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hggghg

      在中國武術界,峨嵋派與少林派、武當派鼎立而三始於明代,而武當與峨眉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得更為久遠。可是由於歷史資料的匱乏,能夠找到這三派起源的記載寥若晨星,故1985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武術史》也未能論述三派的起源和發展演變過程。目前關於這三派的起源,都只有傳說:少林派相傳是南北朝時期來華的古印度高僧中國禪宗始祖達摩傳授的,武當派相傳是古代道家所傳的,而峨嵋派則相傳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司徒玄空創編的通臂拳。  有“天下秀”美譽的四川峨眉山,在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位列第七。如《三皇經》雲:“人天中有三十六洞天,茲當第七洞天,一名虛靈洞天,一名靈陵太妙洞天。”《洞天福地記》雲:“第七洞天峨眉山,週迴三百里,名靈陵太妙之天,在蜀嘉州,真人唐覽治之。”葛洪在《抱朴子》中雲:“峨眉……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據史籍記載,曾來峨眉修道和參訪的道教人物頗多,至今峨眉仍有不少與道教相關的遺蹟。春秋戰國時期, 有不少文人方士修仙訪道隱居峨嵋山。據說有位武士司徒玄空,號動靈子,耕食于山中,在與峨嵋靈猴朝夕相處中,模仿猿猴動作,創編了一套攻守靈活的“峨嵋通臂拳”,學徒甚多。因為司徒玄空常著白衣,徒眾尊稱為“白猿祖師”。《中國武術史》記作“戰國白猿,始白名士,字衣三,號動靈子”。1989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四川武術大全》稱為“春秋戰國白猿公,字衣三,即峨嵋山的司徒玄空”。2001年版《樂山志》載為“白衣三,相傳戰國時仿山猿動作創編峨嵋通臂拳,攻防靈活,在峨嵋山授徒甚眾。”而東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列傳第九》中記載,女俠越女應越王勾踐之召赴朝廷途中,持劍與“自稱袁公”的老翁以竹過招,“袁公飛身上樹,變為白猿”。按這種說法,“白猿公”的傳說春秋時期就有了。趙曄是東漢人,那麼白猿公的形象至遲在東漢出現。具體時間就難以考訂了。明代抗倭寇名將唐順之(1507-1560年,江蘇武進人)在《荊川先生文集》中有一首《峨嵋道人拳歌》,其中兩句“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山中白猿授”,這與“白猿祖師”的說法一脈相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身每天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