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羅文益

    有好有壞,但是總體上說:好處遠大於壞處。

    有一個說法叫做“心理舒適區”,就是說一個人,長期做自己習慣、自己相信、自己覺得十分擅長的事兒,最後的結果呢,就是永遠呆在適合自己的、非常舒服的地方,很長的時間完全沒有進步,以至於別人都有所成長了,自己還在原地。這種情況就叫將自己維持於“心理舒適區”。

    更進一步,在心理學上,一個人的進步,是要能做到“刻意練習”的。但是,練習的關鍵不是一直練某件事兒,因為人有一種天然的傾向,就是害怕困難,喜歡待在原地,這樣的練習,即便你達到了“一萬小時”,依然沒什麼好結果。真的練習,要練習“一部分是自己熟悉的,一部分是自己不熟悉的”,這樣採有效果。或者說,如果你長期都沒有感受到困難,那說明你可能一直都沒有進步過。

    讀一本自己讀不懂的書,我們想想,一般人誰幹啊?肯定是這本書十分有必要、讀懂了對你有幫助,你才會糾結於究竟讀不讀這樣的問題。對你個人來說,肯定是你稍有了解,但是又是很多東西不瞭解,才會主動來學習增長見識不是嗎?

    這種情況,不是恰好符合“一部分是自己熟悉的,一部分是自己不熟悉的”這種情況嗎?

    ——恰好是進步的關鍵材料。讀這種書,不是很好的事兒嗎?雖然確實很痛苦,但是你是在拿痛苦交易你未來的進步,眼光如果放長遠一點,未來的你會感謝現在的你的!

  • 2 # 大飛fanny

    我建議不要強迫自己讀一本讀不懂的書。“讀不懂”,而不是有點難度,那就說明這本書的內容,現在還不適合我們學習。

    大腦學習新知識的方法是把新知識與舊知識“繫結”起來,利用舊知識幫助理解新知識的含義。

    例如,下面的公式:

    如果沒有相應的物理學及數學知識,幾乎不可能理解上面圖片中的公式的意思。

    如果我們想記住我們不熟悉的內容,最好能把它與我們已有的知識連結起來,例如,我們學習乘法,都是在學習加法之後的。

    學習新知識,應該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適當增加一點難度,超出舊有知識的範圍,這樣才能促使我們的大腦接收新知識。但是,難度不能過大。

    所以如果是完全讀不懂的內容,那就說明裡面的新知識已經超出我們大腦能接收的範圍,這時候說明這本書不適合現在的你來讀,即使硬著頭皮讀下來,收穫也會非常小,效率也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故宮的來歷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