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聖祖康熙皇帝天縱英武,但是到了晚年有兩個明顯的失誤。第一是過於寬仁,導致旗人霸道、地方強勢和朝廷出現財政危機。第二是在儲君建設上明顯失策,九子奪嫡的風雲此起彼伏,派系縱橫,影響了朝局的安穩。
太子胤礽本是世代與愛新覺羅家族聯姻的赫舍裡所生,母后難產去世。康熙心痛,自此也確實給胤礽傾注了很大心血,襁褓之中就被立為太子,從小關愛備至,甚至生病之後罷朝床前照料,少年時代的胤礽寵信無比,過的非常快樂。輔助朝政期間,皇太子並與諸臣鉅細問之,此一大暢快事也。康熙親征噶爾丹之時,太子奉旨監國。也正是這個時候,流言蜚語,康熙回來後下諭內務府處死了胤礽的幾個心腹。
正是小時候的過於縱溺,胤礽的心理素質和機變能力出現欠缺,性仁弱,率易任情,無矯飾,不懂得隱藏,對父親表現出依賴性,甚至從來依戀膝下,習以為常。
而且,康熙皇帝在位60年,胤礽從黃口小兒到年過而立,父親依然是春秋鼎盛,無形中增加了變化的機率。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多次打小報告,老皇帝也過於多疑,喜怒無常,認為胤礽門外偷窺的舉動,有軾君嫌,加上所謂悖逆,康熙認為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胤礽,有很多毛病: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被廢除。不過,胤礽倒臺後,其他兒子皆看到了機會,矛盾激化,紛爭不休。而且,老大和老八爭鬥的非常嚴重,搞得康熙心力憔悴,為了緩和局勢,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帝決定再立胤礽為太子,安穩眾人之心。
不過,康熙已經興致寥寥,老病纏身,再也不願意立儲君了。據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傳七》中記載:
此後,多次有推薦胤礽復立的奏摺,朝堂上一些大臣也在吹風,但康熙帝始終未再立胤礽。康熙六十年(1721年)三月十八日,距離康熙帝駕崩已經只有9個月了,王掞再次提出復立胤礽為太子,為國儲君,但仍並未獲准。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在暢春園病逝之際,也沒有公開立太子。四阿哥胤禛登基,繼承大統,也就是雍正皇帝。
清聖祖康熙皇帝天縱英武,但是到了晚年有兩個明顯的失誤。第一是過於寬仁,導致旗人霸道、地方強勢和朝廷出現財政危機。第二是在儲君建設上明顯失策,九子奪嫡的風雲此起彼伏,派系縱橫,影響了朝局的安穩。
太子胤礽本是世代與愛新覺羅家族聯姻的赫舍裡所生,母后難產去世。康熙心痛,自此也確實給胤礽傾注了很大心血,襁褓之中就被立為太子,從小關愛備至,甚至生病之後罷朝床前照料,少年時代的胤礽寵信無比,過的非常快樂。輔助朝政期間,皇太子並與諸臣鉅細問之,此一大暢快事也。康熙親征噶爾丹之時,太子奉旨監國。也正是這個時候,流言蜚語,康熙回來後下諭內務府處死了胤礽的幾個心腹。
正是小時候的過於縱溺,胤礽的心理素質和機變能力出現欠缺,性仁弱,率易任情,無矯飾,不懂得隱藏,對父親表現出依賴性,甚至從來依戀膝下,習以為常。
而且,康熙皇帝在位60年,胤礽從黃口小兒到年過而立,父親依然是春秋鼎盛,無形中增加了變化的機率。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多次打小報告,老皇帝也過於多疑,喜怒無常,認為胤礽門外偷窺的舉動,有軾君嫌,加上所謂悖逆,康熙認為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胤礽,有很多毛病:
第一,父親有病不憂愁。太子侍疾無憂色,上不懌,遣太子先還。第二,違反習慣法。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眾,暴戾淫亂,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惡愈張,僇辱廷臣,專擅威權,鳩聚黨與,窺伺朕躬起居動作。第三,性格乖張。暴戾不仁,恣行捶撻諸王,平郡王訥爾素、貝勒海善、公普奇遭其毆撻,大臣官員亦罹其毒。放縱屬下敲詐勒索。第四,威脅皇權,胤礽越位處事,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第五,淫亂私慾,廣羅美女,豢養面首,結交小人,禍亂朝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被廢除。不過,胤礽倒臺後,其他兒子皆看到了機會,矛盾激化,紛爭不休。而且,老大和老八爭鬥的非常嚴重,搞得康熙心力憔悴,為了緩和局勢,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帝決定再立胤礽為太子,安穩眾人之心。
不過,康熙已經興致寥寥,老病纏身,再也不願意立儲君了。據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傳七》中記載:
五十六年,大學士王掞疏請建儲,越數日,御史陳嘉猷等八人疏繼上,上疑其結黨,疏留中不下。五十七年,翰林院檢討朱天保再次上奏請求復立胤礽為皇太子。此後,多次有推薦胤礽復立的奏摺,朝堂上一些大臣也在吹風,但康熙帝始終未再立胤礽。康熙六十年(1721年)三月十八日,距離康熙帝駕崩已經只有9個月了,王掞再次提出復立胤礽為太子,為國儲君,但仍並未獲准。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在暢春園病逝之際,也沒有公開立太子。四阿哥胤禛登基,繼承大統,也就是雍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