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康妮

    買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

    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諭。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家家以弄花為習俗,人人執迷不悟。以上只作客觀描繪,直到“人人迷不悟”,才表露了作者的傾向性;然而那“迷不悟”的確切含義是什麼,仍有待於進一步點明。白居易的有些諷諭詩,往往在結尾抽象地講道理、發議論。這首詩卻避免了這種情況。當他目睹這些狂熱的買花者揮金如土,發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之時,忽然發現了一位從啼飢號寒的農村“偶來買花處”的“田舍翁”,看見他在“低頭”,聽見他在“長嘆”。這種極其鮮明、強烈的對比,揭示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本質。在熱鬧喧譁的買花場景中,詩人不失時機地攝下了“低頭獨長嘆”的特寫鏡頭,並以極其鮮明強烈的對比,從“低頭”的表情與“長嘆”的聲音中挖掘出全部潛臺詞:僅僅買一叢“灼灼百朵紅”的深色花,就要揮霍掉十戶中等人家的稅糧!揭示了當時社會“富貴閒人一束花,十戶田家一年糧”的貧富差距。最後這一警句使讀者恍然大“悟”:那位看買花的“田舍翁”,倒是買花錢的實際負擔者!推而廣之,這些“高貴”的買花者,衣食住行,都是來源於從勞動人民身上榨取的“賦稅”。詩人藉助“田舍翁”的一聲“長嘆”,尖銳地反映了剝削與被剝削的矛盾。敢用自己的詩歌創作譜寫人民的心聲,這是十分可貴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ES慘敗給RNG後,knight通宵打rank,勝率高達90%,難道左手不適合打比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