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陰中的故事
-
2 # 甄璽
與人的思想解放相關。回想近代文藝,大致有三個高潮:
其一是民國初期新文化運動催生的“文藝復興”,也是大師頻出的年代。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民族復興的夢想開始被喚醒,人們反帝反封的意識在文藝作品尤其白話小說中得到充分反映;
其二是延安文藝座談會引領下的,建國初期的“文藝大復興”,獲得解放的人民大眾的急於改變“一窮二白”面貌的戰天鬥志得到充分反映;
其三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人性獲釋的人們,本能迴歸的心聲得到充分反映;
文藝表現的形式是多樣的,至於是戲劇,或是小說,乃至影視歌曲, 除了時代,科技以及自身發展規律外,能夠“大爆發”的最重要原因是時代背景。
比如抗戰時期,也有文藝發展,只不過這時的文藝作品是悲愴的,更是化作了刀槍和匕首,這種特殊時期的文藝或許會出精品,但談不上繁榮,一切文藝的發展都脫離不了經濟的繁榮。
文藝源於生活,隨著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文藝消費會成為引領社會發展與人們生活的主導,由扶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由溫飽到全面小康,如此偉大的時代,相信一定會有一個新的更大的文藝大繁榮、大爆炸的時期來臨。
有幸生活於此的我們,樂在其中的同時,更應該積極成為這臺好戲的編劇和主角,才不虧於時代,不負於人生!
至於經典老歌依然膾炙人口,除開時代因素,就是影視歌曲自身屬性所帶來的形象。當然還是離不開時代。
當時港臺流行音樂衝擊著人們的思潮,傳統的戲劇已不能適應人們對新生活的渴望,不可否認,流行音樂雖應運而生,但當初的許多歌壇明星都脫胎與戲劇,而且有很深的藝術功底,八十歲的郭蘭英唱起《一條大河》,聽起來仍然讓人震撼,不得不佩服老一輩藝術家的造詣。
後來隨著流行歌曲通俗化,扭扭屁股都是錢的時代,哪怕一句歌詞也沒聽明白,但只要是明星大腕就有高門票,只可惜沒有真功夫的很快成了見光死,閃紅閃亮不長明。浮躁的東西不可能傳承。只有經典才會穿越時空。
(今夜散步,發現原來街邊的攤位,突然變成了美食城,創意不錯,特借來一用)
-
3 # 氼吢
經典影視歌曲應在50.60.70年代的電影裡,不是八九十年代,例如電影《英雄兒女》中《英雄讚歌》,《蘆笙戀歌》中《婚誓》,《阿詩瑪》的選曲,《閃閃的紅星》插曲,《洪湖赤衛隊》選曲,《青松嶺》插曲,《創業》插曲,《春苗》插曲,《海霞》插曲,《冰山上的來客》插曲,《地道戰》插曲,《探親記》插曲,《火紅的年代》插曲,《年青的一代》插曲,《難忘的戰鬥》插曲,那才是好歌如潮,膾炙人口,老少傳唱,流芳百世。
回覆列表
九八危機,香港金融受創,港臺影視進入低谷,同時網路發展,大量歐美電影湧入,內地影視同期高速發展,造就現狀,另一個原因是當時資源較少,受眾群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