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極寄暢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地球晝夜變化就是地球自轉的速度變化,而地球的自旋速度也是一個變化值,至於地球精確的自轉速度自古至今仍在不斷變化,所以地球自轉速度永遠是一個近似值。

  • 2 # 滬生泉

    zgrbkr 來自文化藝術類芝麻團 2016-09-16自轉速度的變化 20世紀初以後,天文學的一項重要發現是,確認地球自轉速度是不均勻的.人們已經發現的地球自轉速度有以下3種變化:①長期減慢.這種變化使日的長度在一個世紀內大約增長1~2毫秒,使以地球自轉週期為基準所計量的時間,2000年來累計慢了2個多小時.引起地球自轉長期減慢的原因主要是潮汐摩擦.②週期性變化.20世紀50年代從天文測時的分析發現,地球自轉速度有季節性的週期變化,春天變慢,秋天變快,此外還有半年週期的變化.週年變化的振幅約為20~25毫秒,主要是由風的季節性變化引起的.③不規則變化.地球自轉還存在著時快時慢的不規則變化.其原因尚待進一步分析研究.

  • 3 # 核先生科普

    地球自轉速度極快,在赤道處線速度達466 米/秒,但是人類卻毫無感覺,主要原因就是人類本身就生活在這個巨大的慣性參考系中,地球上所有物體都在隨地球自轉,即使是地表的空氣也在隨著地球一起自轉,因此,以地球上任何一個物體來做參照物,都無法得出地球在自轉的結論。

    就連托勒密、亞里士多德等人都被自己的直覺矇蔽了雙眼,以至於在16世紀日心說建立起來之前,人們一直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不動的,其他天體圍繞地球在公轉。

    在這之前,人們認為地球的自轉速度是零。

    日心說被大家接收後,其實測量自轉速度就方便了很多。

    圖釋:傅科擺

    第一個測量出地球自轉速度的是法國物理學家傅科,傅科1851年設計了擺長67米,擺錘重28公斤的實驗裝置傅科擺,這個擺在北半球時,擺動平面順時針轉動;在南半球時,擺動平面逆時針轉動,第一次很形象地證明了地球的自轉,並且測量出地球的的自轉週期,現在世界各地的科學館中還展示有傅科擺的複製品。

    現在的測量方法就更多了,如利用地球和太陽直射點的相對位置變化就能計算出地球自轉一週的時間約為24小時(實際為23小時56分4秒),地球的一週的角度是2π(360°)。

    這樣就能計算出地球自轉的角速度w=360°/23小時56分4秒≈15°/小時。

    透過上圖可以計算出不同緯度處,地球表面的到達地軸的距離r,r=R*cos緯度。

    不同緯度處的線速度v=w*r,這樣就可以得到不同位置處地球的自轉速度。

    此外,還可以利用衛星來測量地球的自轉速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推薦一款早教機,功能要新點的,實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