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航天兔

    上世紀八十年代德國確實著手研製過一款五代機;

    1980年德國空軍授權德國“伯爾科夫”公司(MBB),研發一款“具有隱身能力,同時兼具中距攔截能力的新型飛機”,當時的代號為“螢火蟲”。整個計劃從1981年開始,到1985年已經進行15次風洞測試,儘管測試的僅是一個很小的縮比模型,空重也僅有4噸並且沒有內建彈倉,但是“螢火蟲”的研製,卻為德國在“多面體隱身技術研究上”帶來了進步,如果“螢火蟲”專案能夠繼續進行下去的話,無論是“螢火蟲”本身,還是以“螢火蟲”為技術依託開發出的隱身戰機,都有可能讓德國首先擁有一款“隱身對空攔截機”。

    但是遺憾的是,對同類技術進行研究不僅有德華人,美華人也在進行F117“夜鶯”攻擊機的研究,就在美國正式公開F117的前一年,1987年一個是美國空軍軍官實況調組,被帶到了位於巴伐利亞的MBB“奧托布倫”工廠,意外的發現了德國“螢火蟲”風洞測試模型。現在不難想象,當時美華人看到“螢火蟲”的震驚表情,因為“螢火蟲”無論從外形還是技術上,都與當時美國正在研發的F117極像,而也就在美國空軍代表團訪問“奧托布倫”後不久,德國政府就取消了“螢火蟲”專案。

    在1995年德國政府正式承認“螢火蟲”專案存在的時候,一些曾參與該專案的德國工程師指出,當年德國政府之所以取消“螢火蟲”專案,主要原因就是美國向德國施壓的結果。當然,德國“螢火蟲”專案的下馬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從現在來看,在1981年到1987年之間研製的“螢火蟲”技術太老,屬於第一代隱身技術,而且進度上明顯落後同時的美華人,不要說1983年6月開始正式立項研製的F22了,比當時美國第一代的F117都要落後(F117,1981年6月就首飛了),而“螢火蟲”到了1987年還僅是個縮比模型,別說首飛了,就連全尺寸樣機都沒有。

    如果德國真以“螢火蟲”為依託開發隱身截擊機的話,最少也要到90年代中期才能首飛,無論從技術先進性還是技術進度上都大幅落後,同時作為北約成員國,德國的防務任務基本都指著美國,所以面對美華人的施壓所以“螢火蟲”也德國政府取消也不奇怪。▲“螢火蟲”的關鍵問題還是技術進展太慢,能實用,最少也要到90年代中期左右,而那個年代以F117也代表的第一代隱身飛機已經開始退出歷史舞臺了,F35開始興起,所以“螢火蟲”下馬也就不奇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揀選貨架式指的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