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58515502465

    其實會恐懼應該是多方面的因素,不過有一點應該是對未知的恐懼引起害怕打針。在日常工作中經常可以發現一歲以內的幼兒打針前非常淡定,過程中非常安靜,結束時嚎兩聲就沒事了(過程一般不會哭,因為幼兒痛覺還不敏感,傳導神經也不夠靈敏,所以普遍是打完針後大腦才會意識到剛才被紮了,然後才哇哭出來);1-3歲的兒童,開始逐漸有自己的意識理解,而且對事物開始有短暫的記憶,因此在打針前可能還很開心,但一看到護士可能哇一聲就哭出來,因為他們還記得上次就是穿白衣服的人給他打得痛痛的,因為是短暫的記憶,所以這個跟打針前後間隔時間有關,如果前後兩次打針的時間間隔較長,一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在日常疫苗接種過程中,幼兒普遍一個月要打一次針,短暫記憶就很清晰,因此很多幼兒會產生白衣服恐懼症,到後面,只要踏進醫院,他潛意識就知道要打針,立馬就哇的哭出來了。這個階段的孩子獨立思想還不夠飽滿,就算是哭,你只要安慰他說等下給你買玩具買好吃等,哭聲立馬停止;4歲以上的兒童,大多已經上幼兒園小學的,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怕針,一般是安慰不了的,沒打前就已經一哭二鬧了,見過太多剛走進醫院大門,就開始大聲嚎叫,躺地大哭,拉都拉不動的,而打完針他又會跑過來告訴你剛才打針一點也不會痛(黑人臉.JPG)前面說害怕打針跟對未知的恐懼有關,其實也是跟年齡掛鉤的。正如上面說的,1歲以下的兒童,腦部還沒有怎麼發育,日常除了吃就是睡,根本不知道將要發生什麼,因此打針時這個年齡段是最勇敢的簡直無所畏懼;當腦部逐漸發育,對世界開始有自己的認識,也開始對未知充滿興趣,他們會好奇那個針頭裡面放的是什麼,為什麼它是尖尖的,而那個穿白衣服的姐姐為什麼要戴個口罩?一切都很新鮮,但當打了第一針後發現原來這是會痛的,下次如果短時間再來就會開始害怕,當這種害怕多層次疊加後,孩子就會產生大腦反射,以致以後看到針就會害怕。對於托幼機構的兒童,因為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判定標準,他們知道有的護士阿姨打針會疼,有的就像蚊子咬的,不痛不癢,這個階段的未知恐懼就來源於他們無法判定今天要給他打針的這個護士到底會不會痛,這種未知的恐懼就會讓他們透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害怕,如果你這個時候告訴他,今天打針的這個阿姨很厲害,以前我也被她打過,跟蚊子咬的一樣,一點也不會痛;小朋友一接收到這個資訊,知道已經有人被這個護士打過針,還不會痛,他的恐懼感就會降低一點,情緒也會平穩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藍玉、王弼等開國大將皆被朱元璋處死,為何只留下長興侯耿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