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中國的眾多戲曲種類,名稱大抵分為“XX劇”或“XX戲”兩種(此外就是崑曲、秦腔等其他型別名稱,數量較少),有的兩種叫法都有,比如京劇和京戲,評劇和評戲;有的只能叫“劇”,比如越劇、徽劇、贛劇等;有的只能叫戲,比如黃梅戲、高甲戲、贛南採茶戲等。我原來一直以為各種叫法只是習慣問題。但近來韓再芬女士攜手聶造老闆打造“黃梅劇”,而且時常在各種場合強調自己演的是“黃梅劇”不是“黃梅戲”,眾多韓迷也為之歡呼:“嚴鳳英使黃梅調發展成黃梅戲,而韓再芬將黃梅戲發展成黃梅劇。”但這“黃梅劇”和原來的“黃梅戲”相比,究竟有哪些異同?相對其他藝術形式有什麼獨到之處?卻一直沒有人做出較完整的解讀(包括韓再芬自己)。因此,本人在這裡新開一個討論——“戲”和“劇”區別何在?偽寒梅上艾彌兒小姐給出的解釋是:“戲包含的傳統程式要多一些,唱腔還有打扮什麼的;劇裡面融合的現代藝術形式多些,比較跟話劇靠攏。當然,有的也只是稱呼上的習慣問題,比如越劇叫越戲叫起來很彆扭。”對這個解釋,我並不贊成。我們聽到既有叫京劇的,也有叫京戲的,是不是這兩種叫法所指的藝術形式有所區分?如果為嚴謹起見,也許應該有一個界定標準。還有像徽劇、京劇,都是傳統程式非常成熟而深厚的,比如傳統京劇只有對唱而沒有和聲的二重唱,反倒是叫“戲”的黃梅戲裡二重唱成分很多,那麼應該是黃梅戲比京劇接近現代藝術形式,這又是為什麼?還有東江戲,根本沒什麼傳統,而且“融戲曲、話劇、電影、舞蹈、魔術、雜耍的許多手段和技藝於一體”,是惠陽創造的用普通話表演粵劇腔的新劇種,為什麼不叫東江劇?
大家知道,中國的眾多戲曲種類,名稱大抵分為“XX劇”或“XX戲”兩種(此外就是崑曲、秦腔等其他型別名稱,數量較少),有的兩種叫法都有,比如京劇和京戲,評劇和評戲;有的只能叫“劇”,比如越劇、徽劇、贛劇等;有的只能叫戲,比如黃梅戲、高甲戲、贛南採茶戲等。我原來一直以為各種叫法只是習慣問題。但近來韓再芬女士攜手聶造老闆打造“黃梅劇”,而且時常在各種場合強調自己演的是“黃梅劇”不是“黃梅戲”,眾多韓迷也為之歡呼:“嚴鳳英使黃梅調發展成黃梅戲,而韓再芬將黃梅戲發展成黃梅劇。”但這“黃梅劇”和原來的“黃梅戲”相比,究竟有哪些異同?相對其他藝術形式有什麼獨到之處?卻一直沒有人做出較完整的解讀(包括韓再芬自己)。因此,本人在這裡新開一個討論——“戲”和“劇”區別何在?偽寒梅上艾彌兒小姐給出的解釋是:“戲包含的傳統程式要多一些,唱腔還有打扮什麼的;劇裡面融合的現代藝術形式多些,比較跟話劇靠攏。當然,有的也只是稱呼上的習慣問題,比如越劇叫越戲叫起來很彆扭。”對這個解釋,我並不贊成。我們聽到既有叫京劇的,也有叫京戲的,是不是這兩種叫法所指的藝術形式有所區分?如果為嚴謹起見,也許應該有一個界定標準。還有像徽劇、京劇,都是傳統程式非常成熟而深厚的,比如傳統京劇只有對唱而沒有和聲的二重唱,反倒是叫“戲”的黃梅戲裡二重唱成分很多,那麼應該是黃梅戲比京劇接近現代藝術形式,這又是為什麼?還有東江戲,根本沒什麼傳統,而且“融戲曲、話劇、電影、舞蹈、魔術、雜耍的許多手段和技藝於一體”,是惠陽創造的用普通話表演粵劇腔的新劇種,為什麼不叫東江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