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期五心理

    嚴重要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他們會採用各種對應的療法,比如暴露療法,或者系統脫敏等等。

    如果說其實真正害怕的是帕金森的話,那其實後面也隱藏著對死亡的恐懼等等,還有一些其他不正確的認知在後面。

  • 2 # 吳智勇905

    順其自然該怎麼過就怎麼過,該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害怕是沒有用的,該來的始終會來,還不如保持一個平常心,坦然面對眼前的一切。有時候你越害怕什麼,他越會來什麼,你害怕得帕金森,以後你真的會患上帕金森這種病,因為你的思想意識都是往那方面去想。不要考慮太多了,不要胡思亂想。

  • 3 # 遠山的風

    人的一生,從小到大,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恐懼,如果心中的恐懼感不消除,就會在心中留下陰影,恐懼的陰影,就會成為你人生路上的攔路虎。如何克服恐懼?揭開事實的真相,就是對治恐懼的良藥。

    為了能很好的詮釋,為什麼揭開事實的真相,就能對治恐懼,透過一個故事,我們就能加深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70年代,農村的娛樂很單一,無聊的時候,就喜歡湊在一起比一比誰的膽子大,離村不遠的地方,有座亂墳崗,陰森恐怖,無人敢靠近。

    村裡有位膽子很大的青年,都叫他李二,他口出狂言,叫囂道:誰給他一包煙,晚上他去亂墳崗,村民總是喜歡看熱鬧,於是就答應了他,但是前提是,你必須把村民給你的一塊木牌釘在亂墳崗,以此證明,你來過。

    到了晚上,李二扛著木牌直奔亂墳崗,雖然心裡有些忐忑,但是為了一包煙,還是硬著頭皮往前走。

    來到了亂墳崗,李二迫不及待的用隨身攜帶的錘子,開始往土裡釘木牌,木牌訂完了,李二想起身回家,可是他怎麼也走不了,彷彿有人拼命的拉他,李二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才掙脫了出來,這時候的李二已經嚇得不知所措,於是拼命的跑回家,回到家裡,就不斷的說著:有鬼啊,有鬼啊,整個人變得瘋瘋癲癲。

    第二天村民懷著好奇的心理,去亂墳崗看一看,才發現事實的真相,原來是李二在釘木牌的同時,也把自己的衣角一起定了下去。

    村民回來告訴了李二事實的真相,並且讓李二親眼看到,知道了真相,李二當下從恐懼中解脫出來。

    現實中,我們就是不瞭解事實的真相,把本來是一條繩子,誤認為是蛇,所以產生恐懼感,如果我們知道他是一條繩子,還會有恐懼感嗎?

  • 4 # 樂趣問答

    驚嚇,誰都會怕留下陰影,只有靈活的人膽子大的人才會很快消失症狀,膽子小的人老是把花樣皮包掛在身上越陳越感興趣,捨不得換新的,超市有特價的機遇趁早換個新的吧,做人做事對自己的性格要迎新棄舊。

  • 5 # 嚴汐蚤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字面意思是一旦有被蛇咬過的經歷,見到井繩也會害怕。有人用條件反射來解釋這種現象,但我不以為然。

    條件反射是高階神經活動學說的核心內容,指在一定條件下,外界刺激與有機體反應之間建立起來的神經聯絡。經典的條件反射是巴甫洛夫建立的,他以狗為研究物件,發現給狗進食會引起唾液和胃液的分泌,這是非條件反射,食物是非條件刺激。但是,給狗聽鈴聲不會引起唾液和胃液的分泌,鈴聲與唾液分泌無關,稱為無關刺激(也叫條件刺激)。在每次進食之前,先給狗聽鈴聲,這樣經多次結合後,當鈴聲一出現,狗就有唾液和胃液的分泌。這時,鈴聲已成為進食(非條件刺激)的訊號,稱為訊號刺激或條件刺激。由條件刺激(鈴聲)的單獨出現所引起的唾液分泌,稱為食物唾液分泌條件反射。現在,大家會理解我為什麼不同意用條件反射來解釋“怕井繩”了,因為,“一朝被蛇咬”之前或被蛇咬之時,沒有說被咬的人看到了井繩(條件刺激),不能說是條件反射。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理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呢?首先是記憶參與其中,被蛇咬是一種痛苦的經歷,會讓大部分人產生不愉快或害怕的情緒反應。但不同的人對被蛇咬的受傷程度不同,而且,對被蛇咬的反應也不同,因此,不會是所有的人一朝被蛇咬,都十年怕井繩。但對於那些特別在意被蛇咬、並且對被蛇咬造成的痛苦記憶深刻的人而言,避免再次被蛇咬成為他們學習到的生活經驗。而井繩的部分特徵與蛇相似,容易讓被蛇咬過的人(對蛇的印象深刻)錯誤地根據其圓而且長的特徵,認為是蛇(或者首先排除是蛇的可能性),在這種錯覺(錯誤的認知)的基礎上,引發不愉快或害怕情緒。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除了字面意思外,它還比喻經歷過一次挫折以後就變得膽小怕事,或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後再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比如,有人在乘坐電梯時,因停電被關在黑暗的電梯中數小時,從此但凡要乘坐電梯時就害怕停電,於是乎寧肯爬樓梯也不乘坐電梯。但也有人雖然遇到過電梯出問題,仍然不迴避乘坐電梯。這可能與對小機率事故的預判、對事故的接受程度、事故給當事人帶來的害怕的程度、對電梯質量的信任程度等因素有關。二者的主要區別是被事件影響的程度不同(與痛苦的記憶有關)、對事件的態度不同。譬如,一個認為“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的人,可能在經歷了電梯的問題後,仍然能夠處之泰然地乘坐電梯。而一個害怕再次遇到電梯出問題的人,可能就只有儘量不乘電梯而改為爬樓梯了,但是爬樓梯還有摔倒的危險呢!算是兩害就其輕吧。

    上面講的是人們親身經歷,是直接經驗的學習。人類還可以透過非親身經歷的間接經驗進行學習,並獲得記憶與相應的情緒反應。很多人怕蛇,不是因為被蛇咬過,而是被告知蛇有毒、被蛇咬會很疼。

    所以,嚴格地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怕是針對體驗或間接瞭解被蛇咬或的惡性後果的。細分起來,怕的程度又有不同。有見到井繩就心驚肉跳的,有見到蛇就跑的。或許也有人認為咬過一次,知道如何處理了,並不覺得那麼可怕。但見到井繩就跑、不敢觸控,那顯然是反應過度、是問題了——心理問題。問題在於對事物的判斷過於侷限,從而產生了錯覺。也在於沒有認為自己出現了錯覺,並相信自己的錯覺,也就不能及時糾正,進而出現迴避行為。

    與此類似,強迫症患者具備怕井繩的特點。如,有人聽說或透過閱讀了解到肝炎會傳染,由於害怕被傳染肝炎,於是反覆洗手。有人因為他認為有性病的人也會觸控商店的衣服,自己去商店難免會接觸被汙染的衣服而被傳染性病,所以不敢去商店、更不敢去商店買衣服。這不也是怕井繩嗎?

    十年怕井繩,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被蛇咬的影響會減弱或消失。與記憶的消退、生活閱歷的增加、對事物判斷力的提高,也就不再把井繩錯認為蛇了,害怕情緒也隨之消失!

  • 6 # 霍體清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如何應對各式各樣的恐懼症?

    幾乎所有的心理問題,心理疾病,都是焦慮的情緒體驗,都是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條件反射的方式形成的。

    焦慮是對未來的不確定事情的擔心,是一種害怕情緒,恐懼是面臨危險時非常害怕的情緒體驗,而被蛇咬過的人,以後看見井繩以後,並沒有實際的危險,但當時被蛇咬的恐懼感受留下來了,並且是恐懼感是焦慮放大的。

    所以調整心理問題是解決焦慮和條件反射,讓當事者明白自己的這種恐懼的原理,知道實際面對的是井繩,並沒有實質性的危險,並不會對人造成傷害,在此基礎上,不斷的用積極暗示的方法,把這種恐懼感(實際是焦慮)脫敏,一點點擺脫症狀。

  • 7 # 與心靈之約

    臨事而懼,好謀以成。

    正常人遇喜則喜,遇憂則憂。

    情緒不能控制,言行可以控制。

    包容情緒,控制言行,付出建設性的行動(好的策略方法),也就是不抗拒恐懼,任由恐懼存在,堅持為所當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小時候沒有電扇和空調,反而喜歡過夏天,現在空調是必備的,怎麼感覺還是那麼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