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氣沉丹田是下丹田,改練中丹田沒什麼效果,有改了上丹田當天晚上就頭痛不止,疼了足足兩天,是巧合嗎?

62
回覆列表
  • 1 # 詠春與太極

    意守丹田除了特殊情況戓有老師指導才能守上丹田的,否則是不能意守上丹田的

    意守上丹田會出現什麼後果

    上丹田位置是兩眉之間,是煉神還虛之處。初學氣功靜坐是不能意守上丹田的,如意守上丹田,則會如題主說的頭疼不止,前額如貼膏藥,很難受的。尤其患高血壓的,是不能意守上丹田。題主出現狀況不是巧合,是意守上丹田所致。意守丹田就是將意念集中在上、中、下丹田(按所練功法要求),一般是意守下丹田,無論那個丹田意守過濃也會出偏的。靜坐練功時要做到不可無意守,不可有意求。

    如出現因意守上丹田而頭疼不止,前額如貼膏藥怎樣解決

    我也試過打坐時,鄰居大力關門發出巨響,受到驚嚇而氣衝頭部,出現了頭疼。我改主練放鬆功,練了幾次後即解決。因意守上丹田而頭疼的,要先改意守部位置。只練放鬆功,放鬆功對90%的因練氣功出偏的都有效。

  • 2 #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不妨先簡單瞭解一下什麼是丹田?以及丹田在人體上大至分佈的位置。丹田源於道教,是修道之人為修煉內丹中的精氣神時所使用的專業術語。後逐漸溶入古代中醫學形成以丹田為基礎練氣練功修身養性的理論學說。中醫將丹田分為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位於人臉部兩眉之間的印堂穴;中丹田位於胸部兩乳之間的膻中穴;下丹田則位於肚臍以下約三寸位置的關元穴。以上所說的三個穴位是三處丹田大約所處的中心位置而並非指丹田具體到這個點上。

    從上中下丹田分佈的位置來看,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氣沉丹田要把氣沉於下丹田而非上中兩處丹田。你想,如果把氣聚集在上丹田那不是氣血衝腦門嗎?通常情況下只有人在生氣暴怒時才會出現氣血衝腦門的狀況,所對應的行為往往失控,還會出現頭昏眼花心跳加速甚至昏厥的生理現象。可見上丹田不宜聚氣。同樣氣沉中丹田也不行。將氣聚集在中丹田不正對應了“氣結於胸”這四個字嗎?由於中丹田離心臟太近,故氣結中丹田必給心臟過多的壓力從而造成氣息不暢呼吸困難胸口疼痛的後果。

    把氣沉於下丹田的做法符合道家學說的“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即陰陽交合萬物生的養生學說。我們呼進來的空氣本是渾濁的,故應將這渾濁的氣息沉到下丹田處經過在下丹田處運轉提煉,而後廢氣通過就近的排洩孔排出,清氣則留在體內隨著血液的流動在周身緩緩運轉一遍最後再由嘴緩緩吐出至此完成一輪的呼吸吐納。

    練氣練功過程中不僅要做到氣沉丹田還要做到意守丹田。事實上意守丹田涵蓋了氣沉丹田。也就是說氣是跟著意來動的,由意來決定氣在體內的走向。意必需集中精神,排除外在環境和內在思想上的干擾,使意與氣合二為一做到氣隨意動、意到氣到。那麼意在哪裡?意就在上丹田那兒。將意念匯聚於上丹田,由上丹田發出口令再經中丹田最後則盤踞於下丹田。這是三處丹田各自的職責是不可以打亂的。所謂將氣聚到上丹田處是倒行逆施的練功方法不出問題才怪。

  • 3 # 張平安54

    哈哈,氣沉丹田,就是說,要一心一意地想著丹田(臍下1、3寸處),它源於古代的“吐納導引",這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假若能隨意地更改,還能輪到等你現在來?

    記得兩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經》中就說:氣功“虛其心,實其腹"。其意就是神向下,精向上,做到精神交會,合而為一。還又有傳說道,氣功心法是由皇帝傳到老子的,所以講養生的人總是黃老黃老的並著稱呼不是?

    現代的科學實驗已經證明,氣功運氣時確能產生一系列異於常人和常態的物理,生理效應。經常練功,方法得當,用調息,意守的方法,就能使大腦皮層得以更充分發揮其對機體內部的主導調節作用,使血中含氧量增加,全身氣血更加暢通,促進腸胃消化功能和加強全身的新陳代謝,可以達到疏通經絡,調合氣血,平衡陰陽,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目的。總之,氣功的內容十分豐富,但得講究方法,不能亂改,更不能亂創造地自由來!

    氣功,還嚴格地要求想修練者,要注意操作方法:第一是姿勢,第二是狀態,第三是意念,第四是呼吸法,第五是意守法,第六是適應證,第七是禁忌證,第八是注意事項。假若我們不遵守這八項規定,是必然地會吃到苦頭的。切記切記!

    好了,鑑於篇幅關係,不贅述。

  • 4 # 流月溜

    練功氣沉下丹田,是絕對不能改用上丹田的或中丹田運氣的。

    首先,用下丹田練功,是古人經過實踐中探索出來的。人體下丹田有腸,肝脾、膽等多種內部隱蔽重要器官,這些隱蔽器官除生理執行外,多處於靜態,易積滯不通,故而發生疾病,只有通過在下丹田利用吸納,導引,意念等運功,強化人體內運動,促使人體隱蔽內器官加速流通迴圈執行,帶去廢料帶來營養等新循代謝,從而增強隱蔽內器官的各種活力,令各種病毒及癌細胞無法沉澱滋生,達到健身壯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如改用上丹田納氣練功,由於肺部構造及組成的特點,不宜加大收縮和舒張,加大納氣易損傷肺部。另外人為地加速肺部和心臟的生理運動,必然改變人體各血管分支的血液迴圈均衡狀態,因而出現頭疼,呼吸困難,胸部痛等種種病態現象。

    最後一個關於用中丹田運氣的問題,雖然不會出現上丹田的那種不良現象,但這好比淋菜,把水澆離菜根很遠,這會是沒什麼效果的。

  • 5 # 目目教唱歌

    你看,下丹田沒感覺(題主直接沒有提到),中丹田沒效果,下丹田頭痛。

    頭痛就是效果。可能是氣息太猛了上頭了衝的頭疼,就像被個拳擊手對著腦門毆打的感覺。這不就是很厲害的效果嗎?

    另外我想吐槽一下,丹田這個實際不存在的地方為什麼還能分三節,我猜題主說的是腹部吧。腹部很大面積,分三節是可以的。丹田我們說的是肚臍下三指的地方,快到襠部那裡。為什麼以前的人喜歡說氣沉丹田呢?因為古代人喜歡玩玄學……現代人請崇尚科學,科學道理告訴大家兩個:

    人體唯一的呼吸器官是肺部丹田是不存在的東西

    那麼氣沉丹田的合理解釋是什麼?是發力點。就好比“用上了吃奶的力氣”這個比喻,其實奶不存在,咱們也吃不上,只是這個力氣是使上了。又好比我們拔河的時候,最後面的人往往是最想贏而且力氣最大的人,你可得注意觀察,他拔河的時候感覺人都要貼到地面了,可是力氣只會使到繩子上。發力點是玄學,但是他有時候確實有用。

    但是說了這麼多,氣沉丹田說的就是練氣息,我覺得題主是練對了,就是用力過猛而已,我來說說怎麼練氣息吧:

    氣息的練習怎麼做呢?

    現在我把氣息控制的練習細分成四步:

    一、感受橫膈膜;二、慢吸慢呼;三、快吸快呼;四、慢呼對抗練習。

    第一步是感受橫膈膜,學習的目標是讓橫膈膜被自己的意識明確地感受到,要求是讓橫膈膜明顯地動起來。做法有兩個大的動作,預備動作和正式動作。

    預備動作有這麼幾個,全身放鬆,上半身不動,儘可能的坐直或者站直,抬頭挺胸,當然還有一個作弊的方法就是,直接躺平。方便的話找一些東西靠著,比如說躺著就是床墊、硬床板,如果是坐著就是椅背,如果是站著,可以是背靠著的牆面,如果有人喜歡四大皆空的感覺,希望你反手叉腰,注意不是叉腰肌,是叉腰肌後面那塊肉。

    正式動作是簡單的一個呼吸迴圈動作,吸氣,憋氣,呼氣。每個動作先做四秒。這一步做完,正確的話是會感受到自己上腹部有一定的壓迫感,至於這種壓迫感類似什麼,可以試試用手指緩緩地按壓心窩,會有一些難受,壓迫感類似這種難受的感覺。

    而希望大家準確感受到的反手叉腰的位置,用透檢視看在最後兩根肋骨所在的位置,如圖(發光肋骨所在處):

    如果四秒一動不足以讓你感受到橫膈膜的存在,希望你適當的延長憋氣的時間,比如說六秒,八秒,十秒,十五秒,甚至更長,直到你清楚的覺得“不適”,感受到壓迫感,甚至憋不住了再堅持一會兒,然後是繼續按部就班的,四秒緩慢的呼氣,這樣就應該能感受到了。

    第二步是慢吸慢呼,是把第一步的呼吸迴圈動作拉長做細的變化練習。

    具體的做法是,現在可以不用刻意地憋氣了,但是要把憋氣的動作融入到呼吸裡去,也就是說,從第一步的吸氣橫膈膜下沉,憋氣橫膈膜維持,呼氣橫膈膜上移變成了吸氣橫膈膜下沉,呼氣橫膈膜維持,但是吸氣呼氣的時間更長,動作更慢,這個動作有利於練習橫膈膜這塊肌肉的靈活性。到底多慢呢?吸到氣全滿,呼到氣放乾淨為宜,往八秒努力吧。八秒覺得很輕鬆就繼續增長時間,氣息在實際的演唱中永遠不會真正夠用。

    第三步是快吸快呼,有的地方叫狗喘氣。關鍵不是說讓人學狗喘氣的,而是學習狗呼吸的時候那個強勁的出氣量。換句話說,名字是叫快吸快呼,但是這動作的關鍵是深度,而不是速度,很多人做錯這個動作就是過分地強調了速度而沒有兼顧到呼吸的深度,快速地淺呼吸其實就像哮喘病人病發的樣子。

    而保證深度的關鍵是上一步練習的熟悉程度,希望大家踏實做好,吸氣可以沒有特別硬性的要求,但是呼氣一定是越長越好,至少在呼吸的過程中要有到底的感受。在清晰的感受到呼吸的盡頭以後,儘量維持這個呼吸的深度再不斷加速,便是快吸快呼的動作了,往半秒內完成一次呼吸為方向努力。

    第四步是快吸慢呼對抗練習,在這一步很多人的困惑是兩個。第一是對抗是什麼?第二是把氣息下沉當作氣息流動的方向。氣息下沉是一個力量,是人在運氣唱歌的時候對抗的其中一個力量,這個力量本來應該在第一步認真練習的時候就能感受到。而另外一個是往上頂氣息的力量,這兩股方向相反的力量的衝突,稱為氣息的對抗,如圖:

    練習的具體方式:一開始按一秒一拍速度,八拍為一節,一節吸氣,七節呼氣。適應後縮短吸氣時間,延長呼氣時間。建議從速度70bpm開始,逐漸減速。

  • 6 # 紅虎健身

    如果沒有明師教,什麼丹田都別守,不管上丹田,還是下丹田,都容易出事。幾年前,我有次打坐守下丹田練岔了氣,差點疼死,直接疼暈過去。還有個奇怪的現象,白天沒啥問題的,到了晚上睡覺之後,早晨那種熟悉的疼又開始了,疼得實在是受不了了,還和時間段扯上關係了,早晨疼,中午好?後來,我想能不能通過按摩穴位改善下,死馬當活馬醫,如果按按氣海穴怎麼樣?氣海穴很好找,肚臍下二指處,三指處是關元穴,我試試用中指在氣海穴的位置使勁按了按,結果這一按就感覺氣海穴那有痛感,並且腰後好象就不那麼痛了,就這樣按摩了2~3分鐘,感覺渾身發熱,溫軟,腰後居然也不疼了,真是神了。這真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算是瞎貓碰到死耗子,自己救了自己。

    後來,我看了米晶子張至順的視訊,才知道根本不用意守丹田,打坐時就應該什麼都不想,安靜的坐著就好。你是那塊料,它自己會通,不是那塊料,也不可能通。

  • 7 # 一拂輕雲落自然

    氣沉丹田是武術內家拳採用的一種方法,主以煉精化氣之用,位置為小腹部位也叫氣海。氣沉下丹田作為武術來說它的位置非常重要,下丹田在腰部小腹部位,前有肚臍,後有兩腎和命門,更是氣通百脈之所,丹道修煉稱之為爐鼎之處,氣存於此又不至於產生副作用。其次武術包括內家拳氣沉下丹田和腳下不至於在行拳時氣上浮造成腳下失根。上丹田是存神還虛之竅,不是存氣練氣之所。這就好比燒火做飯,爐子和鍋要在離地近的地方而不能支在天上。修練者初學一般認為下丹田煉精化氣,中丹田煉氣化神,上丹田練神還虛,所以上丹田為煉神還虛之所,三個丹田各有所功能。但聽有的師父說修煉者到高階階段即沒有丹田一說,全身無處不丹田,這裡指修煉的境界而言。氣沉丹田和意守丹田是有區別的,氣沉丹田一般用於武術和內家拳。意守丹田是在單純的站樁靜坐養生中幫助入靜的一種方法而不是目的,這在丹道養生中常見。佛道每個法門採用的方法不同,有講意守有不講意守,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好多說法和方法因我不懂又沒有經過實證不敢在此胡說。

  • 8 # 太極格鬥與養生

    哈哈哈,祝賀你無意中找到門道了。 頭痛本來就是把氣逼上到上丹田。 對頭痛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人體聚氣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 下丹田主要用於聚氣和讓氣走全身和把氣逼到腳掌處。 中丹田的目的主要是把氣逼到手掌心,上丹田很多人修鐵頭功會把氣逼到上丹田,對治療頭暈頭疼效果會讓人感到非常意外,甚至連吃藥效果都沒有這麼好。

    當然,這個還是因人而異,看你個人的武學修為了。

    比如我,有時頭暈鼻塞,走一趟拳基本都通了,一身汗也一身輕鬆。 不知道多少年沒有走進過醫院了哦。

  • 9 # 龍江觀察員

    按道理說,氣沉丹田,上中下三個丹田都可以,可是在實踐中,氣沉(頭腦注意)上、中兩個丹田身體很不舒服,上丹田頭髮暈,中丹田胸口發漲、心突突,私下裡猜測,可能我功夫還不到家,或者是下丹周圍神經組織少的緣故吧,據說練到一定火候,上中下三個丹田將交感互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祝練功有成!

  • 10 # 辰狐王

    命宮(下丹田)沉氣,性宮(上丹田)聚靈。

    萬丈高樓腳下起,基不穩,隨時會倒塌。

    氣沉上丹田,就會頭重腳輕,還會血壓升高。

    下丹田氣滿,就會氣灌全身,百脈洞開,精旺神明。

  • 11 # 信你又何妨

    氣沉丹田,改為上丹田?

    那不成了貔貅啦!

    上丹田是眉心穴,也是我們所說的天庭、印堂的中心位置,在中醫裡這個位置能看出很多病變,也有江湖人士經常說印堂發黑、必有災殃,足以證明這個位置的重要性。

    那麼為什氣不能沉這裡呢?很簡單,這裡是氣的入口,也是我能吸收自然能量的入口,經常聽見打坐冥想的人說"意守丹田",其實指的是上丹田。

    當我們打坐並意守丹田的時候,會感覺眉心處有鼓脹感,甚至會不自主跳動,這就是氣在這裡凝聚的表現,如果同時有癢感,那麼證明氣血都在這裡經過了。

    既然這裡是氣的入口,那麼氣最後去了哪裡了呢?

    這次就是我們所說的氣沉丹田了。也就是下丹田。

    氣由上丹田吸收,再通過任督二脈和奇經八脈,輸送到下丹田,與精合成精氣,有所成就的人可以煉精化炁,煉氣化神,自我吸收,用以提高腦控能力和身體素質。這裡不多敘述。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上丹田,還是下丹田都有氣虧的可能,當人們極度縱慾時,下丹田精氣不足,肌表的衛氣會受到牽連而變得羸弱,從而招得外邪內侵,誘發面板病。

    當上丹田七虧時,會表現的比較嚴重,一般會表現為傍晚高燒不退,長期不愈,藥物無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蝦仁炒韭菜好還是炒玉米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