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理解家長的焦急而手足無措,本意是希望孩子的生活回到正軌。
戒網癮學校能戒掉網癮,同時也戒掉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戒掉了孩子對父母尚存的那點愛...
“電擊教授”楊永信的戒網癮中心,題主可以去了解一下,進去幾天,孩子就變成家長眼裡的“乖孩子”了,原因很簡單:只要不聽話,就會被按著電擊。
如果你只希望孩子戒掉網癮,不接觸網路,其實在家就可以做到,原理和楊永信的方式差不多:
只要給孩子製造一個痛苦應激反應,就可以讓孩子對網路產生恐懼。
這是有科學實驗證明的,科學家用電擊,刺激小白鼠的快樂中樞,隨後慢慢教會小白鼠控制電擊的開關,當小白鼠學會後,就不斷電擊自己尋求快感,直到死亡都不停止。
反過來應用,題主只消在孩子一觸碰網路、提及網路的時候,就給孩子難以承受的痛苦,孩子就會對網路產生仇恨感,同時也對家長產生仇恨感。
還可以留一個空房間,做好安全保護措施,然後把孩子捆起來困住...
相信題主已經看出來,這些都是餿主意,跟送孩子去戒網癮學校,是一個理。希望題主能明白我在說什麼。
那麼,怎麼讓孩子戒除網癮?
在遇到這類問題的家長時,他們都非常焦慮也非常焦急,希望找到馬上就見效的方法,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已經沒時間了,再沉迷網路書就不用讀了,更跟不上了;也有家長見孩子廢寢忘食而擔憂...
但其實,這些家長在焦急的是自己的未來,他們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延伸,企圖操控孩子的意志和生命,以達到他們達不到的高度,彌補自己曾經的遺憾。
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在青春期,孩子的獨立自我開始埋向成熟的時候,與家長的獨立自我衝突極其激烈,孩子是鬥不贏家長的,這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她們選擇了自暴自棄,用家長最關心的來抨擊家長,做家長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在這個角度而言,沉迷網路算是最輕的後果,而他們的心理也尚算健康。
很抱歉、也很負責任的說一句,孩子的網癮,沒有特效藥,如果是青春期,那起碼是按年來衡量修復效果。
很簡單一個道理,過去你操控了孩子多少年,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多少年,現在用等額甚至倍數的時間去修復,這很公平。
亡羊補牢,一開始只是一個縫隙,幾分鐘就修復的事情,日積月累後,就是大坑甚至全線崩塌,此時幾分鐘能解決嗎?
最後,給出唯一的一點建議:帶著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別誤會,治療的主體並不是孩子,而是家長自身。
忠言逆耳,不喜勿噴。
能理解家長的焦急而手足無措,本意是希望孩子的生活回到正軌。
戒網癮學校能戒掉網癮,同時也戒掉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戒掉了孩子對父母尚存的那點愛...
“電擊教授”楊永信的戒網癮中心,題主可以去了解一下,進去幾天,孩子就變成家長眼裡的“乖孩子”了,原因很簡單:只要不聽話,就會被按著電擊。
如果你只希望孩子戒掉網癮,不接觸網路,其實在家就可以做到,原理和楊永信的方式差不多:
只要給孩子製造一個痛苦應激反應,就可以讓孩子對網路產生恐懼。
這是有科學實驗證明的,科學家用電擊,刺激小白鼠的快樂中樞,隨後慢慢教會小白鼠控制電擊的開關,當小白鼠學會後,就不斷電擊自己尋求快感,直到死亡都不停止。
反過來應用,題主只消在孩子一觸碰網路、提及網路的時候,就給孩子難以承受的痛苦,孩子就會對網路產生仇恨感,同時也對家長產生仇恨感。
還可以留一個空房間,做好安全保護措施,然後把孩子捆起來困住...
相信題主已經看出來,這些都是餿主意,跟送孩子去戒網癮學校,是一個理。希望題主能明白我在說什麼。
那麼,怎麼讓孩子戒除網癮?
在遇到這類問題的家長時,他們都非常焦慮也非常焦急,希望找到馬上就見效的方法,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已經沒時間了,再沉迷網路書就不用讀了,更跟不上了;也有家長見孩子廢寢忘食而擔憂...
但其實,這些家長在焦急的是自己的未來,他們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延伸,企圖操控孩子的意志和生命,以達到他們達不到的高度,彌補自己曾經的遺憾。
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在青春期,孩子的獨立自我開始埋向成熟的時候,與家長的獨立自我衝突極其激烈,孩子是鬥不贏家長的,這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她們選擇了自暴自棄,用家長最關心的來抨擊家長,做家長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在這個角度而言,沉迷網路算是最輕的後果,而他們的心理也尚算健康。
很抱歉、也很負責任的說一句,孩子的網癮,沒有特效藥,如果是青春期,那起碼是按年來衡量修復效果。
很簡單一個道理,過去你操控了孩子多少年,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多少年,現在用等額甚至倍數的時間去修復,這很公平。
亡羊補牢,一開始只是一個縫隙,幾分鐘就修復的事情,日積月累後,就是大坑甚至全線崩塌,此時幾分鐘能解決嗎?
最後,給出唯一的一點建議:帶著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別誤會,治療的主體並不是孩子,而是家長自身。
忠言逆耳,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