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梧桐樹邊羽
-
2 # 使用者拂曉風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錦瑟》
譯文:精美的瑟為什麼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憶青春年華。
莊周翩翩起舞睡夢中化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託身於杜鵑。
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
如此情懷哪裡是現在回憶起來才感到無限悵恨呢?即使在當年早已是令人不勝悵惘了。
註解: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創作於李商隱妻子死後,故五十弦有斷絃之意
但即使這樣它的每一弦、每一音節,足以表達對那美好年華的思念。(此句為轉折句。)
莊周其實知道自己只是嚮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本句是對“華年”的闡釋。)
望帝那美好的心靈和作為可以感動杜鵑。(本句亦是對“華年”的闡釋。)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淚化成的珍珠。(喻指詩人的悲哀,即使是一個明媚的夜晚,依然想到的是眼淚。)
只有在彼時彼地的藍田才能生成猶如生煙似的良玉。(暗指詩人對當時社會局勢的不滿。)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憶之中了。(亦指自己對青春年華的追思之情。)
而在當時那些人看來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罷了,卻並不知珍惜。(亦指自己在年輕時對生活的態度也是那樣不知珍惜。)
-
3 # 使用者勿忘初心
李商隱晚唐著名的詩人,與李白、李賀稱為“三李”與溫庭筠稱為“溫李”,與杜牧稱為“小李杜”。他在前人難以逾越的高峰上,把唐詩推向了 又一個高峰。
李商隱出身小官宦人家,但是由於小時候喪父,使他幼小的心靈過早的接受了成人世界中的煩惱與承受能力。慢慢的他變得沉默寡言,不喜歡與人交流,不懂得與人溝通。讓人疼愛有加。
他一生仕途坎坷,一路荊棘,缺少關愛,把滿腔熱情都寄託於詩詞之中。
把喜歡的一首《無題》送給有興趣的你。
《無題》(其一)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其三)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坐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
4 # 夢梵荀草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 ,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開成二年(837年),進士及第,起家祕書省校書郎,遷弘農縣尉,成為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大中末年(約858年),病逝於鄭州。
晚唐詩歌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有著大不如前的趨勢,而李商隱卻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個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並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李商隱的詩歌能在晚唐獨樹一幟,李商隱詩歌成就最高的是近體詩,尤其是七言律絕。他是繼杜甫之後,唐代七律發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極為欣賞李商隱的文章,曾說:“我死後,得為爾兒足矣。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萬種解讀,萬種意味,真正含義唯他一人懂。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也許驚鴻一瞥早已註定霎那永恆。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霜月》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這首《霜月》夢幻與現實的完美結合,構成藝術品般美妙的詩句,李商隱詩詞的絕佳之作。
李商隱悲愴哀怨的情思與香草美人的手法巧妙的結合,讓我們無限美好沉浸於他的詩中。
而“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卻是李商隱憂鬱不得志的一生的真實寫照。每每於此,頓覺扼腕嘆息!
-
5 # 使用者7174720426634
我喜歡李商隱和他的詩。李商隱是唐朝後期的著名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錦瑟》詞藻華美,對仗精工,情味婉曲而深摯,有巧奪天工的境界,只看文字便可產生無限的美感和聯想。《夜雨寄北》深婉纏綿,疊詞疊句構成迴環往復的音節,意蘊盪漾無盡。《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綺靡濃豔,體貼人情,悽迷若幻,情韻悠長,其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
6 # 夢道陳士庸
庸最喜歡《詩經》,也喜歡李商隱,喜歡這位才華橫溢卻懷才難遇的玉谿生。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鄭州滎陽人。唐憲宗元和八年癸巳(813),生。宣宗大中十二年戊寅(858)春,卒。年四十六歲。著有《玉溪生詩集》《樊南生文集》。
今述兩首詩,以表景仰之情。
《夕陽樓》
在滎陽。是所知今遂寧蕭侍郎牧滎陽日作矣。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唐大和九年(835)六月,刑部侍郎蕭澣被貶為遂州刺史,再貶為司馬。
秋九月,李商隱經過滎陽,聞知交遠謫,乃獨上夕陽樓,追昔撫今,故有孤鴻零落之悲嘆、前途莫測之憂患。詩以孤鴻喻人。既是自喻坎坷,也是喻蕭澣之被貶。
夕陽樓,蕭澣任鄭州刺史時所建。在此應驗如讖語。如《登樂遊原》雲: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冬十一月廿一日,甘露之變,長安流血千門,殭屍萬計。
詩人的擔擾,也不可避免的出現。繞天愁這一悲劇,也終於發生。
《無題》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無題詩一向難解。而此詩又最難索解,更是謎中之謎。
華年已逝,篇什猶留。畢世心力,平生歡戚,清和適怨 ,開卷歷歷。
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擬象。如蝴蝶徵莊生之逸興,杜鵑見望帝之沉哀,均義歸比興,無取直白。舉事宣心,故言寄託。旨隱詞娩,故易迷惑。
鮫人能泣珠。今不說珠是淚,而說珠有淚。以見雖化珠圓,仍含淚熱。已成珍玩,尚帶辛酸。具寶質而不失人氣。暖玉生煙,此物此志而言不同常玉之堅冷。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此句最動情。念之念之。無言以對。
詩人未至五十而卒。然以此詩,亦知天命。又恰如詩讖,預言總結一生,完美、浪漫、朦朧、思念、惆悵、悲情……
-
7 # 嬌那個嬌
李商隱的很多詩是幽深晦澀的,比如《錦瑟》《無題》組詩,給後人留下了很多迷。
今天我想說說我喜歡的幾首篇幅短小朗朗上口又容易理解的。
第一首
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
李商隱身世可憐,一生鬱郁不得志,基本都漂泊在幕府之中,和家人處於離別之中。所以他說,春天這麼美好的時節,我卻漂泊在天涯。“日斜”是指日暮黃昏的時候,“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日暮時分,更加思念家鄉和親人。假如黃鶯也會哭泣的話,我要請黃鶯飛到那最高的樹枝上,把眼淚滴在最高的樹枝上。這是在說希望自己也是那黃鶯,能夠飛到最高的地方眺望自己思念的人,把思念的淚水掛在最高的地方。那種漂泊 無奈 悲傷躍然紙上。
第二首
端居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還是漂泊在外的惆悵。盼一封愛人的信,盼一個可以歸去的音信,都盼不到。唯有我一個人,一張空床,與這個秋天的淒涼和寒冷匹敵。臺階下的青苔和紅樹彷彿也知道我的心事,連他們也是寥落而惆悵的。青色和紅色本是絢爛的顏色,到了李商隱的手裡,卻為他的寂寥和惆悵服務。
第三首
代贈二首其一
東南日出照高樓,樓上離人唱石州。
總把春山掃眉黛,不知供得幾多愁。
這是以女子的口吻在寫愁緒。東南的太陽出來了,照在高高的樓上,樓上有一個女子在唱著《石州》曲。石州曲是一首關於離別的曲子。可見女子在思念自己的愛人。站在高樓上盼著遠人歸來,女子每天都要化妝,把眉黛掃成春山的樣子。可是這個像春山一樣的眉黛,總是哀愁的,這個女子的眉毛像外邊的山一樣,不知道能承載多少愁緒。
古代詩歌的題材中流行思婦詩,常常是男子模仿女子的口吻寫思念愛人的詩句。但是,換一種角度理解,臣子喜歡把自己比做女子,而君王則是男子,女子對男子的思念,常常隱含著臣子渴望被君王發現,任用的心理。
所以,用在李商隱身上是很合適的。他一生都在盼望皇上能夠發掘他的才華,能夠得到重用。但他一生又只能漂泊在各個幕府中,寫著一些無聊的公文。就像高樓上的女子,盼了一生也沒盼到遠人歸來。他的一生,也是在不斷盼望和失落中落下帷幕。
-
8 #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代贈二首(其一)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解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李商隱這首代贈擬人之作,以女子口吻,寫不能與意中人相會的愁思,表現得生動別緻,另有一番情趣。“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暮月深沉,夜幕降臨,一鉤新月,數點寒星。有人舉步走向樓頭,想去張望意中人的身影。可是慾望還休,這念頭驀地一閃就熄滅了。那渴望見到意中人的念頭,事實上是不能實現的。“玉梯橫絕”意中人已被人為地阻隔,絕不可能來了。明知不能來,可熱戀之心卻下意識地驅使著她在默默地等待著。現實與夢想,情感與理智的矛盾:孤寂、惆悵、無以名狀的心態;神不守舍,慾望還休的舉止…這一切都通過“慾望休”三字,被細緻入微地盡情傳達了出來。詩人以飽蘸感情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悽清、含蓄、雋永的圖畫。這裡有時間地點:黃昏樓上;社會現實:“玉梯橫絕”,情人被阻;人物舉止、心態:身不由已,慾望還休;自然環境:夜幕降臨,一切都消融在如鉤的殘月籠罩下…這一特定情景,最能勾起人的離愁。對於不得團圓的情人來說,則愈顯清冷、孤寂。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春寒料峭,氣候逼人。以鬱結不展的芭蕉喻君子,以芳心如結的丁香作女子自比。兩人雖處異地,心卻相通,都在為思念而陷入惆悵與痛苦之中。這裡,運用了傳統的比興手法,借物抒情,融情於景,以物喻人。以物之愁,喻人之愁,使人之愁愈深;以人之愁觀物,則物益被沉浸在愁思裡。以眼前景物來襯托暗示人物內心,則愈顯委婉含蓄、纏綿蘊藉。詩人在這裡以眼前所見芭蕉、丁香、缺月等自然景物,用隱喻、象徵手法,來抒發情思,看似信手拈來,合於生活真實,卻又巧奪天工,使情景交融。創造出了一個獨特的,既耐人尋味而又含義深遠的意境。
-
9 # 水寒雅芙
今日傍晚雷雨大作,花叢中的花一片狼藉,此際,“東風無力百花殘"便襲上心頭,這時,詩景相和,意愜處,你能不喜歡李商隱的詩嗎?
當你思念一個人時,“相見時難別亦難”應景而生,你的相思之情盡在不言之中,此際,誰能不歡喜李商隱的詩?
畢業季,你拜別恩師,一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便足表你心,你能棄李商隱的詩而不顧嗎?
歡不歡喜,在於詩是否貼合你的際遇你的心境,如果我的心境與李商隱的詩相和,那麼就很容易與他的詩句產生心理共鳴,讓我有高山流水之境,百讀而不厭。
但是,對於陌生的情境,我們就很難產生共鳴的心理,同樣是李商隱所寫,你無法產生同美心理時,那麼,他的詩就是一堆文字而己,比如他寫的《春雨》:“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客觀地來說,我們與詩人生活的年代不同,詩中的白袷衣,我們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樣式。白門若你不看註釋根本不知道是金陵的別稱,也就是現在的南京。什麼紅樓什麼珠箔什麼玉璫對於現代人來說都是陌生的,在我們沒有徹底理解詩句的意思前根本就談不喜歡或不喜歡。
除非有一天我們熟悉了詩人的寫作目的,瞭解了他創作的初衷時,我們才可能對他的詩產生情境共鳴,才能產生知音之遇。古人云:詩向會人吟便是如此。比如李商隱的名作《錦瑟》,有人認為是愛情詩,也有人認為是悼亡詩。但是,不論是什麼詩,生死離別愛恨情仇人皆有之,縱使我們不知道作者的創作心理,對名作的喜愛之心絲毫未減,這就是詩的魅力,藝術的張力。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誰人心中無愛,誰人又可避死生倫常,你心中有了不捨之情離別之恨時,李商隱的詩就是你心之寫照,那時由不得你喜不喜歡。人啊,就是感情動物,只要詩中有情,情必動人,縱使你是那鐵石心腸,必也會被人間至善之情所感動。不管是誰寫的詩,只要能打動讀者的心,就是好詩,讀者就會喜歡。雅芙隨筆。
-
10 # 卡布沒沫
李商隱的詩歌在晚唐獨樹一幟,為後世貢獻的詩歌精品不計其數。即使感覺其中很多詩的詩境過於愁苦,但也很難不喜歡他傳給後世詩歌中的諸多名句:
樂遊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錦瑟
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大概是因為李商隱這種欲說還休的風格,在他流傳後世詩600餘首中,以無題為名的有十五首,以句首為題的“準無題”詩近三十首。
無題
唐•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的詩歌能在晚唐獨樹一幟,在於他感情細膩,敏感多情,他的很多作品都表現大環境下當代文人的哀傷愁苦,但同時卻不拘限於個人情緒,以更高的境界和清麗的詩句構築專屬自己的詩歌風格。他的七言更是堪稱一絕,其中《夜雨寄北》、《夕陽樓》以情寄情,以景物之描述引向身世之感懷,感情豐富細膩、表達婉轉隱約。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夕陽樓
唐•李商隱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
11 # 徒步大美自然
我喜歡李商隱的詩,但我不喜歡李商隱這個人。
因捲入“牛李黨爭”,備受排擠,成為黨爭的犧牲品,一生都困頓不得志。
因為仕途不順,性格上變得很陰鬱,在生活中,如果同他交朋友,一定會受他的影響和感染,也變得不快樂。李商隱只活了40多歲,我推測也是同他一直不開心有關的。
李商隱的詩主要收錄在《李義山詩集》。
清代孫洙編選《唐詩三百首》,李商隱收入的詩作有32首,位居第二位,數量僅次於杜甫的38首,王維入選29首,李白入選27首。
李商隱的生卒年不詳,大概在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和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間,是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商隱:鬱鬱寡歡的一生
少年貧困,科舉應考屢考不中,長期為人幕僚,過的是那種寄人籬下的日子,想來應該是嚐盡了人生的白眼,使其性格變得陰沉,整天都鬱鬱寡歡。
多愁善感的詩人,對愛情充滿渴望,也許是希望在愛情和家庭的溫暖中,轉移和化解自己的官場不順。
應該有多位女子曾經激起過詩人情感的漣漪,他的那位思念至深的妻子王氏,也在婚後12年早亡。他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由於李商隱多年在外遊歷,夫妻間聚少離多,李商隱對於妻子一直是有一份歉疚的心意。
仕途的不順,生活的不幸,對李商隱是雙重的打擊。
讀李商隱的詩,可知其為人,一定是性格內斂,他更擅長於用文字表述,而且還是那種委婉曲折的表達。
愛情詩:政治移情,就像夢中的女神,思之渴之熱烈追求之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李商隱的愛情詩獨具特色,在唐代詩人中是成就最高的。
李商隱常常假託愛情,詩背後的真意,應該是感傷自己的坎坷經歷;李詩的字裡行間,都充滿了濃重的悲劇色彩。他在表達對愛情的熱切追求時,恰恰反映了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所以,對於李商隱的《無題》類愛情詩,我們不能單純以愛情主題來解讀。
李商隱《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李商隱自己也在儘量調整心態,他有時從事農耕,“渴然有農夫望歲之志”,模仿陶淵明寫作田園詩歌,實則是因為仕途不得志,鬱鬱寡歡,不得不為之,以此來淡化對政治生涯的興趣和期待。
我推測,李商隱之所以大量無題詩,統計《無題》為題的十五首,以句首二字為題的“準無題”詩近三十首,本意可能就是不想界定為純粹愛情詩,“朦朧”點,讀者諸君自己去理解。為了這種朦朧,李詩還喜歡多用典,也是這種隱祕難言的意思表達。
李商隱《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作為四川人:喜歡李商隱與巴蜀有關的幾首詩
李商隱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著名的《夜雨寄北》,抒發離愁別恨,通過對巴山夜雨秋景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客居異鄉的寂寞,以及對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用血淚寫成,令人不忍卒讀。
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外地人可能不知道郫縣這個地方,但說是郫縣豆瓣生產的地方,全國很多人應該都知道了。
李商隱的詩歌,對後世影響很大,唐宋的婉約派詞人,宋初的西昆詩人,明清的愛情劇作家,清代的龔自珍等,均受其影響。民國時期,鴛鴦蝴蝶派小說中的香豔詩,也是受到他的影響。
北宋初期一批詩人宗法李商隱,追求辭藻華美,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稱為西昆體。
大詩人白居易,極為欣賞李商隱,曾說:“我死後,得為爾兒足矣。”
金元文學家元好問: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清吳喬:於李、杜後,能別開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義山一人。
紀曉嵐《四庫總目提要》:《無題》之中,有確有寄託者,...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
葉燮《原詩》:“宋人七絕,大概學杜甫者什六七,學李商隱者什三四。”
回覆列表
李商隱和他的詩詞您喜歡嗎?
當然喜歡。
李商隱的詩難懂。而且他的這種難懂,並不是難在字詞句,即使大家對平仄格律不熟悉,同樣會被他奇特的構思和字詞運用所吸引,但是又總是缺乏那種看了之後恍然大悟的欣慰感——我們讀李白、杜甫、王維的作品,雖然風格各異,但是於表達理解是沒有問題的——正是這種撲朔迷離的情感表達,加上纏綿動人的描寫,讓我們對李商隱的詩欲罷不能。
李商隱的生平經歷造就了他作品的特色多樣。不要一說李商隱,就是讀不懂,就是晦澀艱深,他同樣也有很多明麗動人的作品。
李商隱作為晚唐詩歌的最高水平,是集成了前輩詩人所有的特色的大成王者。他的詩歌藝術水平,是可以放在盛唐頂尖層次裡面考量的,甚至還要靠前。他為什麼屈居“小李杜”,那是因為到了晚唐,經歷過安史之亂,整個王朝的氣象開始傾頹,文風受到時代的侷限,再加上自己一生的不得志,在氣象上無法與初唐積極向上,盛唐長劍飛歌,中唐復興之志相提並論。
這與他的才華無關,這是整個時代風氣沉淪,文人思想性越來越差的原因。
詩歌是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統一的文體,同時還特別講情感性。作為思想和情感的藝術表達,如果缺乏了情感性,只有思想和藝術,很難說是好詩——後來的宋詩,很大程度就陷入了這樣一種冷冰冰的狀態。而如果缺乏思想性,只有情感性和藝術性,在才華天縱的詩人手中,還是可能會成為別具魅力的作品。
我們知道所謂末世文學,如齊梁體,晚唐體,四靈詩派等等,都是既沒有思想性,同時在情感上又極其卑弱的文體。沒有思想、情感卑微,就只能在藝術性上做文章,精益求精,這就是末世文學的特徵,也是歷來被正統文學鄙視、糾偏的重點。
但是有兩個人是特例,一個就是李商隱,而另一個就是我今天那篇文章寫的李清照。
這兩個詩詞天才,都是在末世情結中,以個人充沛的情感,輔以高層次的藝術追求,創造出了流傳千古,被人喜愛的思想性不能算高的詩詞明珠。他們的作品都是表達個人情感,但這種情感恰恰與他們所處的時代相吻合,因此成為時代的情緒,從而成為時代的悲歌。
有情感的、又唯美的時代悲歌,總是讓人唏噓不已。
這就是李商隱為什麼生在晚唐,卻備受後世文人喜愛的原因。
李商隱的詩,本人多有賞析文章和回答,這裡就不重複引用了。如《春雨》、《牡丹》、《無題·昨夜星辰》、《錦瑟》、《登樂遊原》、《端居》、《夜雨寄北》等等,都開過單篇賞析,大家有興趣的不妨關注搜尋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