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月軒主
-
2 # 田園豔青
首先檢查拖拉機和犁的掛接( 連線點) 是否太高,如果過高須降到犁鏟入土適合深度,再適當縮短中央拉桿長度,以便增加犁鏟入土角度。還可以將限深輪的位置向後移動,從第二根犁柱相對應的位置移到第二根犁與第三根犁柱之間的位置。另外,犁鏵刃厚度超過3mm 要進行鍛打或者磨刃,不然也不易入土。
-
3 # 郭輝盤點攝影
根據土地調整耕深 一個好的作業師可以根據土地的情況把懸掛犁調整到適合的位置。調整耕深是一個長期經驗的過程,因為調整耕深的同時還會影響到犁的前後,所以你要根據現場的作業情況來調整。尤其是遇到地面起伏時可以犁落至所需耕深後,即將液壓操縱桿置於“中立”位置,減少犁體數量後偏 耕地時會經常發生偏牽引,按前面的方法可以重新調整好。同時還要注意調節懸掛軸兩端的前後位置,使後犁鏵稍偏向未耕地,這樣可以減少懸掛犁的後偏。當然,還要根據土壤的溼潤程度,視情況而調整。入土效能調整 對於乾硬地面,可以透過降低下拉桿的連線高度或提高下拉桿在犁上的聯結高度,也可以提高上拉桿在的連線高度或降低上拉桿在犁上的聯結高度,進行調節。對於耕溼、軟地時,因為懸掛犁容易下滑,調整的方法與上相反。
-
4 # 小楊的天空
耕地犁不入土有很多種現象,我把常見的故障及解決辦法告訴你吧!
一、犁不入土或深耕達不到要求
原因及解決辦法:
犁鏟磨鈍,應及時更換
犁架不平使犁鏟尖向上翹,把犁架調平就行
牽引犁的尾輪拉桿過緊或尾輪位置太低,調整尾輪拉桿長度和尾輪垂直位置
懸掛犁上拉桿過長,縮短上拉桿,讓懸掛犁角適合的入土
二、各犁體深耕不一致
原因及解決辦法:
犁架、犁體、犁軸等變形,馬上校正
個別犁體掛帶拖堆,要了解清楚
三、犁耕阻力太大
原因及解決辦法:
犁磨鈍,修理或更換
深耕過大,減少深耕或耕幅
犁架犁柱變形,校正或更換
四、重耕或漏耕
原因及解決辦法:
牽引線不正,犁斜向工作,調整牽引點或懸掛裝置
犁體前後距離安裝不當,重新安裝調整耕幅
犁架犁柱變形,矯正或更換
-
5 # 餓鬼先生
鏵犁不入土主要有以下可能的原因:
犁的技術狀態不良,犁鏟刃口磨鈍,犁鏵、犁架、犁軸、犁輪和深淺調節裝置發生嚴重變形或磨損,以及安裝、調整不當。牽引犁的尾輪拉桿調整不當(過緊)或尾輪位置過低。犁落不下去或不能完全落下。懸掛犁上拉桿過長。拖拉機功率不足,拉不動,耕深達不到要求。土壤阻力過大,未適當降低機組的作耕深程度。6.犁鏵被地面殘株雜草或地下樹根等物堵塞, 未能及時起犁清除,整臺犁被抬起。知道了原因,接下來就是調整了。
牽引五鏵犁犁梁不得扭曲,主樑要相互平行;左右犁梁離地面高度差不得超過8毫米;各順梁之間的不平行度不大於4毫米;犁輪軸不得有彎曲和扭曲,輪軸及軸套的軸向間隙不大於2毫米,徑向間隙不大於1毫米;犁輪旋轉面的不垂直度不大於6毫米;犁輪橢圓度不大於7毫米;犁鏟刃口斜面寬度不小於5毫米,刃口厚度不大於0.75毫米;地輪下緣距犁鏵基面270毫米,鉤輪下緣距犁鏵基面不小於180毫米;耕深調節絲槓應旋轉靈活;尾輪輪緣要調到低於犁鏵支援面50毫米的位置。犁在工作位置時,尾輪輪緣左面下側要調到後犁體內側板偏向溝牆10毫米處。犁完全升起時,必須保犁架前後水平,尾輪拉桿應處於拉緊狀態,當犁落下成工作狀態時,尾輪拉桿應處於完全鬆弛狀態。聽說經常給別人點讚的人,運氣都非常好!今天你讚了嗎
-
6 # ai夏末末
按照技術要求進行檢修和校正犁鏵、犁梁、犁軸及升降起落機構,確保犁的技術狀態良好,並及時展延犁鏟,使犁鏟刃口鋒銳,還要使犁鏟的鏟尖、鏟翼、犁床末端的三支點穩定,保證犁體三間隙的正確。犁的鏟刃間隙和垂直間隙應分別為8-10釐米和10-15釐米,使犁鏵的鏟刃具有良好的切土效能,保證犁鏵入土效能良好。水平間隙應為8-10釐米,主要是增強犁鏵的側向入土能力,保持犁鏵在作業過程中的穩定性
-
7 # 一洛河畔
(1)犁鏟磨鈍,應更換新犁鏟。
(2)犁架前高後低,應調整犁架水平。
(3)牽引犁的尾輪拉桿過緊或尾輪位置調整過低,應正確調整尾輪拉桿長度或尾輪位置。
(4)懸掛犁的上拉桿過長,應縮短上拉桿。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很多年沒見過鏵犁了。雖然農村長大,但是沒幹過農活。對農具也不太在行。我覺得犁頭不入土,無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犁頭的角度不對,扶犁人應該適當調整一下犁頭入土角度,第二就是犁頭上掛土太多,造成犁頭不夠鋒利,影響犁地。我們華北地區,大多都機械化了,沒有那麼費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