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條”好漢的量詞問題,褒貶之意一直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這裡覺得比較中性,所以這裡就解釋一下雙方爭執的理由和依據吧。至於大家樂意站哪一邊,那都是大家的自由。畢竟施耐庵自己也沒發話,都是後人的猜測與思考罷了。
一般形容人,我們會用“位”、“個”等等,但是“條”這個量詞,一般只會在形容事物時出現,比如“一條凳子”、“一條狗”、“一條魚”等等。
之所以“好漢”用一條來形容,那是因為這些好漢都絕非善類,這不是一種尊稱,而是一種畏稱,乃是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來看,是一種恐懼心理所致。畢竟好漢的危險係數很高,他們是隨時會取人性命的。比如李逵,那殺起人來可是完全不眨眼,一斧頭下去,倒了一排腦袋,這些人可能只是當差的,有妻有兒,也許性格並不壞,可是就這樣枉死在他手上了,你說冤不冤?
好漢們有時候就是這樣——只講義氣而不講道理,對於他們而言,善惡之分並沒有那麼明確的界限,所以他們遊走在法律之外的灰色地帶,這種殺戮與否的自由也正是他們令人畏懼的原因之一。
施耐庵用“條”來形容好漢,也許就是在暗示著好漢殘忍的獸性難解,內心對其還是有所鄙夷的。
如果說用“條”來形容狗的話,那“龍”也是用“條”來修飾的,“龍”作為中國極為重要的象徵物之一,怎麼能說“條”這個量詞就是在貶低人呢?
其實在語言上,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在很多方面並不是相符的。就比如我們現在只說“喝茶”,但在過去會說“吃茶”,這就是一種區別。在古代,“條”也許並沒有現代人想得那麼不堪,相反可能使用起來並沒有那麼講究。
關於“一條好漢”,最早應該是出自《隋唐演義》:“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後來早期的白話小說裡,也經常用“一條好漢”,比如“端的是一條好漢”等。
在施耐庵的筆下,“一條好漢”則可能是江湖人的尊稱。比如書中如此寫道:
一條好漢其實也是在襯托出這個人義薄雲天,有骨氣,有能力。這樣理解,施耐庵就是有褒揚的態度在其中了。
梁山好漢稱為“條”!是為了著重刻畫作者想要表達人物鮮活豪氣的個性和不拘小節的行為。“條”這個詞用在此處,象是一個動態鮮明的動詞。
關於“一條”好漢的量詞問題,褒貶之意一直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這裡覺得比較中性,所以這裡就解釋一下雙方爭執的理由和依據吧。至於大家樂意站哪一邊,那都是大家的自由。畢竟施耐庵自己也沒發話,都是後人的猜測與思考罷了。
一、“一條好漢”的反對者一般形容人,我們會用“位”、“個”等等,但是“條”這個量詞,一般只會在形容事物時出現,比如“一條凳子”、“一條狗”、“一條魚”等等。
之所以“好漢”用一條來形容,那是因為這些好漢都絕非善類,這不是一種尊稱,而是一種畏稱,乃是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來看,是一種恐懼心理所致。畢竟好漢的危險係數很高,他們是隨時會取人性命的。比如李逵,那殺起人來可是完全不眨眼,一斧頭下去,倒了一排腦袋,這些人可能只是當差的,有妻有兒,也許性格並不壞,可是就這樣枉死在他手上了,你說冤不冤?
好漢們有時候就是這樣——只講義氣而不講道理,對於他們而言,善惡之分並沒有那麼明確的界限,所以他們遊走在法律之外的灰色地帶,這種殺戮與否的自由也正是他們令人畏懼的原因之一。
施耐庵用“條”來形容好漢,也許就是在暗示著好漢殘忍的獸性難解,內心對其還是有所鄙夷的。
二、“一條好漢”的擁護者如果說用“條”來形容狗的話,那“龍”也是用“條”來修飾的,“龍”作為中國極為重要的象徵物之一,怎麼能說“條”這個量詞就是在貶低人呢?
其實在語言上,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在很多方面並不是相符的。就比如我們現在只說“喝茶”,但在過去會說“吃茶”,這就是一種區別。在古代,“條”也許並沒有現代人想得那麼不堪,相反可能使用起來並沒有那麼講究。
關於“一條好漢”,最早應該是出自《隋唐演義》:“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後來早期的白話小說裡,也經常用“一條好漢”,比如“端的是一條好漢”等。
在施耐庵的筆下,“一條好漢”則可能是江湖人的尊稱。比如書中如此寫道:
“宋江連忙讓他一同在上面坐,武松那裡肯坐。謙了半晌,武松坐了第三位。柴進教再整杯盤,來勸三人痛飲。宋江在燈下看那武松時,果然是一條好漢。”一條好漢其實也是在襯托出這個人義薄雲天,有骨氣,有能力。這樣理解,施耐庵就是有褒揚的態度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