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小馬地產

    故人離去已八十二年,不想三個月前無端陷入一場爭論,關於新版人教版語文教材中魯迅課文的刪減。斯人長逝無法論辯,不過所謂“挺魯派”與所謂“倒魯派”卻交戰的不亦樂乎。想來,與魯迅先生的熟識便是透過語文課本,遂是感恩於心。不若在戰火退去硝煙散盡的時候,拙作一篇聊表懷念,算是站在一個本無所謂亦無所謂無的論戰之外。

    先生的名字為學之前便有耳聞,沒來由的開始了敬仰、敬佩。而今視之,這沒來由似乎也可做個肢解,很有一部分原因在於環境的驅使。師長們是一番仰望,崇敬之情形於色溢於表。學生們儘管知之不深,但是沒有誰會對“魯迅”二字產生信念上的動搖,即便有所鬆動,也是逆流。更不消提什麼逆道的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唸書時先生的地位儼然不可撼動。

    和先生的接觸始於課文《少年閏土》。陶醉於文中的情趣,兩小兒的言談歡鬧,一番童趣,新奇不已,看得不亦樂乎。只是先生的文章似乎不能如此讀,“這不單是一則趣味故事,也要從中見出魯迅先生的感懷,看出其中深遠的思慮”,教師們總是會此般“善意”的提醒。好像白丁遇著《陽春白雪》,本是高興還來不及的屏息凝神,不想忽而來了正儒者,非得打破砂鍋問出個奇在如何。這下可好,欣羨不已變成有所畏懼,不僅了無了興趣,而且陡增了先入為主的成見。興趣決定閱讀,學生們本是興味盎然,老師們卻突如其來一記悶棍,雖是見地深遠,卻是本末倒置。

    相識在親密中被“電燈泡”攪擾,落得隱憂。之後的學習,讀先生文章要深思意蘊的大道理更見一般。無論《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還是《社戲》、《故鄉》,哪一篇文章的學習不是直指背後的深意?好像不探究探究、演繹演繹,就不配讀先生的文章一樣。這就是我所不解的了,先生寫這些文章初衷在於朝花夕拾,念情懷舊,希望在自己慣常的嚴肅與深邃中留得純真與爛漫的餘暇。至於文字背後的深意,無論是先生一聲嘆息出的百感交集,或是行文習慣的自然撒播,都是至真至誠的本色流露,本意是不想深究下去的。就是因為先生文章慣常的思想性、革命性,我們就得先入為主,如套公式般應用於他的所有文章,非得無微不至、無孔不鑽,非得論辯出個劣根性,得出閏土、阿長是被封建思想毒害農民的典型代表,有某種某種人格為我們所不恥,在某些某些方面讓我們所不屑?應用之前從未有過的嚴謹考據、細緻索引,令人敬佩的沒有放過毫末細節,終於得出一個個前無古人的莫測結論,寫成一篇篇滿載高

  • 2 # 做best

    因為魯迅想借《朝花夕拾》抒發了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雖然都是在追憶往事,但也是“借題發揮”,影射、譏諷當時的社會現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會胎停流產?複發性流產應如何再次備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