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臨池管窺

    行書更能表達情緒,而自古文人審美的取向,就決定了以性情表現突出的作品更能獲得他們的青睞。

    《蘭亭》、《祭侄》、《蜀素》、《寒食》的排名無不如此。從中可體會到喜、怒、哀、樂的對應。

    而書法最難達到的境界:是寓法於情;融情於理之中。《祭姪文稿》的境界及高度,也正是如此。

    常人作書,總是多了一些刻意,一點作做,一些拘束;而私下作書的肆意,又了法度、少了理性。

    因而“祭文”的形式,得到了文人們認可的法度、情緒以及忠勇的最好結合典範,不言而喻:這就是“天下第二行書”的由來。

    個人淺識!

  • 2 # 可食中國

    大巧不工,悲深痛沉,將崩未決,書通神明

    大約在我上高一時,高中課本學習了,顏真卿《祭侄文稿》的文章,同時也細緻的研讀了這件書法作品,很有感慨,當時寫了一首小詩,表達自己但是對這件天下第二行書的一點感受。這首詩很稚嫩,但卻能夠還原少年時代最本初的看法。

    現在原封不動的將其分享如下、:

    觀《祭侄稿》有感 李藝泓滴血硯墨揮狼毫,刳肝瀝膽痛成章。血淚相和三百字,其中感慨多沉傷。萬里悲喑風雲變,哀情動容塞穹蒼。書罷老淚抹不得,青天黃泉何茫茫。———2004年寫於興國平川中學

    這件作品,不是為了創作而創作,而是帶著極其悲痛的心情,在起草一份祭文,書寫的過程中悲從中來,沉重到難以承擔。因而幾乎是字字血淚,字字摧心斷腸,字字哀哉痛哉。

    所以,以顏真卿的如櫞巨筆,天下無二的深厚書法功底,以其大忠大勇,無畏無懼的凜然正氣,以其悲不自勝,沉鬱糾結,強力控制悲痛,骨肉之情,時局之憂的情景和心境。

    這件作品,在此極端的情感,大巧不工的書寫下,情景交融,渾然一體,難能可貴的是顏真卿於無窮悲痛的雄渾激盪中仍能將崩未決,顯得張力無窮,最終實現了藝術的超越,進入了書通神明的境界。無愧天下第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