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一安然
-
2 # 經綸策
《弟子規》嚴格來講是《論語》的濃縮版,他是由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以儒家孝悌仁愛為核心價值,從“學而篇”開始編輯的三言韻文。《弟子規》的價值觀,就是《論語》的價值觀。除了行文有別,其它方面沒什麼變化。如果你說有人不喜歡《弟子規》,倒不如把《論語》也帶上。
今天學習國學,當然是要以審慎的態度嚴謹思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弟子規》是儒家教育的經典,但是確實有些地方與時代不符,應當活學活用,不可拘泥。例如“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這句話就應當辯證來看。親所好吃喝嫖賭,難道也要力為具嗎?親所惡勤儉持家,以身作則,難道也要謹為去?再例如“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在當今時代無人能做到。人的一生,七大姑八大姨遠近親疏各悲咽幾年,不食酒肉,那麼人的一生大概要絕酒肉,常悲咽十八年左右,如此何來社會生產力?這也許就是人們不喜歡《弟子規》的原因之一吧?總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對!
再說《朱子治家格言》,這本書我認為很好,人們之所以不喜歡,不是因為像《弟子規》一樣內容過時了,而是當今人們的價值觀變了。換句話說,很少有人能夠做的朱子家訓的要求,感覺高不可攀,不夠率性自由,所以不太喜歡。但是,當你開啟朱子家訓,雖然短短五百餘字,卻沒有一句廢話,沒有一句過時的教導,沒有一句不利於家庭興旺,和睦和諧的話。《朱子家訓》,真的是一本好書,值得仔細研讀,身體力行!
-
3 # 葉好古
儒家經典還是從四書五經著手好!
《弟子規》、《朱子家訓》這些書籍都是後人的作品,是後人對前人學問的解讀,其中有些東西是偏離了聖人教誨的,是屬於封建禮教的東西。
學習國學,最好還是從根本著手,儒家典籍閱讀四書五經最好,先弄懂這些了再去參閱後人的作品。佛教裡面告誡學佛的人“依經不依論,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四書五經就相當於儒家的“經”,而《弟子規》、《朱子家訓》這類書最多隻能夠算是“論”,而“論”是不夠嚴謹客觀,如果經義沒有弄懂就只是參悟“論”的話很容易走偏。
另外,學習國學的人選帶註解的參考書是一個重要事情,一般來說傳統文化,國學這塊的,用中華書局出版的參考書是最好的,相對來說翻譯註解的好一點。
回覆列表
國學是在幾千年的社會里逐漸積累的學問,是在不同的歷史時代產生的。有的國學時代性很強,我們必須去粗取精,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才能古為今用,發揚光大。弟子規朱子家訓是在封建社會制度下編輯制定的規矩的書,一本是講孝悌
的,一本是講管理家庭規矩和家族思想傳承的。有封建社會三綱五常的一面。也有它當時進步的一面,有些我們現在學習應用也不過時。只要用辨證的方法分折對待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