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動物世界中最頑強的可能是緩步類動物,這種僅半毫米長、俗稱熊蟲的動物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生命力最為頑強的動物。 緩步類動物體長一般在0.3—0.5mm之間,最大的也僅1.2mm,需要在顯微鏡下觀察。體呈桶形或柱形,分為頭部和軀幹部,具4—8個爪,像小玩具熊一樣,樣子很可愛,故又叫熊蟲。熊蟲在世界各地都有分佈,大洋底部、高山之巔,暖和的溫泉、寒冷的北極、乾旱的沙漠和潮溼的雨林等都有它的行蹤。熊蟲最喜歡在潮溼的環境中生活,淡水、溼土、樹幹、巖山以及水分充足的青苔和地衣,都是它們棲身的所在,它們從苔蘚中吸取汁液而生存。 熊蟲對不良環境有極強的抵抗力,很難想象看上去如此渺小脆弱的小動物會有不可思議的生命力。原來,當環境惡化時,熊蟲會把身體蜷縮起來,一動不動。這時它們會自行脫掉體內99%的水分,身體萎縮成正常情況下的一半,處於一種隱生(假死)狀態,此時會展現出驚人的耐力,以此來“扛”過各種極端環境。出於假死狀態的熊蟲的代謝率幾乎降到零,甚至在純酒、液氦(-273℃)中也能隱生,直到環境改善為止。外部環境變化包括失水、低溫、飢餓、缺氧、化學物質和離子、放射性等。 熊蟲能經受對許多動物來說簡直不可想象的考驗。日本科學家的研究表明,熊蟲在6億帕斯卡的壓力下安然無恙,這一壓力為大氣壓的6000倍,相當於世界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的水壓的6倍,是絕大多數生物,包括細菌所能承受的壓力極限的兩倍。 研究同時發現,進入假死狀態的熊蟲不管是在零下271℃的極寒還是在零上150℃的酷熱環境中都可生存數小時至數日不等。它還可耐受嚴重缺水,可以在沙漠中生存,在耐旱能力方面,就連駱駝也遠遠比不過它們。有研究報告指出,把收藏在博物館中長達120年的苔蘚標本新增水分後,困在其中被烤得乾乾的熊蟲竟然又復活了,隨後甚至步行了幾分鐘才告死亡。科學家也曾經在鹽礦中發現已休眠了數百年的熊蟲,在給予它水分和營養後,它也能夠醒過來並繼續正常的生理活動。 除溫度外,熊蟲對真空的耐受力也很強,能在太空的真空中生活。例如在百萬分之一毫米汞柱的近真空狀態下,熊蟲也能短時間保持存活。 熊蟲亦能承受57萬倫琴的X射線,也就是說,熊蟲的放射線承受力是人類的數千倍之多,足可應付核子戰爭。對極高濃度的鹽分、酒精、化學物質等極其惡劣的環境,熊蟲都可以熬得過來。所以,就算將地球破壞殆盡,它還是可以藉由將新陳代謝調至最慢而存活到地球自我淨化之後再醒來。
生物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動物世界中最頑強的可能是緩步類動物,這種僅半毫米長、俗稱熊蟲的動物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生命力最為頑強的動物。 緩步類動物體長一般在0.3—0.5mm之間,最大的也僅1.2mm,需要在顯微鏡下觀察。體呈桶形或柱形,分為頭部和軀幹部,具4—8個爪,像小玩具熊一樣,樣子很可愛,故又叫熊蟲。熊蟲在世界各地都有分佈,大洋底部、高山之巔,暖和的溫泉、寒冷的北極、乾旱的沙漠和潮溼的雨林等都有它的行蹤。熊蟲最喜歡在潮溼的環境中生活,淡水、溼土、樹幹、巖山以及水分充足的青苔和地衣,都是它們棲身的所在,它們從苔蘚中吸取汁液而生存。 熊蟲對不良環境有極強的抵抗力,很難想象看上去如此渺小脆弱的小動物會有不可思議的生命力。原來,當環境惡化時,熊蟲會把身體蜷縮起來,一動不動。這時它們會自行脫掉體內99%的水分,身體萎縮成正常情況下的一半,處於一種隱生(假死)狀態,此時會展現出驚人的耐力,以此來“扛”過各種極端環境。出於假死狀態的熊蟲的代謝率幾乎降到零,甚至在純酒、液氦(-273℃)中也能隱生,直到環境改善為止。外部環境變化包括失水、低溫、飢餓、缺氧、化學物質和離子、放射性等。 熊蟲能經受對許多動物來說簡直不可想象的考驗。日本科學家的研究表明,熊蟲在6億帕斯卡的壓力下安然無恙,這一壓力為大氣壓的6000倍,相當於世界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的水壓的6倍,是絕大多數生物,包括細菌所能承受的壓力極限的兩倍。 研究同時發現,進入假死狀態的熊蟲不管是在零下271℃的極寒還是在零上150℃的酷熱環境中都可生存數小時至數日不等。它還可耐受嚴重缺水,可以在沙漠中生存,在耐旱能力方面,就連駱駝也遠遠比不過它們。有研究報告指出,把收藏在博物館中長達120年的苔蘚標本新增水分後,困在其中被烤得乾乾的熊蟲竟然又復活了,隨後甚至步行了幾分鐘才告死亡。科學家也曾經在鹽礦中發現已休眠了數百年的熊蟲,在給予它水分和營養後,它也能夠醒過來並繼續正常的生理活動。 除溫度外,熊蟲對真空的耐受力也很強,能在太空的真空中生活。例如在百萬分之一毫米汞柱的近真空狀態下,熊蟲也能短時間保持存活。 熊蟲亦能承受57萬倫琴的X射線,也就是說,熊蟲的放射線承受力是人類的數千倍之多,足可應付核子戰爭。對極高濃度的鹽分、酒精、化學物質等極其惡劣的環境,熊蟲都可以熬得過來。所以,就算將地球破壞殆盡,它還是可以藉由將新陳代謝調至最慢而存活到地球自我淨化之後再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