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法,是根據天象變化的自然規律,計量較長的時間間隔,判斷氣候的變化,預示季節來臨的法則。中國普遍存在的對曆法的四種稱呼說起:公曆、陰曆、陽曆、農曆。
曆法主要是農業文明的產物,最初是因為農業的生產的需要而創制的。公元前3000年,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根據自然變換的規律,制定了時間上最早的歷法,即太陰曆。蘇美爾人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準,把一年分為12個月,共354天。公元前2000左右,古埃及人根據計算尼羅河氾濫的週期,制定出了太陽曆,這是公曆最早的源頭。中國的歷法起源也很早,上古時代在百越形成了獨特的干支歷,明代史學家萬民英根據中國古文獻明文記載確定干支為古越人天皇氏發明,在其著作《三命通會》中有詳細記載。干支歷透過天干地支論太陽與地球關係,是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在世界歷史上,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地區,還採用過各種不同的歷法,比如伊斯蘭教歷,中國的農曆,藏曆等。
曆法是天文學的分支學科,它是一種推算年、月、日的時間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制定時間的序列的方法。簡單說來,就是為人們為了社會生產時間的需要而創立的長時間的記時系統。曆法能使人類確定每一日再無限的時間中的確切位置並記錄歷史。曆法 以使用方便為目的,按一定法則,科學地安排年月日。日以上的時間系統計量與安排屬於曆法範疇。曆法是在人類生產與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年、月、日都直接與天體執行週期相關。很早以來,人們就把四季更迭的週期(迴歸年)定為年,把月亮盈虧變化的週期(朔望月)定為月。一回歸年365.2422日,一朔望月為29.5306日,它們既不是月的整數倍,也不是日的整數倍,使用起來很不方便。因此在人為規定曆法中的年和月都是整數日,這種整數日的年和月,稱為歷年和歷月。
曆法,是根據天象變化的自然規律,計量較長的時間間隔,判斷氣候的變化,預示季節來臨的法則。中國普遍存在的對曆法的四種稱呼說起:公曆、陰曆、陽曆、農曆。
從分類標準來說,陰曆是和陽曆對應的,再加上陰陽曆,只有這三種曆法。世界上任何一種曆法也跳不出這三種曆法的分類。世界上通行的“公曆”實際上是一種陽曆,而中國傳統曆法的“農曆”屬於陰陽曆。 中國農曆、印度歷、猶太曆是陰陽合曆,一年有12或13個月;伊斯蘭曆是太陰曆,一年只有12個月。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曆”,與中國舊有的歷法相對。起源:曆法主要是農業文明的產物,最初是因為農業的生產的需要而創制的。公元前3000年,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根據自然變換的規律,制定了時間上最早的歷法,即太陰曆。蘇美爾人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準,把一年分為12個月,共354天。公元前2000左右,古埃及人根據計算尼羅河氾濫的週期,制定出了太陽曆,這是公曆最早的源頭。中國的歷法起源也很早,上古時代在百越形成了獨特的干支歷,明代史學家萬民英根據中國古文獻明文記載確定干支為古越人天皇氏發明,在其著作《三命通會》中有詳細記載。干支歷透過天干地支論太陽與地球關係,是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在世界歷史上,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地區,還採用過各種不同的歷法,比如伊斯蘭教歷,中國的農曆,藏曆等。
概念曆法是天文學的分支學科,它是一種推算年、月、日的時間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制定時間的序列的方法。簡單說來,就是為人們為了社會生產時間的需要而創立的長時間的記時系統。曆法能使人類確定每一日再無限的時間中的確切位置並記錄歷史。曆法 以使用方便為目的,按一定法則,科學地安排年月日。日以上的時間系統計量與安排屬於曆法範疇。曆法是在人類生產與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年、月、日都直接與天體執行週期相關。很早以來,人們就把四季更迭的週期(迴歸年)定為年,把月亮盈虧變化的週期(朔望月)定為月。一回歸年365.2422日,一朔望月為29.5306日,它們既不是月的整數倍,也不是日的整數倍,使用起來很不方便。因此在人為規定曆法中的年和月都是整數日,這種整數日的年和月,稱為歷年和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