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曾經看到過一句話:美國往事是一個男人不願醒來的夢。看了很多次,我也沉醉其中不願醒來。

10
回覆列表
  • 1 # 廢物點心1

    這是一部平民傳記式的電影,講述了小混混Noodles的一生。

    影片大體可分為三個段落,分別對應Noodles的少年時代,青年時代,老年時代。而在敘事上,這三條時間線又是彼此交叉的。

    影片從多年以後,老年Noodles再次回到紐約開始,他來到少年時混跡的酒館,掀開牆上的木板,向裡看去。透過老年Noodles深邃的眼神,回憶開始湧現。

    原來,這是他少年時偷窺女神Deborah的地方。我們看到,在明晃晃的光亮裡,Deborah正在優雅地跳著獨舞。她的眼神如一道清冽的泉水,臉頰和鼻樑的弧線如雕刻般精緻,那是我在電影中見過的最動人的一張面孔。

    Noodles的一生,就為了兩件事而活。一是對女神Deborah矢志不渝的愛,一是為兄弟們赴湯蹈火的情義。

    這兩件事,在Noodles的人生價值序列裡,牢牢佔據著前兩位。

    可悲哀的是,無論是Deborah還是他最好的兄弟Max,在他們的價值觀裡,愛情和友情從來不是第一位的。他們有自己更在乎的事情。

    我們知道,上世紀20年代,是美國曆史上一段特殊時期。那時一戰剛剛結束不久,美國的國力獲得空前的膨脹,彷彿是一夜暴富,整個社會都陷入了亢奮。“美國夢”的概念,就是那個時代流行起來的。

    而Deborah和Max們,就生長在這樣的時代。來自底層的他們,似乎看到了眼前有一條金光大道,一直延伸向成功的彼岸。他們渴望爬至上流社會,他們渴望金錢、渴望權力,他們渴望憑藉美貌和鑽營,來實現自己的美國夢。

    而Noodles對這些卻毫無興趣,他從頭到尾都只是個小混混,一心只想過自己逍遙的小日子。

    如此迥異的人生追求,也就註定了,好兄弟終會決裂,女神終將漸行漸遠。

    沒辦法,他們原本就是不同世界的人。而悲劇往往來自“命運的玩笑”,身處不同世界的他們,卻被兒時的感情綁在了一起,藕斷絲連,直到牽掛成了牽絆,情義成了情債。

    後來,Max搖身一變,成為了貝利部長,卻最終醜事敗落,成了權貴們的替罪羊。

    說到底,政治終究是權貴們的遊戲,而Max自以為掌握了命運,其實在權貴們的眼裡,他自始至終都是個小混混,或是一顆體面的棋子。

    這就像《了不起的蓋茨比》書中的結尾段落:“我們奮發向前,逆水行舟,卻被不斷地向後推去,直至回到往昔歲月……”在更大的力量面前,每個人終將被打回原形。

    而成年後的Deborah,同樣夢想成真,成為了百老匯的知名演員。

    老年Noodles再次見到她時,她正在演出《埃及豔后》。舞臺上的她還是那個不老的女神,只見她放出毒蛇,咬死了自己的愛人安東尼。

    克里奧·帕特拉正是Deborah一生的寫照:為了自己的追求,她可以犧牲一切,甚至愛人,最後和自己美麗的軀殼一起孤獨的老去。

    而站在臺下的Noodles,眼望著臺上的女神,彷彿又回到年輕時的酒館,隔著牆板慌張地注視。這種時空的錯位,裹挾著一種巨大的惆悵感奔湧襲來:這一生,註定了,他只是一個看客。無論舞臺上的女神多麼耀眼,他們始終都隔著一座舞臺的距離。

    而就是這微不足道的距離,卻讓Noodles用盡一生也難以追上。

    最終,垂垂老矣的Noodles見到了同樣垂垂老矣的Max,彷彿昨天還是小時候,一起遊手好閒、浪跡天涯;而此時,兩個人卻已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Noodles最終並沒有成全Max的求死,他放下槍,選擇一個人孤獨地離開。

    在愛情和友情裡,Noodles都守住了自己的承諾。

    他年輕時也曾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但對女神的愛慕和對兄弟的忠誠,卻是他一生不曾僭越的底線。

    一個混混的人生故事,為什麼要叫《美國往事》?

    實際上,《美國往事》講述的,是一代人“美國夢”的破滅。

    相信“個人奮鬥”可以獲得成功的他們,最後都敗給了這個時代。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事情。

    因為,無論個體如何努力,我們終究是時代的產物,那時代的邊界便是你無法超越的宿命。

    而Noodles,這個跟不上時代的混混,卻為我們保留了一些更值得守護的東西。

    這也是追憶美國往事後,最值得回味的事情。

  • 2 # 布補不怖客

    世事皆無完美,電影亦然。如果只選一部趨近於完美的電影,以我粗陋的觀影量和品味來說,我選《美國往事》。雖然它沒有在奧斯卡、歐洲三大電影節上收穫炫耀的大獎,imdb的排行也不算顯眼,故事與技巧也沒有如何驚世駭俗。

    但《美國往事》是一部與眾不同的電影,它的五味雜陳的人生況味,散文詩般的抒情意境,恍如隔世的敘述視角,意味深長的人物設定,讓它在20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散發出歷久彌香的光彩,那是一種淡黃色的光暈,柔軟而鮮亮。

    一、五味雜陳的人生況味

    有人說過,《美國往事》裡有全部的人生,這是最簡潔也最準確的影評。人生的美好不在於美好本身,而是在美好與醜惡的混雜中,人們經歷過,體會過。

    惡在每個人的心裡與身邊。麵條(Noodles)在搶劫鑽石時對卡蘿(Carol)惡毒的強暴,找不到任何為他開脫的理由,在那一刻邪惡佔據了麵條的靈魂。邁克斯陰毒地害死自己的兄弟獨吞財產,只是人性骯髒的明證。

    善亦如此。當面條懷裡的多米尼克(Dominic)說出“我滑倒了”後死去,年少的麵條不顧警察的到來刺死凶手,這是兄弟情義的指引,也是他善良本性的必然。卡蘿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蕩婦,卻對邁克斯付出了至情。

    複雜的人原本就沒有本性上的好壞,如果強要區分,只能是無法改變的現實,亦或命運。邁克斯最後的懺悔不能抹煞他窮凶極惡的一生;多米尼克喪失了幼小的生命,卻成就了電影中最光輝的人性。在影片的結尾,想以告密的方式去拯救兄弟的麵條獨自躺在鴉片店裡開懷而笑,善與惡終於在人生的較量中相逢一笑,惡永遠需要救贖,這救贖就是善。

    二、散文詩般的抒情意境

    在我看來,還沒有一個導演敢像塞爾吉奧•萊昂內(Sergio Leone)一般將電影如此徹底的詩化,它超越了導演自身的“賞金三部曲”等“通心粉”西部片代表作,也有別於以《教父》和西科塞斯電影為代表的黑幫片的黃金套路。

    影像的美輪美奐也映照了生活之美。當面條透過牆壁的磚縫看到黛博拉(Deborah)在悠揚的樂曲中翩翩起舞時,影片的光影柔和中泛出光亮,一個少年的靈魂的覺醒由此完成。而當單純的派希(Patsy)拿著奶油蛋糕等待佩姬(Paggy),在性的萌動和美食的誘惑間,我們看到了一口口吃掉蛋糕的派希的純真和我們自己的童年往事。

    就連醜也在鏡頭與光影的流連中被導演賦予了寬容的色彩。當黛博拉拒絕了麵條的求愛後,木訥的麵條用最粗俗的方式毀滅了自己生命的夢想,汽車後座那場氣氛逼仄的強暴與其說是對黛博拉的報復,不如說是麵條的自暴自棄。

    萊昂內的御用配樂大師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為影片注入了奇異曼妙的音樂。排簫、口琴、小號的運用令人驚豔,配合舒緩簡約的旋律,讓觀者沉醉在20世紀初始、30、60三個年代的美國紐約街頭的懷舊氛圍中,用平緩的、剋制的方式來張揚人性的律動與生命的浮沉,抒情意味緩緩流蕩。

    三、恍如隔世的敘述視角

    《美國往事》的出色也表現在敘述方式的靈動上,插敘的詩化運用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在麵條與一干兄弟的成長曆程中,少年的稚澀、中年的淪喪、晚年的木然渾然疊交在一起,生命的夢想與變異、失落與迴歸便在這交錯中展現在觀者的面前,讓我們在時光穿梭中照見自己、恍如隔世。

    就像讓麵條與邁克斯相識、相離的那隻懷錶,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在時間的輪迴裡——現在是24時的幾時?——物是人非。又如開篇長達幾分鐘的電話鈴聲,它也穿越了時空,連線到兄弟們被害的現場、麵條身心俱疲的煙館、少年時的兄弟相惜、老年時的欲說還休,最後,才落到麵條善意地出賣訊息給警察局長的電話上。

    鏡頭的變幻也是一種意味的表達。當小兄弟們沉鹽走私的試驗成功時,水面上一片素淨中帶出一種朦朧的色彩,這種技巧很高的光影運用暗示了主人公們看似光明實則黑暗的未來。而當面條虔誠地在豪華酒店中約會黛博拉時,黛博拉選定的桌位的窗外正是冷色調的大海,也許在那一刻,等待麵條的就註定是冷酷和無奈。

    四、意味深長的人物設定

    兄弟反目的故事並不新鮮,黑幫題材更是有《教父》珠玉在前,但《美國往事》的六兄弟中,麵條與邁克斯的隱隱對立,派希與斜眼(Cockeye)的重情重義,還有肥摩(Fat Moe)與多米尼克的單純赤誠,還是表現出超凡脫俗的戲劇張力。加上黛博拉、卡蘿、佩姬三位各具性格特點的女人,這幕關乎人生與成長的電影才變得完整而可信。

    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在這部影片中的表現到達了他的職業生涯的頂峰,這麼說不是否認他在《計程車司機》《憤怒的公牛》《好傢伙》《獵鹿人》《盜火線》等電影中的偉大表演,而是在1983這個年份裡,德尼羅的狀態應該是他從影生涯中真正的高峰。

    這一年的德尼羅正好40歲,對於一個演員來說,這是一個峰值。他擁有最好的經驗、感受和狀態,遇到一部《美國往事》這樣的傑作,是一件相互成全的好事。他把麵條中年的木訥與淪喪、老年的悲憫與堅持詮釋得讓人信服,很難想像換成別人還會不會讓我們為這個十足的混蛋傷感唏噓。

    邁克斯謀害兄弟的陰鷙與內心所受的煎熬都在詹姆斯•伍茲(James Woods)那張刀刻般的臉上浮現出來。同樣,黛博拉的虛榮與脆弱、肥摩的怯懦與忠誠、卡蘿的放蕩與真摯,都在演員們靈魂附體般的表演下生動異常。

    不能忘懷的,當然是多米尼克那張宛如天使的面容和過目難忘的街頭蹦跳,還有小派希一口一口吃下的奶油蛋糕。

    結束

    就像我們都無法看透複雜的人生一樣,《美國往事》裡也有太多的細節和感受只能是說的越多,遺漏的就更多。對這部影片的評論已經太多了——原本就是一幕關乎人的一生的故事,有誰能說盡一生呢——每一個人只是表達了摻雜著個人經歷的感受與情緒。

    與其說麵條最終的命運是對人生夢想的破滅,不如說他在行走中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它超越了善惡的道德說教,走向了飽含深情的起點,在那一刻毀滅就是重生,沉默是最好的呼喊。

  • 3 # 之月之月

    有人說,每個少年都曾有一個江湖夢。可以執劍天涯,快意恩仇,愛恨分明,有忠肝義膽的兄弟,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也有痛痛快快地江湖對決。

    美國往事這部劇主題是在美國高速發展大背景下美國黑幫的興衰史,主要描寫一群黑幫少年經歷了成長,成熟以及到最終垂垂老矣時,獨自回憶的各種人生經歷和感悟。

    這部劇好在並沒有大量場景描寫黑幫暴力,殘忍和血腥的一面,而是從個人視角出發,展現了人性中的善和惡,堅持和放棄,墮落與救贖,抉擇和悔悟。從裡面也許每個人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人生本就如此,有意氣風發時,也有沉淪痛苦時,會被拒絕,也面臨各種分別和艱難抉擇。可能並沒有想象中的一帆風順,萬事遂意,到頭來,也許是孤單蹉跎,半生悔恨。

    所以人都可以看此影片時都可以去找尋自己的答案,以及你想過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待《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