製冬衣,全文雖無“趕”字,但詩中處處皆可看到這個字,讓人如睹那女子急切、緊張勞作的情景。關於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縫”等等具體過程,詩人有所取捨,只寫抽針把剪的感覺,突出一個“冷”字。素手抽針已覺很冷,還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天氣的嚴寒,使手指也不靈巧了,而時不我待,偏偏驛使就要出發,人物焦急情態宛如畫出。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夜裡,忽覺枕被寒冷,不禁驚醒。望向窗外,映得明亮。這才知道夜間下了一場大雪,雪下得那麼大,不時聽到院落裡的竹子被雪壓折的聲響。
試想,雪無聲無味,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裡,雪的形象自然難以捕捉。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依次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曲盡其貌其勢、其情其狀。
苦寒吟》
唐·孟郊
天色寒青蒼,北風叫枯桑。
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日不得火,壯陰正奪陽。
調苦竟何言,凍吟成此章。
天色青蒼,寒氣鋪天蓋地,無處不在,無處沒有。強勁的北風掃蕩著原野、抽打著枯敗的桑枝,發出了裂人心絃的淒厲的叫聲,叫人慘不忍聽。寒風凜冽,寒氣逼人,它們勁掃宇內、瀰漫天地之間,使江河凍結,厚密無紋;它們遮天蔽日,包裹著面色慘白的太陽,使它也發出了凜凜的寒光。
找來石頭,想敲石取火,但結果又偏偏是欲取火而不得。強盛的寒冷正將溫暖無情地奪走,因而充斥天地的只是無處不在的寒氣了。面對這種悽苦的情景和格調,詩人有千種話語要說,有千種情感要發,但是,也許這種急於傳達的話語和情感過於複雜了吧,他竟感無從言起,於是便在周身寒徹之中吟成了這首詩歌。
孟郊《苦寒吟》中的極端寒冷,已使人到了痛苦的地步。
《子夜吳歌·冬歌》
唐·李白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徵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天冷,手已僵。丈夫遠在邊關,寒冷更勝此地。一夜趕絮徵袍,只為明朝驛使快馬,早日送去冬衣。無奈天勝寒,針線難抽,剪刀冰涼難握。心中憂急,忙呵氣暖手,趕縫不息。
時間是傳送征衣的驛使即將出發的前夜,時間是女子為征夫趕製冬衣,全文雖無“趕”字,但詩中處處皆可看到這個字,讓人如睹那女子急切、緊張勞作的情景。關於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縫”等等具體過程,詩人有所取捨,只寫抽針把剪的感覺,突出一個“冷”字。素手抽針已覺很冷,還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天氣的嚴寒,使手指也不靈巧了,而時不我待,偏偏驛使就要出發,人物焦急情態宛如畫出。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夜裡,忽覺枕被寒冷,不禁驚醒。望向窗外,映得明亮。這才知道夜間下了一場大雪,雪下得那麼大,不時聽到院落裡的竹子被雪壓折的聲響。
試想,雪無聲無味,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裡,雪的形象自然難以捕捉。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依次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曲盡其貌其勢、其情其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