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酒淡無香
-
2 # 赤松子輿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點,明朝很窮,尤其是越往後越窮,原因很簡單,在朱元璋時代除了少數藩王勳貴之外,所有人都是需要納稅的,而到了神宗時代,皇帝在一幫子文臣的慫恿下,取消了對士紳徵稅,因此神宗雖然得到了文臣士紳的歌功頌德,但卻給之後的皇帝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為了少納稅,民眾們紛紛投靠當地士紳的名下,就如同明朝有名的清官首輔徐階,其家族在松江等地佔地數十萬頃,號稱松江一半是他家,在這種情況下,士紳變得越來越富,而明朝朝廷能徵收到的稅卻越來越少,再加上文武百官為了自身利益,以與民爭利為名禁止朝廷進入商業行業,並降低商業稅率,導致朝廷越來越窮。
收入越來越少,支出卻越來越多,首先便是被朱元璋當豬一樣圈養的日益龐大的藩王后裔,其次便是越來越多的官員俸祿支出,再就是天災人禍不斷,不斷賑濟災民,讓朝廷的財政窟窿越來越大,再加上朝廷從上到下從內到外齊心合力的貪腐,如同蛀蟲一般將整個朝廷弄得千瘡百孔。
再看明朝的軍隊,首先明朝有監軍制度,要想當好將領,首先要把監軍給伺候好,而監軍作為身殘之人,愛好除了錢也沒別的東西了;監軍要錢,將領要錢,底層軍頭要錢,錢從何來?層層扒皮之下,最終只能落到底層軍戶身上,除了吃空餉之外,也只能在剋扣上下功夫了;而且軍餉從朝廷到軍隊這個過層,基本至少要少三層以上,再加上監軍將領的齊心協力,士兵們註定食不果腹,而且這和朝廷劃撥軍餉多少無關,在那種制度之下,再多的軍餉也滿足不了貪官的胃口,士兵們的食不果腹幾乎是註定的。
也難怪崇禎臨死前留下一句話‘皆眾臣誤朕也!’
首先,縱觀整個明朝歷史,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當政者都不重視軍隊的建設。只要邊境不出問題,帝國的首要問題永遠都是是權力和財政。這是兩宋以來漢族政權不重視武備的傳統。
其次,明朝的政治制度是內閣責任制。內閣疲於應對各種政治攻擊和社會問題,同時還必須滿足皇帝的私慾,軍隊問題跟這些相比只能往後安排。
第三,財政困難和腐敗。明朝的財政問題幾乎伴隨著整個朝代,腐敗問題自朱元璋之後也迅速抬頭,朝廷能撥下來的款項本來就不多,還要被層層剋扣。更恐怖的是,位高權重者也參與其中,執政者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面對更為嚴峻的政治問題,動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