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強仔6954

    重要。作為醫生要看得懂英文參考文獻。論文要寫英文關鍵詞和摘要。很多病名、藥名的簡稱是英文縮寫。有的教學影片是英文的,還沒字幕,有的老師講課的課件也會是純英文。高大上的學術講座沙龍的演講PPT大多都是英文的,英語不好會看不懂。

  • 2 # 喲積土成山

    1、對剛開始的醫學生,英語大大拓寬了你的資源量。你看過原版的教材嗎?我當年是原版教材也看,中文教材也看。英語教材基本在每一個學科都有一兩部 “聖經”,所謂必看,看過的自然明白,跟中文教材不是一個寫作思路,update 速度也快得多,總是加入最新的進展和觀點,連配圖都好得多。此外,當時從某些渠道獲得了美國某醫學院的課堂影片,沒事聽老外的課也是很棒的!

    2、對高年資的醫學生,除了後面要說的文獻技能而外,英語好有閱讀新進展的好處啊,比如我手機上一直裝著 Medscape,多麼好的資源啊,上面每週都有 USMLE 的例題講解,就算你不考這個,也可以回顧很多知識。上臨床以後,常常會碰到很多問題以前不清楚、沒學過,有 Medscape、BMJ Best practice 這些掌上工具,能解決多數問題,而中文沒有這些資源。此外,一些醫學院到後期會有出國交流機會,是拓寬視野甚至改換門庭的大好機會。

    3、工作後,對所有醫生的最低要求,能快速看懂英文文獻。就算你不搞研究,你從醫過程中總會碰到不熟悉的問題吧,總需要時不時更新一下知識吧,總要閱讀最新的指南吧?而中文資源是匱乏、落後的。沒有這種基本的英語能力,你連“規範行醫”都難。

    4、對有一些追求的醫生,用英語流利寫作是必須的。大一點講,做科研,一定是要發 Paper 的。我時不時都要幫人審稿,太清楚中文文獻什麼水平了,多數都是混。要證明你的成果,至少得有點 SCI 出產吧。就算你以後打算做純的臨床,對職稱也沒有興趣,要做到出色,也是要發表論文的。你的新發現,或者改良的新技術,如何傳播,如何進行倡導和推廣?你如何獲得同行的認可?一篇有影響力的 Paper 就是你最好的證明書。

    5、對於有志在所在醫院、所在地區、乃至所在領域成為一名領軍人物者,英語也太重要了。年輕的時候,有機會到歐美高水平的醫學中心學習新技術、臨床模式、管理方法,不能流利交流,怎麼去?老外來醫院訪問,你能跟他們談笑風生,是不是以後你比別人更有出去見識醫學最前沿,求知識於世界的機會了呢?到了你有一定年資,優秀到一定程度,當你需要擔當重任的時候,你會發現醫學界也是一個圈子一個圈子的,你的圈子裡會有很多老外,他們很多是各個領域的大佬,各種 chairman,各種 editor-in-chief,那此時的你是什麼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首保要花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