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有許多傳統節日,除過大年、端午節、中秋節等與漢族相似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節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大年節,據方誌記載,布依族“以十一月為歲首”。平塘、荔波一帶至今仍在十一月三十日“過小年”,但大多數地區已將年節併入春節。每到臘月,家家戶戶忙著釀酒、打糯米粑、醃製臘肉、做血豆腐,或縫製新衣。除夕以豐盛酒菜供奉祖宗,並燃放爆竹,闔家守歲到雞鳴。正月初一則有姑娘爭挑第一擔水回家(名曰“聰明水”)、男孩爭先到土地廟旁用繩子牽來小塊石頭放入畜圈(意為“六畜興旺”)之俗。大年期間,青年們相邀外出“朗紹朗冒”;中老年人則彼此拜年祝賀,一同飲酒為樂。有的地方還舉行玩龍、舞獅、賽馬、擲石、銅鼓、嗩吶、歌舞、籃球等等娛樂活動。一般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後,才開始下地幹活。 二月二,主要是祭祀“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寧,殺雞敬祖,吃兩色(白、黑)糯米飯。雲南省的布依族,這個節日要過三天,進行以祭“老人房”為中心的祭祀活動。三月三,主要是祭山神或掃寨趕鬼,預祝豐收。貴陽附近村寨,舉行“三月三對歌會”,又稱“仙歌節”或“地蠶會”(傳說這天害蟲聞聽歌聲就不敢危害莊稼)。四月八,是紀念耕牛的節日。布依族各地將這一節日稱為 “牛王節” 或“牧童節”、“開秧節”等。這天家家吃“牛王粑”和糯米飯,並以之喂牛,讓牛休息一天,用楓樹葉泡水給牛洗澡。這一天也是惠水一帶布依族青年男女坡上聚會吃糯米飯、唱歌玩樂的日子。 六月六,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畢用雞血沾上各色紙旗,或做成大鳥形分別插在各塊田中。與此同時,召開“議榔”會議,宣佈各種榔規榔約,且由榔頭監督執行,藉以保護社會財產安全。許多地方(如惠水縣的董朗河兩岸、興義市的查白場等)還舉行規模盛大的玩山活動。六月六節還有相關的傳說。如興義的查白場傳說是為紀念被惡霸逼婚、雙雙殉情的一對青年男女的;安龍縣則是紀念布依族人民反抗封建統治的起義勝利。三中全會以後,由於貫徹執行民族政策,經國家民委批准,確定“六月六”為布依族人民的共同佳節。其隆重程度,僅次於大年節。 吃新節,又叫嘗新節。因各地的穀米成熟有先有後,過節日期不盡相同。一般在稻穀將成熟時,由家中男子到田中摘來少量穀穗,放在甑中與糯米一同蒸熟後敬祖。望謨、冊亨等地,把新糯谷取來後,先煮熟晾乾,舂去穀殼,再用開水泡脹蒸成糯飯,布依語稱“根金毫模”。
布依族有許多傳統節日,除過大年、端午節、中秋節等與漢族相似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節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大年節,據方誌記載,布依族“以十一月為歲首”。平塘、荔波一帶至今仍在十一月三十日“過小年”,但大多數地區已將年節併入春節。每到臘月,家家戶戶忙著釀酒、打糯米粑、醃製臘肉、做血豆腐,或縫製新衣。除夕以豐盛酒菜供奉祖宗,並燃放爆竹,闔家守歲到雞鳴。正月初一則有姑娘爭挑第一擔水回家(名曰“聰明水”)、男孩爭先到土地廟旁用繩子牽來小塊石頭放入畜圈(意為“六畜興旺”)之俗。大年期間,青年們相邀外出“朗紹朗冒”;中老年人則彼此拜年祝賀,一同飲酒為樂。有的地方還舉行玩龍、舞獅、賽馬、擲石、銅鼓、嗩吶、歌舞、籃球等等娛樂活動。一般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後,才開始下地幹活。 二月二,主要是祭祀“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寧,殺雞敬祖,吃兩色(白、黑)糯米飯。雲南省的布依族,這個節日要過三天,進行以祭“老人房”為中心的祭祀活動。三月三,主要是祭山神或掃寨趕鬼,預祝豐收。貴陽附近村寨,舉行“三月三對歌會”,又稱“仙歌節”或“地蠶會”(傳說這天害蟲聞聽歌聲就不敢危害莊稼)。四月八,是紀念耕牛的節日。布依族各地將這一節日稱為 “牛王節” 或“牧童節”、“開秧節”等。這天家家吃“牛王粑”和糯米飯,並以之喂牛,讓牛休息一天,用楓樹葉泡水給牛洗澡。這一天也是惠水一帶布依族青年男女坡上聚會吃糯米飯、唱歌玩樂的日子。 六月六,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畢用雞血沾上各色紙旗,或做成大鳥形分別插在各塊田中。與此同時,召開“議榔”會議,宣佈各種榔規榔約,且由榔頭監督執行,藉以保護社會財產安全。許多地方(如惠水縣的董朗河兩岸、興義市的查白場等)還舉行規模盛大的玩山活動。六月六節還有相關的傳說。如興義的查白場傳說是為紀念被惡霸逼婚、雙雙殉情的一對青年男女的;安龍縣則是紀念布依族人民反抗封建統治的起義勝利。三中全會以後,由於貫徹執行民族政策,經國家民委批准,確定“六月六”為布依族人民的共同佳節。其隆重程度,僅次於大年節。 吃新節,又叫嘗新節。因各地的穀米成熟有先有後,過節日期不盡相同。一般在稻穀將成熟時,由家中男子到田中摘來少量穀穗,放在甑中與糯米一同蒸熟後敬祖。望謨、冊亨等地,把新糯谷取來後,先煮熟晾乾,舂去穀殼,再用開水泡脹蒸成糯飯,布依語稱“根金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