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跳舞的山羊

    個人以為,漢服既然是漢族的傳統服飾,那麼漢族人穿著漢服也是無可厚非的。更何況漢服背後包含著做人的道理和傳統的禮儀文化,還曾為民族的標誌;且如今很多專家學者都已指出,我們的傳統文化在西方思潮滾滾而來的形式下面臨著被大眾遺忘的危險,這一點從滿大街的歐式建築中便可看出一二,所以很多穿著漢服的同袍也是為了喚起大家對傳統文化的關注。所以,看見街上穿漢服的人,不必驚訝也請不要不屑。

  • 2 # 偷聽制筆

    關於現在大街上好多人都在穿漢服,這是什麼情況?

    我的回答如下:

    一、國家強盛引領的文化自信。

    漢服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漢族的民族服飾。眾所周知的原因,滿清入關以後,為了便於統治,便強迫漢族剃髮易服,妄圖在文化上閹割掉漢人對自己的民族認同。隨著孫中山先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推翻了滿清政府,漢民族的文化自信開始逐步恢復,但是當時的環境國家積貧積弱,為了緩和民族矛盾,民國政府提倡五族共和,同時為了彰顯國家西化的決心,當時定的國服是參照日本改良的中山裝,並未考慮漢民族的文化元素。一直到改革開放前,中國都處於滿足物質需求的初級發展階段。直到進入21世紀,經過30餘年改革開發的經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在滿足物質需求後,開始在精神上尋找在自己的歸屬,其中民族認同,傳統文化無可厚非的成為了一項選擇。經濟的強盛,讓我們有更好的條件去研究失傳的服飾、去設計去製造去復原漢民族服飾。漢民族屬於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也是目前唯一沒有自己民族服飾的民族。復原漢族服飾,把它作為國際交流中的禮儀用服裝,如G20峰會等就有穿著傳統服飾的慣例。能更好的展現本國文化,促進文化交流。

    二、符合年輕人的消費觀念

    漢服消費群體大部分是年輕人。經過多年傳統文化IP的薰陶(如仙俠劇、玄幻小說、仙俠遊戲、漫畫等等),培育了一個有消費能力的年輕市場。漢服的歷史悠長,款式多變、又因為失傳較長時間,反倒給了設計師許多創作的空間。漢服既能讓自己標新立異,還能彰顯文化品位,這就成了許多年輕人新的選擇。

    三、漢服圈成了一個交友圈

    目前年輕人的交際圈較窄,多以三觀取向為交友標準。同在漢服圈,浸淫在傳統文化裡鑽營,使得年輕人有更多的話題。因為漢服而讓更多人脫離手機,走出戶外,甚至學會動手,對外展示,建立自信。這個圈子讓不少人找到了歸屬感。所以漢服人群越來越壯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陽勝湖人升至西部第二,03一代還有多少餘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