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七讀歷史
-
2 # 息淮夏氏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大清共傳十二帝,自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到1912年溥儀退位,大清享國276年。清朝在康雍乾的帶領下,改革最多,國力較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將封建專制推向了最高峰。成為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強大國家,但是中後期由於以下原因,逐步落後於西方,最後走向覆滅。
政治僵化清王朝剛入關的時候實施“八王議政”的政治制度,關於國家的大事,都是由八位鐵帽子王爺和皇帝一起討論決定的,因此,皇權受到了挑戰。但是每個皇帝都是想要享受至高無上的權力的,皇權那能讓這些王爺們沾光。
到了雍正帝的時候,雍正帝對於皇權不集中很不爽,於是雍正便想辦法削弱這些王爺們的權力,恰好西北動亂,雍正便藉著處理西北軍務的名義,在宮裡設立軍機處,所有的軍國大政有軍機處的大臣來處理,而這些大臣又由皇帝自己來指派,別的王爺大臣們只能在外面乾瞪眼。就這樣,雍正帝把皇權收了回來,將皇權專制帶上了頂峰。
文化專制清朝統治者為了達到文化專制,實施“八股取士”的科舉考試,“八股取士”使得文人們只能在學習“八股”文章,因此導致了天下學子們失去了宋元時期的活力,造成了文人缺少歷史修養,思想麻木,思維僵化,固步自封,從而使社會缺乏了創新,為中國近代的屈辱埋下伏筆。
-
3 # 睲木
應該說清朝滅亡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封建王朝的宿命性。從秦朝到清朝一千多年裡,歷朝歷代都在遵循這樣一種規律:建朝→中期(盛世)→衰弱→滅亡。只要封建王朝的制度、性質沒變就在這“迴圈往復 ” “輪迴運動 ”裡改朝換代地往前走。朝代長短有幾年至幾百年的。清朝也算長的,走了268年退出了歷史。
2、民族矛盾。清朝兩百多年裡,滿族政權一直沒有實現滿漢的和諧共處,矛盾和隔閡一直沒能消解。中國這麼大,而漢族人口占據優勢,不解決這個問題是一定會出問題的,只是時間長短而已。事實上,如果不是列強對清政府的侵略,可能清政府瓦解的時間更快來臨。
3、閉關鎖國的政策,任何國家,任何時代固步自封就是自取滅亡,只有互通往來,交流文化才能共同進步。而清朝自以為天下無敵,依然陶醉在先輩的功績之下,殊不知歐洲早已興起了工業革命,世界形勢也發生了鉅變。
4、清晚期,列強的持續侵略,弱化了清政府的執政合法性。這一點很要命也很關鍵,晚清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只有八十年,但是清政府對外的戰爭中幾乎沒有勝算,且每次都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清廷的執政合法性受到了質疑,政權守土有責,你的職責呢?
5、東西方政治經濟的巨大差距。政治上西方革命思想的傳佈。不管是晚清就斷續傳來的資產階級革命思想,這些革命思想(包括馬克思的革命思想)都是與封建專制不融合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革命會一直髮生,直到清政府的滅亡。
-
4 # 米粉好好吃6
滿清王朝覆滅的原因是很多的。那麼,哪一個原因,才是滿清王朝覆滅的最重要的原因呢?
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把清朝晚年的歷史再捋一捋。在捋的過程中,我們就肯定能找到清朝滅亡的那個最重要的原因了。
清朝在嘉慶年間就有了明顯的下滑趨勢,國內出現了非常多的矛盾,與試圖進入中國的外國列強在觀念上也尖銳對立。不過,當時清政府的統治還是比較穩固的,沒有出現大的風波。
(中英戰爭)
最初對清政府的統治產生巨大動搖的,是兩次中英戰爭的失敗。中英戰爭之所以會打起來,根本的原因是外國列強工業商貿經濟與清朝傳統農業經濟之間產生了巨大的衝突。這種衝突和中國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入侵時的南北矛盾是不太一樣的,解決的手段顯然也是不一樣的。不過當時的清政府對這種新問題缺乏清醒的認識,依然用“華夷”的老眼光來看待問題,因此手足無措,被打得大敗。
中英戰爭的失敗,給民間老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就在這時候,催生了民間的不穩。太平天國運動、捻軍起義,以及回民暴動和阿古柏在新疆鬧獨立這樣的事情,如火如荼地爆發起來。
不過,雖然民間已經不穩,但是清政府在地主豪強及官僚集團的心中,地位依然是相當尊崇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當時最重要的地主官僚,在清朝八旗軍已經自廢武功的情況下,自己想辦法,籌錢組織了強大的私人武裝,幫助清政府打敗了太平天國運動、捻軍起義,平定了回民暴亂,收復了新疆。
按照古代王朝的經驗,當豪強地主把私人武裝組建起來的時候,雖然這些武裝會參與平定農民起義,但是他們常常也會擁兵自重,形成割據勢力。比如東漢末年,因平定黃巾軍起義,形成了眾多的割據勢力。唐朝末年,因平定黃巢起義,也出現了非常多的割據勢力。然而,清朝末年,在平定了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以後,竟然沒有出現割據勢力,這在之前的朝代是不可想象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的清王朝的統治,還具有相當大的穩固性。
(太平天國運動)
國內的統治雖然還比較穩固,但是清政府依然一直沒有找到解決國際爭端的辦法,外國列強持續不斷地打擊著清政府。中英戰爭、中法戰爭、中國與英法聯軍的戰爭、中俄戰爭、中日戰爭……清朝在與列強的戰爭中一次又一次地失敗。每次失敗,清政府都會和列強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一次次地割地,一次次地賠款。在割地中,清政府的版圖面積越來越小;在賠款中,民間的災難越來越深。
之所以會每次都打敗。當時的有識之士,總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武器太落後。因為武器落後,於是奕訢、李鴻章等官僚致力於開展洋務運動,生產先進的武器,發展海軍,組建北洋艦隊。
然而,這些都沒有用。化巨資打造的北洋艦隊,也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於是,有識之士又總結出一個問題,就是當時的清朝觀念太落後,制度太落後。因此,大家又積極譯介外國書籍,開辦新式學堂,派學生出去留學。到了後來,地主官僚們甚至積極鼓動朝廷,開展維新變法。希望觀念和制度的改變,從頂層設計開始。
(維新變法)
可是,維新變法也失敗了。維新變法運動,最終變成了權力爭鬥。到那時候,有識之士才認識到,當時清朝存在的問題,其實是皇權政治問題。因此,當八國聯軍再一次入侵的時候,地主官僚才開始不服中央的命令,拒絕聯合義和團打洋人,拒絕進京勤王保護中央政權。
同時,延續了太平天國傳統的革命黨人,認為中國要改變,就必須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兩千年的皇權制度,改成大家共同治理國家的共和制度。而這種認識,也迅速成為當時絕大多數時人的普遍認識。
也恰好在那時候,皇權政治最典型的代表慈禧去世,皇權交到才三歲的宣統手裡。皇權政治本身就是需要強力中央集權的,當皇帝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自然就無法再對國家進行有效的控制。所以最終,武昌起義一聲槍響,清朝迅速就全面崩潰,土崩瓦解了。
-
5 # 嘮嘮歷史
清朝覆滅的根本原因是思想政治制度不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其次是統治者閉關鎖國,沉醉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中不自省。再次最後一個原因也是直接造成清王朝覆滅的原因,那就是清朝太富有了,富的讓人羨慕,讓人眼紅。下面我就給大家看看清朝有多麼富有。
1820年,清朝的GDP總量佔世界百分之三十二點六,在當時,整個歐洲的GDP只有百分之二十六點六。所以當時清朝的經濟總量是世界第一。而且當時全世界人口還不到十億,而清朝卻有3億人口。還有就是清朝的出口產品以瓷器,絲綢,茶葉為主,瓷器幾乎壟斷了當時的世界市場。如果與英國相比,清朝的經濟總量大約是英國的八倍。所以說清朝在列強眼中就是一個溫順待宰的大肥羊。
當時的清朝經濟總量世界第一,但是軍事實力卻和列強相差甚遠,你想啊,你擁有世界第一的財富,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實力去保護財富,你在強盜的眼中不就是個待宰的小羊嗎?於是英國強盜就來了,依靠堅船利炮打開了清王朝的大門,從此清王朝逐漸走向沒落,並最終覆滅。
-
6 # 糖果甜嗎
清朝走向覆滅,可以說出很多理由,官員腐敗、外國入侵、人民意識覺醒等等,但我認為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清人血性的消亡。到清末英勇善戰的清兵成了寄生蟲八旗子弟。北京城內滿街都是提著鳥籠的八旗子弟,而當時清朝的名臣名將大多都是漢人,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也是漢人軍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真是至理名言啊!
-
7 # 古道西風暴跌
大清王朝是奠定我們現有疆域的王朝,使得我們擁有了西起新疆東至黑龍江南抵曾母暗的龐大版圖,從這點上來說,我們感謝努爾哈赤及其後人們。
但同時,清朝的統治沒能跟上世界發展的腳步,閉關鎖國,活活錯過了工業革命給世界帶來的顛覆性進步,這是其不可取之處。
大清的滅亡,有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等各種因素,但歸根結底,我認為是統治群體的劣根性!為什麼這麼說呢?要知道,當年明朝的實力已是冠絕全球,各國來朝,鄭和幾下西洋更是彰顯國威。以漢人為主的統治階層將國家帶上了巔峰,文明鼎盛!而彼時的滿金,遊獵為生,在東北的天寒地凍中意志力勃發,卻無法發展文化文明。在文化上,滿金可以說是落後明朝N個數量級。幸得滿清最高統治者英明睿智,傾力學習漢文化並使之用作統治手段,才得開創有清一朝最好的康雍乾盛世。然而,遊獵出生的滿族人從骨子裡來說還是落後的,學習漢文化卻不能在真正意義上漢化。滿人以騎士自居,屁股大過腦子,跟不上也瞧不起新興的西方文明,閉關鎖國,不學無術,拱手將一副好牌打得稀爛,最終走向覆亡!
所以,我認為清朝的滅亡真正來自於其民族起源的劣根性,遊牧遠不及漢文化!
-
8 # 誠晟牆繪
清朝從乾隆朝末年開始逐漸衰落。皇帝一度重用貪官和珅,導致政治日漸腐敗。而清朝統治者也失去了早期那種銳意進取的精神,漸趨保守和僵化。19世紀上半葉,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由於清朝的禁菸行動,導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的爆發。鴉片戰爭失敗後,西方列強開始不斷入侵,迫使清政府與其締結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如《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根據這些條約,清政府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主權受到嚴重損害。人民負擔沉重,由此而爆發了一系列的反抗運動,如太平天國運動,一度對清朝的統治構成了嚴重挑戰。
為挽救自身命運並增強國力,清政府內部亦進行了一些維新運動,試圖革新圖強,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自1860年代開始的洋務運動。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全國各地開始先後引入國外科學技術,開設礦業、工廠,建設鐵路、架設電報網,修建新式學校、培訓技術人才;同時也成立了新的軍事工業,逐步改進清軍的武器裝備和作戰方法。洋務運動使得清朝的國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增強,到同治年間一度出現了較安定的局面,史稱“同治中興”。其間清朝成功消滅太平軍、捻軍之亂,並收復新疆,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形象也有較大的改善。至1880年代,清朝軍隊的裝備和洋務運動之前相比已有了明顯的提高;在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的一系列戰役中,清軍和法軍互有勝負。戰後,清朝設立了海軍衙門,並建成了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近代海軍艦隊--北洋水師。洋務運動雖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仍未達到像日本明治維新那樣的效果,結果導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以及其後《馬關條約》的簽定。隨後,由光緒帝親自領導發動的政治改革運動--戊戌變法則因保守派的反對和政變而告流產。
19世紀末,中國國內的排外情緒開始高漲,結果引發了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以及隨後八國聯軍的入侵。1901年《辛丑條約》簽定後,清朝開始推行“新政”,進行了包括建立新軍、廢除科舉在內的一系列改革。不久,中國發生了立憲與革命的改革路線之爭,一開始立憲派佔上風,清政府也答應實行君主立憲。不過,1911年5月組成的“責任內閣”中的大多數成員為皇族身份,故被稱為“皇族內閣”,結果引發立憲派的不滿。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各省隨後紛紛宣佈獨立,清朝的統治開始瓦解。清帝於1912年退位,標誌著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制度的正式結束。到1917年張勳又曾復辟清朝,但只持續了12天。
-
9 # 侃劇大咖
首先要說的是清朝的衰落在鴉片戰爭之前就開始並且發展的很嚴重了,基本上外敵入侵只是清朝衰敗的一個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所謂強極必衰,清朝領土最大的時期在乾隆時期,表面上看最昌盛也在乾隆時期,打了幾十年的準格爾終於削平了,西藏青海新疆外蒙等地區全部臣服,內部宦官干政、外戚專權、文官黨爭這些嚴重影響國家穩定事情也都被預防的很好,沒有大的天災,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的普及讓老百姓起碼不至於餓到造反,總體上來說在中國歷史上縱觀來看算天下太平。
一、但是也在乾隆朝,清朝進入全面衰敗期,軍事上說從入關開始就逐步喪失戰力的八旗軍到乾隆朝基本上完全成了吉祥物,沒有絲毫的戰鬥力可言。同時,在康熙、雍正時期發揮重要作用的綠營軍的戰鬥力在乾隆朝也已經衰敗的不成樣子,可以說此時支撐帝國的兩大軍事支柱都已經完蛋了,他們不僅是打不過配備槍炮的歐洲軍隊,甚至連拿著鋤頭的農民軍也打不過。大清不只是有海無防,簡直就是沒有國防,他的防禦就像一面朽爛的牆,表面上看還有個樣子,但是一腳下去就全塌了,這從嘉慶初年白蓮教起義中就能看的明明白白。
二、然後整個官僚集團全部朽爛,效率極低,天理教攻打紫禁城就能看出來,如此低劣的一群烏合之眾竟然能順利打進皇城,這反應的不是這些農民有多牛,而是這個王朝已經無感到什麼地步。
-
10 # 常長話古今
清朝滅亡的原因錯綜複雜,最主要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朝六歲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退位。由此,清王朝近三百年風風雨雨、刀光劍影的歲月終於結束。
清朝概況。清朝(1636年—1911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從清太祖努爾哈赤稱帝開始,到宣統皇帝退位,經歷了二百九十六年。如果從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入關建都北京開始,到溥儀退位,經歷了二百六十八年。末代皇帝溥儀僅僅在大清皇位寶座上坐了三年。
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至1659年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臺灣,完成全國統一。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中中國人民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於南京宣佈立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同年2月12日,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佈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袁世凱政府,清朝滅亡。
清朝滅亡的原因錯綜複雜,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最主要的應該有以下同個方面
腐敗沒落。清朝奢侈腐敗之風自康熙、乾隆已經興起,其後,文武百官無不過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尤其是滿族親貴沾染的奢侈淫靡的習氣更為嚴重。光緒年間的海軍衙門總理大臣奕擐為了討好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400萬兩修建頤和園。清朝後期,明目張膽買官賣官的現象非常普遍,袁世凱也是通過重金賄賂奕劻而高升。“一年清知政府,十萬雪花銀”,成了普遍現象。大肆的貪汙腐敗造成國庫空虛,軍事武器裝備低劣。
閉關自守。17世紀中葉以後,西方一些國家先後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並相繼完成工業革命,在新的生產方式推動下迅速強大起來。而清王朝統治卻對世界發展大勢茫然不知,仍自詡為“天朝上國",將其他國家視為"夷狄蠻貊”,把西方先進的科技成果斥為“奇技淫巧“,不屑一顧。自身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已經全面滯後,卻又虛驕、傲慢、冥頑不化。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頹勢愈益加深,政治腐敗,軍備廢馳,財政拮据,社會動盪,陷入危機四伏的境地。
強敵入侵。落後就要捱打。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在全球範圍內加緊進行侵略擴張和殖民掠奪。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自然成了西方列強垂涎和爭奪的市場。1840年,急於向海外擴張的歐洲資本主義強國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用炮艦轟開了中國的大門。腐朽落後的清軍雖有數量上的優勢,又在本土作戰,卻抵擋不住英軍堅船利艦,廣州廈門、寧波、上海等相繼失守,後英軍直逼南京城下,迫使清政府屈服,簽訂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一一中英《南京條約》。
此後,西方侵略者紛至沓來,把中國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深淵。從1840到1905年的66年,幾乎所有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強國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通過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強迫中國割地、賠償、貪婪地攫取在中國的種種特權。英國割去了香港,日本侵佔了臺灣,沙皇俄國攫取了東北、西北約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革命鬥爭的興起。從鴉片戰爭開始,中中國人民為反抗外敵和改革本國現狀,無數仁人志士同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勢力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鬥爭。廣東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洪秀全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戊戌維新運動等等。“救亡圖存”成為中華民族歷史程序中的最強音、主旋律,成為一切愛國的中中國人心中最具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口號。
辛亥革命。早在19世紀末,維新運動發起時,以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為領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開始從事以推翻清王朝專制統治為目標的革命鬥爭。1894年,他在美國檀香山創立興中會,笫一次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1905年,他在日本東京組織成立中國同盟會,制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首次提出以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取代腐朽專制清朝封建王朝的革命目標。
1911年(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在同盟會的推動下,以湖北新軍為主力發動武昌起義,各省份紛響應,掀起席捲全國的革命風暴,終於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綜上所述,清朝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讀歷史時,不能光看故事,“落後就要捱打”、“前事不忘後事師”、“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等,我們應該牢記在心裡。
-
11 # 義門陳視界
清朝走向覆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內民眾生活困苦,不斷髮生農民起義,特別是大平天國起義,戰火席捲半個中國,參加民眾達數百萬之多,歷時十多年之久,雖以失敗告終,但大大損耗清朝的經濟,嚴重衝擊清朝腐朽的政權;
二.列強宰割
1.第一次鴉片戰爭
2.第二次鴉片戰爭
3.中法戰爭
4.中日甲午戰爭......
軍事作戰失敗,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對外軟弱,必然造成對內殘暴。
三.孫中山等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的致命衝擊。
四.清朝重農桑輕工商,落後的封建社會農耕經濟,支撐不了中國的國防。
五.封建社會被資本主義社會所取代,是歷史的必然性。
-
12 # 恬淡度過
清朝走向覆滅個人看主要是政治腐敗,後期主弱臣強,造成權利分散,不能攥起拳頭一直對外,官員腐敗,民不聊生,這樣內憂外患什麼政權不覆滅?看看歷朝歷代都是此理,歷史不斷重現。
-
13 # 小魚遊歷史
清朝走向覆滅的原因,是清朝的封建統治腐敗、是清朝的閉關鎖國、是清朝的社會制度腐朽。其三,清朝的社會制度腐朽
清朝從1636年定國號大清開始,到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處於封建社會階段,這個階段清朝還在沿襲封建社會統治方法,封建專制制度導致其必然會慢慢腐朽。相反,而英國在1640年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機器生產開始取代手工業,生產力,軍事,經濟,等綜合國力突飛猛進,英國軍隊革命後逐漸開始對外殖民擴張,在這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成,成為當時的第一殖民大國。到1914年英國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此時科技落後的清朝自然沒能倖免於難,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敗於英國後,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覆滅的高速公路。
時1840年4月,道光二十年二月也。英政府乃調印度、好望角兵萬五千,使喬治·懿律統陸、伯麥統海率之而東,五月至澳門。則徐已嚴備沿海,焚其舢板二。伯麥乃遣26艘趨定海,以5艘攻廈門。時鄧廷楨督閩,敗其兵,而定海以六月八日失陷。
---《中國近代史》
總結,清朝是一步步走向覆滅,做為封建王朝的清朝覆滅是必然的,但又和其他封建王朝不一樣,它同時面臨歐洲社會革命帶來的新挑戰,當時清朝的統治者並未與時俱進,從科技,生產力,制度都只能被動的適應世界的變化,所以在歐洲工業革命後高科技國家的“幫助”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的封建王朝,同時由一開始的不准許英國在清朝貿易,到不得不又同意簽訂條約,喪權辱國。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兵既逼江寧,清廷戰守俱窮,乃以耆英、伊里布為全權大臣,與英使璞鼎查訂立條約十三款,是為中國與外國訂約之始。此約中國割香港與英,開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許英人攜眷居住,英國派領事駐紮,英商得任意與華人貿易,毋庸拘定額設行商。---《中國近代史》
清《宣宗實錄》
《世界近代現代史》
《中國近代史》
《清史稿》
-
14 # 搞笑的史小胖
清朝走向覆滅的原因是多種:
內部原因
政治層面:不可否認清朝後期或者說每一個朝代的後期政治都很腐敗。
物質生活層面:固然外來作物例如紅薯,馬鈴薯等高產量作物已經種植,但是由於農業技術較差,加上人口不斷增長,食物供給不足。
政策原因:1採用攤丁入畝的政策,同時對戶籍管控放鬆,在盛世之年固然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在亂世,就會多增加一些混亂的根源——流民。
2制度的落後性,清朝末年,當時西方國家基本都已經開始進去第一次工業化。而清朝依舊在閉關鎖國,導致並沒有跟上世界的潮流,於是開始落伍。但這,在一方面,清朝統治者確實得到他想要的,保護了自身的統治地位,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近代的中國落後於世界。
3自身制度的缺陷。清朝時,滿人不允許打工,一般都是做官或者參軍。吃皇糧,那麼皇糧來自哪裡?來自漢人咯。軍隊在和平期間基本不訓練(不然不會在外中國人侵華的時候,沒有一點戰鬥力),再加上不允許滿漢通婚,於是滿族的實力逐漸逐漸的衰落。
4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時候頒佈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政令,允許地方自己建立部隊抵擋太平天國,於是各地就出現了很多武裝勢力。這讓中央對地方的統治越來越弱。
外部原因
1西方國家經過資本主義革命,優於清朝的政治制度,同時加上經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得國力發展。
2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作用,使得西方國家的工業產品的產能過剩,為了銷售過剩產品,便開始了對外殖民擴張。
3二次鴉片戰爭,和其他種種侵華戰爭的衝擊,使得本就腐朽的大清王朝,更加搖搖欲墜。
4西方的進步思潮傳入中國,讓一部分有志的中中國人擁有了救國圖存的方法。
總的來說,其實清朝的覆滅符合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因為本就跟落後於世界潮流的封建制度,要麼徹底落伍,要麼行頭直追。而勤勞勇敢,不怕吃苦的中中國人,選擇了第二條路。於是清朝就被拋棄,以至於覆滅了。
-
15 # 小白觀世界A
你把史書翻開,其實每個朝代的原因幾乎一樣。
開國時,滿目瘡痍,百廢待興,靠著一代雄主和開國元勳們一點點的把國家恢復過來。
強盛的朝代都會有一箇中興之主,將朝代推向頂峰,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階級問題越發尖銳。既得利益集團把控大權貪得無厭,雖然是天下共主,然內部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朝代末期,各種妖魔鬼怪都出來了,他們有權力,有金錢。有著所有的一切。但是長久以來的階級矛盾從未解決。終於到了某一天一切都爆發了,天下大亂群雄逐鹿。
這套模板基本上可以套用所有朝代,這是沒有辦法違背的歷史規矩,既得利益者不可能一直堅守本心,當他嚐到了甜頭也就埋下了亡國的種子。
但是歷史不可能這麼解釋,他會從各個方面去一點一點的告訴你,經濟的變化,權力的平衡,矛盾的對抗。
一切到最後只是一句話。
人類從歷史得出唯一的教訓就是。
人類從不聽從歷史的教訓。
回覆列表
清朝的滅亡與它之前的朝代都不同,它的覆滅並不是由於封建朝代的更迭演替,而是先進的生產力推翻落後社會制度的自然結果。
滿清所處的時代,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的時代,蒸汽機的橫空出世,使得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實現飛躍,落後的封建主義制度已經跟不上高速發展的生產力了。
在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和落後的封建制度的矛盾中,滿清處於內外交困的局面。
對外,在滿清所處的蒸汽機時代,已經有英、法、德等國家在生產力上完成了工業革命並在國家體制上完成了資本主義體制改革,成為了世界強國。而滿清身處這樣的時代大變革中,不僅不思進取與世界看齊,還故步自封、閉關鎖國,最終導致了落後就要捱打的悲劇,被英法等當時的資本主義強國輪番壓榨蠶食。
對內,由於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已經高度發展,而清朝卻依然處於落後的封建制度中,所以滿清的社會矛盾開始大大加劇,底層百姓越來越窮,只能在各地聚集然後揭竿而起,一時間造反的百姓此起彼伏,清朝應對之間力不從心。
清朝也不是沒有想過改革,他們在幾次敗仗後開始學習西方科技文化、派遣留學生、建造洋槍洋炮,甚至還在強大的社會壓力下打算組建內閣立憲制,但是這一切改革最終還是沒有改變清朝覆滅的結局,最多隻是讓清朝覆滅的過程有所延緩。因為清朝的這些改革,根本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制度,即使披著這麼多改革的外衣,清朝依然是封建主義制度,而這樣的落後制度是不可能跟得上當時高速發展的生產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