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翟老師218
-
2 # 海闊天空詩酒花
這個問題有意思。
當年讀大學的時候,我參加過一場辯論賽,辯題就是“知足常樂”。作為反方,我挖空心思想出一個對立論點“知不足常樂”。辯論時確實激烈,我後來都有點跟不上別人的發言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自顧自論證“知不足常樂”。結果歪打正著,點評時評委居然說我是場上唯一保持清醒到最後的人,而其他人要麼被對方帶著走,要麼更悲哀,“對方都把靶子移走了,你們還在不停地放槍”。
今天這個題目算是當年正方的題,我就試試從題主的兩個選項中選一個吧。
我以為是“知滿足者樂”更合適些。
理由:
1.一說到“知足常樂”,一般人的理解都是“懂得節制慾望,沒有太多的物質追求,這樣就不會被物慾所奴役,就容易得到心靈的平靜滿足”,所以,“知滿足者樂”;
2.“智慧足者樂”,我理解的意思是,只有精神上的富足才能真正帶來快樂,而精神上的富足,是有智慧的人才能擁有的。但什麼是智慧,什麼是精神?如何定義,如何取標準呢?上面說的“知滿足者樂”,這個“滿足”不就是精神上的滿足嗎?所以,這種滿足不就是有智慧的表現嗎?——換言之,“知滿足者”就可以認為是“智慧足者”,那就是一回事啊;
3.還有,所謂學無止境,“智慧”如何才能算“足”呢?實際上“智慧”無法量化,“智慧足”也無法量化,那所謂“智慧足”就是一個偽概念,不能成立。
其實,我當年提出的“知不足常樂”就可以看成是“智慧足者樂”的類似表達。只不過我把無法量化的“智慧足”改換成無法反駁的“知不足”,然後論述“知不足”的意思就是在精神追求方面沒有止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不斷學習、不斷求取真知、不斷獲取智慧的經過,多麼快樂呀!不管實際上是不是那麼回事,只要不把莊子後半句的“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拿出來掃興,以當時我們都是學生黨的身份,搬出精神追求壓倒物質追求的理論來,至少有一種政治正確的感覺。其實這樣的辯論,難保沒有一點詭辯的意思,也幸好當年同學們都耿直,也沒有較真較到了點子上的。
回覆列表
謝邀。“知足常樂”是指“知滿足者樂”而並非指”智慧滿者樂”。知足者在生活待遇上不與別人攀比,心安知樂,無論在順境或是逆境,總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態,從不怨天憂人。知足常樂者在待遇方面,總向比自已低的看,不與高者攀比,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我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是血。”決不像那些貪得無厭之人,欲豁難平,見錢眼開,見利忘義。而“智慧滿足者”並非如此,他們稍有所長,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眼睛向上,目中無人,安於現狀,停止奮鬥,不再進取,常言道:“驕兵必敗。”綜上所述,我們所倡導和稱讚的只能是前者,絕對不能是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