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如靜水愛晴柔
-
2 # 驛路春天
春秋時期,宋國廉潔之士樂喜,字子罕,在宋平公時期擔任司城,專門主管修建城池、監督手工業的事物。是位居高位的官員,掌握著許多權力,自然也有許多人想討好他。
有一次,宋國一個不知名的人去拜訪樂喜。一番寒暄後他拿出一個禮物,要送給樂喜。禮物是一塊沒有打磨的璞玉。這是一個高雅禮物,不像直接送金銀一樣,有赤裸裸的“行賄”之嫌。收這個禮物,對於樂喜來說是名正言順的。
樂喜說:“這個禮物我不能接受。”送禮者解釋道:“這可不是個隨便的禮物。我把它拿給了治玉的工匠看過,他們說這是一個價值很高的珍寶,所以才敢拿出來獻給您。”
樂喜道:“我不是不知道您送我的禮物珍貴。但您以這塊玉石為寶,我卻以自己不貪婪別人的財物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禮物,那我們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
送禮的人從內心感佩樂喜的廉潔態度。他稽首跪拜於地,告訴樂喜:“其實事情是這樣的,我將要回自己家鄉。作為一個寒微之人,出門在外帶著這樣的寶物會惹來盜賊。如果我把這塊玉送給您,我就能免遭殺身之禍,安全回家了。”
事情原委搞明白了,原來是送禮者害怕寶物放在身邊不夠安全,所以想到送給樂喜。既然這樣,這個忙是可以幫的。於是樂喜把這個送禮的人安排到自己的封邑,讓他安心做自己的事。此外,他還請工匠把這塊玉石雕琢成一個真正的美玉。幾年過後,送禮人透過自己的努力積累了財富,可以安全地回家了。臨行之前,樂喜堅決地把雕琢後的美玉還給送禮者,這塊美玉最終又物歸原主。樂喜沒有將它據為己有,卻傳出了他廉潔的佳話,他不貪財物的品德,是比美玉更珍貴的品質。人們稱這個故事為“子罕弗受玉”。
樂喜面對誘惑不心動,不接受貪汙賄賂,保持自己的廉潔之行為。故事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古往今來人們寄託了人們對官場政治良性運轉,官場清廉的美好願望。
子罕,春秋時宋國的賢臣,名子罕樂喜,字子罕。典故原文如下:
宋人或(有人)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 子罕置諸其裡,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後使復其所。
獻玉的人認為人世間最珍貴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獻給子罕,而子罕認為人世間最珍貴的是廉潔。這叫“人各有其寶”,或叫人各有其志。這是不同的人生觀的反映。我們要讚揚子罕潔身自好、不貪錢財,廉潔奉公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