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久違的亮哥
-
2 # 高紅權先生
楊秀清絕對有能力幹掉洪秀全,或者是把他控制起來。因為當時太平天國的大事小情都由楊秀清一把抓,楊秀清有實權,又有“天父下凡”的神權,因此,只要楊秀清認真謀劃一下,幹掉洪秀全是有把握的。
然而,楊秀清所做的卻是公開提出要洪秀全加封自己為“萬歲”,隨後,他又沒做任何防備,等於是他自己給洪秀全提了個醒兒,然後又坐等洪秀全佈置好了來殺自己。
這就說明楊秀清在政治上還是幼稚了,或者說是太過於自信了,結果犯了個致命的大錯誤。
相反,洪秀全倒是下手很快,而且也很機密,整個“天京事變”的前半部搞得還很成功。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不讀書還是不行啊!楊秀清大字不識,全靠著天生的聰慧來領導整個天國,但是他卻不曉得歷史上那麼多的政治陰謀事件,所以在事關生死的大過節上疏忽大意了,洪秀全比楊秀清多看了兩本書,結果就佔據了上風。好好學習是多麼的重要啊!
-
3 # 瞪大貓眼看世界
856年9月,燒炭佬出身的軍事奇才,東王九千歲楊秀清在睡夢中被韋昌輝手起刀落,結束了生命。隨後,韋昌輝乘機誅殺東殿人馬,近兩萬人在此次事變中死於非命。為了找替罪羊,洪秀全下令全體將士攻打韋昌輝,將其捉拿歸案,然後大卸八塊,並將其人頭送交石達開。就從權力鬥爭的角度而言,洪秀全是真正的贏家,不但政敵消除,而且大權在握;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陳承瑢等實力派人物卻是輸家,輸得一無所有。
按照政治奇才馮雲山的設計,天王是國家虛位元首,只是象徵性存在,真正權力則掌握在“軍師”手中,這裡的軍師類似於秦漢時期的丞相,是政府的首腦。金田起義時,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早期骨幹都是軍師;1852年,永安封王,東王楊秀清可以節制其他四王,對其發號施令。可以說,從制度設計上看,國家軍政大權都掌握在楊秀清手中,洪秀全則是幾乎沒什麼權力。但是,為何楊秀清卻鬥不過洪秀全呢?甚至連一家老小的命都賠上了。究其原因也就兩個字而已,即是“人緣”。
今天,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便是:“在家靠兄弟,出門靠朋友”,“朋友遍天下,走到哪裡都不怕”,這話用於解釋楊秀清在權力鬥爭中失敗之原因是再適合不過了。在“天京事變”中,主要參與人物,除石達開外,平時均受他欺壓,都對楊秀清有著刻苦銘心之仇恨,恨不得直接宰了他。
天王洪秀全——被迫向楊秀清下跪,承受其杖責。1847年,馮雲山被桂平知縣逮捕入獄,名不見經傳的楊秀清假託“天父下凡”安撫了拜上帝教會眾,穩定了人心,也奠定了自己在教中之地位。正是因為取得“代天父傳言”之權力,楊秀清在政教合一的太平天國中便是一哥。因此,楊秀清有事沒事便經常搞“天父下凡”,以天父之名義教訓其他諸侯王,甚至連洪秀全也不例外。有一次,洪秀全因一宮女服侍不到位,便對其拳打腳踢,發洩私憤,導致其流產。此事被楊秀清知道後,便立即搞“天父下凡”,把洪秀全“請”到東王府教訓一番,然後對其進行杖責三十大板,而且還是當眾執行。如此一來,洪秀全可謂是丟盡了顏面,也對其恨之入骨。
北王韋昌輝——屢次杖責至下不了床,被迫殺兄。在太平天國諸王中,最仇恨楊秀清的莫過於北王韋昌輝了,因為他所承受的恥辱是其他人的千百倍。韋昌輝不是一般的人,他不是農民出身幹革命,而是一個小土豪,因受不了當地大戶人家的欺凌而加入拜上帝教,並藉助教眾之力量把仇家給宰了。由此可知,韋昌輝是一個比較陰險之人,不可能平白無故當“凱子”。有一次,韋昌輝的親哥哥與楊秀清的小舅子因為田產、房屋問題發生爭吵,楊秀清大怒,讓韋昌輝自行處理此事,故意給他出難題。沒辦法,韋昌輝只能將其兄長五馬分屍,以消除東王疑慮。在韋昌輝管理天國水營期間,手下一小兵犯了錯誤,被楊秀清給宰了,然後再假託“天父下凡”,訓斥韋昌輝,並將其杖責幾十大板,以致兩天下不了床。由此可知,韋昌輝接受天王密詔進京,進行“清君側”不是沒有原因的。
燕王秦日綱——馬伕事件,被吊打。從個人能力上來講,燕王秦日綱實在是很一般,幾乎構成對東王任何威脅,平時也相安無事。有一天,東王府的一位馬伕路過燕王府門口,而正在站崗的衛兵卻沒有向其行禮,於是雙方發生了激烈爭吵。為此,馬伕直接向楊秀清告狀,說燕王府之人蔑視東王人馬,不服從管教。楊清秀是個權力慾望十分強烈之人,豈能受此“恥辱”,於是又搞“天父下凡”,讓秦日綱上門請罪,讓其親自斬殺衛兵,然後再接受杖責,並削其爵位。對此,秦日綱十分不滿,堂堂的燕王,居然地位還不如一馬伕。所以,當韋昌輝回師路上拉他入夥時,他便立即答應,成了“天京事變”的實際操刀手。
丞相陳承瑢——小題大做,直接杖責。要說東王楊秀清為何死於非命,這純屬自找,活該,他不但得罪手握兵馬的諸侯王,連當朝宰相也得罪了。陳承瑢,何許人也,英王陳玉成之叔父,掌管天京城防重任以及東王府保衛工作,地位相當重要。要知道,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在李建成的地盤上發動“玄武門之變”並取得勝利,關鍵就在於他收買了玄武門守將,否則東宮兵馬一來,他只能被剁成肉醬。沒辦法,楊秀清文化水平低,沒讀過《隋唐演義》,更沒讀過新舊《唐書》,自然不知道“玄武門之變”這回事。那麼,楊秀清為何要杖責陳承瑢呢?原因很簡單,陳承瑢和秦日綱關係很鐵,並在“馬伕事件”中為其說好話。東王楊秀清小題大做,在懲罰秦日綱的同時,連陳承瑢也給辦了。
楊秀清將這四位人物都得罪了,其後果相當嚴重,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天王洪秀全下詔韋昌輝勤王,秦日綱半路入夥,陳承瑢給勤王兵開門,楊秀清還沒來得及反應,人頭已落地。
-
4 # 夏老師191589489
在中國的歷史上太平天國運動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但是在運動的後期逐漸偏離了方向,以洪秀全為主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的口號是扶清滅洋,但是在集團的內部各成員之間的矛盾是非常深的,比如說太平天國定都之後,楊秀清和洪秀全之間的矛盾等等,這些集團內部的矛盾必然導致太平天國不會走的太久遠,下面就是老師整理的關於太平天國中洪秀全和楊秀清之間的問題。
楊秀清在天京事變中率先撲街我認為主要有2個方面的原因:1、楊秀清事實上並非牢牢掌握了實權尤其是軍權。不可否認東王楊秀清在當時確實享有節制諸王的權力也是當時太平天國戰爭的實際指揮者。但是隨著戰爭範圍的擴大楊秀清對於軍隊的把控力僅限於高層指揮對於各軍隊缺乏進一步的控制力。與歷史上長期進行流動作戰的黃巢起義李自成起義不同太平天國很早就進入到控制大量地盤與統治者進入類似於“國與國”對峙的階段。因此軍事鬥爭的範圍非常大從江浙地區到湖北地區甚至北伐戰線到了河北山東地區戰線非常長。在當時缺乏電報通訊的情況下天朝中央政府不管是洪秀全還是楊秀清都只能從巨集觀層面把握戰局而不可能對具體的軍事行動過多的干涉這就使得長期在前線指揮的諸將有了高度的自主指揮權。因此楊秀清可以把石達開秦日綱調來調去但是既沒有辦法指揮到下一級軍事單位也很難對軍隊下一級的人事安排進行管理。這就是為什麼後來石達開負氣出走很多部隊跟從一起出走的原因。廣大指戰員認的是石達開或者自己的主將而非抽象的太平天國政權或者大部分人都不知所云的拜上帝教。因此楊秀清在事實上沒有辦法把握軍權。除了軍權之外行政權和財權也類似地把握在各地前線指揮官手中。由於太平天國在教義上完全不同於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的知識分子對太平天國運動都沒有參與感。在整個太平天國戰爭中行政和財政管理人才一直非常稀缺。小打小鬧的在天京展開的科舉考試根本無法獲取足夠的有經驗的行政人才這就只能假手於前線指揮人員進行管理了。
第二楊秀清的嚴格管理與缺乏法制體系的矛盾導致嚴格管理帶來的所有怨氣集於他一身。在各種記載中都對楊秀清有“跋扈”之稱。我認為這個並非完全歸咎於楊的性格更多是來自於形勢的需要。在太平天國領導者看來“拜上帝教”是他們的統治理論基礎而“拜上帝教”作為一種”類宗教“天然就是嚴格的。甚至有一些看起來無神論者看來是有些“變態”的。但在缺乏具體的管理制度前這些教義就成了管理者唯一執法標準了。由於楊秀清在天京城的所作所為受到了太平天國政權和清政府的雙重歪曲已經難辨真偽了。但是從常見的幾次“罪狀”中來看除了撲朔迷離莫名其妙的“逼封萬歲”,楊秀清對於天國高層的嚴格管理和處罰都是可以理解的的。但是由於太平天國除了高屋建瓴的宗教教義和充滿理想主義的田畝制度之外,缺乏具體的制度導致各位高層尤其是長期在天京城的韋昌輝與楊秀清本人的對立情緒十分嚴重。缺乏實際的管理權卻有讓實權派都怨恨自己這樣的二號人物是非常危險的。一旦在進入到敏感時期這樣的二號人物最終都難以自保。這點和秦國的商鞅是有一些類似的遺憾的是也許由於楊一直忙於具體事物似乎缺乏對典章制度的建設,因此在楊之後整個太平天國再沒有嚴格管理的力量來進行統一管理,後期的太平天國運動儘管依然名將輩出卻沒有在戰略層面精神層面恢復到1856年以前的態勢了。
-
5 # 立鶴書苑
楊秀清的個人能力確實極強,但是洪佔了名義上的優勢,畢竟,太平天國的信仰裡,洪被神話了,被神話的程度到了什麼程度,即使太平天國滅亡多年,要知道,太平天國1865年就沒了,孫中山先生鬧革命,團結的所謂會黨,很多就是信奉洪的幫會,和各地土匪,連孫本人在年幼的時候就深受太平天國影響,這些民間信仰很多確實很荒謬,就像義和團一樣,但他們雖然愚昧,卻是愛國最堅決的人,封建時代的長期愚民統治,老百姓文化不高,洪拼接洋人傳教的小本里的勸世良言,創了這荒謬的宗教,但是在民間確實很有市場,太平天國有很多荒謬的地方,但有一點,沒有與外國侵略者合流,著名的打擊太平天國的洋人名字叫華爾,他最早來中國是來支援太平天國的,但是他發現,太平天國不但不是親西方的,還是反洋人的,後來清巡撫把自己閨女嫁給了華爾,華爾招募了大量現役英美士兵投入了對太平天國的戰爭,太平軍事上強到什麼地步,後期已經比較弱的情況下,還多次擊敗洋槍隊,甚至多次圍攻上海,直接和洋人作戰,直到華爾提供武器清出人,建立所謂常勝軍,常勝軍雖然頂著洋槍隊的名,其實基本清的士兵,這是清和西方合流的明證,太平天國的內耗中,洪一開始就佔優勢,畢竟他就像教皇一樣,擁有許多權利,楊軍事厲害,政治敏感度實在不高,楊如果有預謀的對付洪肯定有勝算,但是這在太平天國思想上就行不通,就算楊自己的士兵也不可能去殺他們信封的教的教主啊
-
6 # 問答達人
公元1850年末至1851年初,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人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清朝的武裝起義,後建立“太平天國”,並於1853年3月攻下江寧(今南京),定都於此,改稱天京。對於太平天國來說,鼎盛時期一度攻下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也即完全可以和清朝分庭抗禮,甚至存在取代清朝的可能。但是,因為內訌等原因,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失利。而說到太平天國的內訌,天京事變顯然是不能略過的。在天京事變中,本來掌握天平天國實權,尤其是手握重兵的楊秀清,反而敗給了當時沒有實權的洪秀全,這是為什麼呢?也即楊秀清,為什麼鬥不過洪秀全呢?
首先,根據《太平天國史》、《中國近代史資料選輯》等史料的記載,楊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楊嗣龍,祖籍廣東嘉應(今梅州),出生在廣西桂平市紫荊山平隘新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以耕山燒炭為業。公元1851年,楊秀清參與發動金田起義,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為“東王”,稱“九千歲”,是太平天國重要領袖之一。由此,如果將天平天國比較一家公司的話,那麼,楊秀清和洪秀全一樣,都是早期的創始人。1856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江南大營後,楊秀清成為太平天國實質上的首領。與此相對應的是,此時的洪秀全,反而沒有什麼實權了。特別是在1856年8月,在指揮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楊秀清以此大功為由,要求洪秀全把他由“九千歲”加封為“萬歲”。
二
三
四
最後,正是因為對於楊秀清的怨恨,加上對於太平天國權力的覬覦,北王韋昌輝在洪秀全的支援下,對東王楊秀清痛下殺手,而且是斬草除根。除了得罪北王韋昌輝之外,東王楊秀清還和燕王秦日綱、丞相陳承瑢等太平天國的重臣結怨。但是,在名義上,楊秀清又不是天平天國的首領,所以,在洪秀清的支援下,這些楊秀清的仇家,自然迅速和他劃清界限,至少不會在天京事變中幫助楊秀清了。因此,楊秀清鬥不過沒有實權的洪秀全,顯然是自己的問題。總的來說,天王洪秀全下詔韋昌輝勤王,秦日綱半路入夥,陳承瑢給勤王兵開門,楊秀清還沒來得及反應,人頭已落地。也即楊秀清,最終為自己的傲慢自大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不過,放到太平天國的歷史上來看,天京事變這一內訌,無疑是影響深遠的,這造成了天平天國凝聚力的下滑,為清朝最終平定天平天國運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7 # 迂娛與遇
楊秀清最終沒能鬥得過洪秀全,不是楊秀清權力大小的問題,問題出在根子上!“天京事變”實際上是太平天國“二元”領導體制矛盾的總爆發!不僅僅是權力之爭,即便不是楊秀清掌權,換成了其他人,結局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拜上帝會建立初期,創始人之一馮雲山被捕,另一創始人洪秀全隨即回返廣州尋找門路,想通過“合法”方式撈出被捕的馮雲山。兩位“大佬”相繼離去,本就如同烏合之眾一般的拜上帝會教眾便開始張羅著要散夥!為了穩定局面,楊秀清藉助“天父附體”、上演了一出“跳大神”,暫時穩定了人心,使得拜上帝會免於分崩離析。
與此近乎同時,蕭朝貴也上演了另一處名為“天兄附體”的“跳大神”!等洪秀全、馮雲山迴歸之後,楊、蕭二人的“跳大神”已成事實,否定他們等於是自我否定,洪、馮二人心中雖然有一萬個不爽,也只能承認他們的這項權力!“代天父、天兄傳旨”,這幾乎就是凌駕於教主洪秀全之上了。而這,也為後來的“天京事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換言之,楊秀清後來的一切權力都是建立在“跳大神”的基礎之上!名義上,洪秀全依然是太平天國的“大當家”,他的話依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聖旨。只不過楊秀清可以越過洪秀全以“天父”的名義向洪秀全發號施令而已,但他不是太平天國的“大當家”、他依然是臣!換個說法,只要楊秀清這個人消失了,他那套“跳大神”的把戲也就結束了……楊秀清的權力缺乏“合法”依據,或者說他的權力唯一的合法依據就是“跳大神”!這就是洪秀全敢於發動“天京事變”的底氣所在。當然,後期韋昌輝的行為多少讓洪秀全有些出乎意料……
洪秀全的權力沒有徹底喪失
雖然楊秀清和蕭朝貴獲取了凌駕於洪秀全之上的權力,但洪秀全的神權地位並沒有完全喪失。利用楊、蕭之間的矛盾,以及二人與元老馮雲山之間的矛盾,早期的洪秀全雖然權力受到掣肘,但總體還能維持一個相對平衡,而這段時間也奠定了洪秀全在太平軍中的神權領袖地位。尤其在中下層軍官心目中,洪秀全就是“現世神”!
如果否定了洪秀全這位“天父次子”,他楊秀清又算什麼?他的“跳大神”又有何“合法性”可言?所以,洪秀全後來雖然逐漸被楊秀清架空,失去了世俗權力,但神權領袖的地位並沒有徹底動搖,尤其在中下層軍官中,洪秀全的影響力還是相當大的。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天京事變”期間韋昌輝能攻天王府,卻有那麼多中下層軍官拼死“護駕”的原因所在。如果不是這些人,洪秀全還有沒有命活著恐怕都是個未知之數,就更別說是誅殺韋昌輝了。
除了早期“二元”領導體制的矛盾,太平軍“入夥”式的擴充方式也是洪秀全得以發動“天京事變”的一個重要因素。楊秀清雖然掌握了世俗權力、成為了太平天國事實上的“大當家”。但是,對於內部的實力派諸如韋昌輝、石達開等人及其麾下的軍隊,楊秀清並沒能真正控制住,韋昌輝、石達開基本保持了對所屬軍隊的實際控制權,成為了事實上的“軍閥”。面對這樣的窘境,楊秀清選擇了暴力打壓,而這卻為後來洪秀全的奪權提供了可能性。
洪秀全與楊秀清的矛盾徹底激化始於“逼封萬歲事件”,楊秀清利用“天父附體”的伎倆逼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從楊秀清後來的舉動來看,這次“逼封萬歲”更多地還是一種試探,楊秀清想借此試探洪秀全的底線和群臣的反應,以決定下一步是否要取洪秀全而代之。但在洪秀全看來,這就是楊秀清篡位的號角!再不反擊,自己寫最後的一絲神權恐怕都要被剝奪了。
彼時洪秀全手裡沒兵、沒權,離中下級軍官又十分遙遠,根本無法直接聯絡。更何況,這種政變奪權的事情,讓被洗腦的中下級軍官直接參與顯然是不太合適的。那麼,洪秀全就只剩兩個選擇了,韋昌輝和石達開。石達開與楊秀清的矛盾遠沒有韋昌輝尖銳,他對楊秀清若即若離的態度也使得洪秀全根本不敢輕易信任他!更重要的是,北王的排名在翼王之上,利用石達開奪權之後如何安置韋昌輝也是個大問題,搞不好會讓太平天國陷入更加嚴重的內鬥。在權衡利弊之後,洪秀全選擇了韋昌輝,因為只有韋昌輝能趟這趟渾水、願意趟這趟渾水!
洪秀全選擇了韋昌輝,可沒有事先約定,洪秀全憑什麼就認定韋昌輝會趟這一趟渾水?前面說了,韋昌輝和楊秀清的矛盾已經相當尖銳了。更重要的是,作為太平天國名義“三把手”的韋昌輝,搞掉楊秀清他就是名義“二把手”,加之有洪秀全的指令、韋昌輝是合法“勤王”,至少韋昌輝獲得楊秀清原先的權力是沒有太大問題的!這種誘惑力不可謂不大。洪、韋聯手,即便將來石達開有什麼想法,恐怕也只能面對現實,不是嗎?
但洪秀全顯然有些低估韋昌輝的野心了!在韋昌輝看來,楊秀清有“天父附體”用以架空洪秀全,但自己沒有!即便幫助洪秀全奪權,自己也成不了第二個楊秀清,充其量也就是個真正的“二把手”。與其忙活一場為他人做嫁衣,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利用兵亂滅掉洪秀全!他自然願意帶兵進天京趟這趟渾水……後來“天京事變”無限擴大化,實際上就是韋昌輝在利用“合法勤王”的招牌清除異己,為誅殺洪秀全之後自己上位鋪路!如果不是石達開腳底抹油之後帶兵迴天京“勤王”以及天王府守軍與東王府殘部親戚保衛洪秀全,鹿死誰手還真不一定。
-
8 # Fhongyang
楊秀清劇照
韋昌輝劇照
那麼發生天京事變的誘因是什麼?我認為有以下兩點:
1.韋昌輝利用洪秀全對楊秀清的不滿,拿到了洪秀全誅殺楊秀清的祕密詔書,東王府被殺家屬和部眾兩萬餘人。
2.洪秀全利用了韋昌輝和楊秀清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借用韋昌輝的手殺了楊秀清全家。綜上所述,雖然楊秀清在軍事和政務上面的能力超出了洪秀全太多,但是在玩政治鬥爭上面還真不是洪秀全的對手。
-
9 # 小龍女5505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五王之首東王楊秀清雖手握重權、又居功自傲、挾主專權,但終究還是因才能不足、又被同袍所恨,且有奪位自立之心,最終還是敗於洪秀全之手,慘死於同袍也是部下北王韋昌輝之手,還害死了全家及兩萬部下性命,釀成了天京事變。
-
10 # 自在劉大王
太平天國真的沒什麼好說的,一幫跳樑小醜(除了石達開,冀王還是有真實學才的)。毀中華文明,殺自國百姓,倒行逆施,應予否定。
回覆列表
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楊秀清看起來手握大權,實際上是非常脆弱的,洪秀全看起來沒有一點權力,實際上隨時都能構築最高權力。
看下面的天京事變發生前的高層權力結構圖:
當時太平天國的核心高層,最高精神領袖是洪秀全,第二領袖是楊秀清,兼顧宗教和政治實權,排名第三序列的是韋昌輝和石達開,排名第四序列的是秦日綱和胡以晃,這幾個人是太平天國早期的王,再往下就是文武百官的首長了,先是陳承瑢,接任的是曾水源。
也就說,太平天國的核心高層,掌握太平天國核心權力的名義上有8個人,他們和楊秀清的實際關係到底如何呢?
(1)第三序列的韋昌輝,石達開。
韋昌輝是北王,石達開是翼王,他們雖然受楊秀清節制,但是實際上權力和楊秀清相比,也只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區別,兩個五十步加起來,那就和一百步差不多了。
韋昌輝和石達開都是有錢有勢的人家,起義的時候都是帶著各自的大家族的,軍事實力政治勢力都很強,楊秀清呢,帶的都是雜牌兄弟,沒有任何家族勢力,直到他掌權,楊秀清的人馬也很少有能打仗的軍事人物,也就說,韋昌輝和石達開兩個人聯手,就夠楊秀清喝一壺的。
韋昌輝和石達開可都是效忠洪秀全的,至少不會為楊秀清賣命,而楊秀清在這幾年裡已經和韋昌輝成了死敵,又逼的石達開的岳父差點跳河自殺,就衝這些,韋昌輝和石達開就有聯手對抗楊秀清的理由。
原是北[王]與翼王二人密議,獨殺東王一人。因東王,天王實信,權託太重過度,要逼天王封其萬歲。那時權柄皆在東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親到東王府,封其萬歲。北翼兩王不服。君臣不別,東欲專尊。後北與翼計殺東王。翼與北王密議,單殺東一人,殺其兄弟三人,原清、輔清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殺。後北王殺東王之後,盡將東王統下親戚屬員、文武大小男婦盡行殺淨,是以翼王義怒之。(《李秀成書供原稿》)
胡以晃是太平天國早期七王之一,史書未見其有過重大的政治活動,但是從一些史料來看,胡以晃是因為拜上帝教的教義和跟隨洪秀全才起義的,如果要在楊秀清和洪秀全之間選一個站隊,他肯定選洪秀全。
秦日綱是僅次於韋昌輝和石達開的人物,李秀成被捕後自述說,早期太平天國商定起義的六個人裡,有一個就是秦日綱,但是楊秀清卻把秦日綱降職,將他從燕王降為頂天燕,秦日綱怎麼能不懷恨在心呢?
所知事者,欲立國者,深遠為者,皆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天官相秦日昌六人深知。除此六人以外,並未有人知到王天欲立江山之事。(《李秀成書供原稿》)
陳承瑢,是陳玉成的叔叔,早期是太平天國天官正丞相,當年洪秀全起義,去廣東接他家人的就是陳承瑢,可見此人深受洪秀全信任,而天官正丞相乃是百官之長,可見權力之大。陳承瑢同時還被楊秀清視為親信,但是楊秀清作死,把他徹底推到了洪秀全的一邊。
曾水源,接任陳承瑢為天官正丞相,天京事變前,被楊秀清所殺。
秦日綱府裡有個Wrangler,見到了楊秀清的族叔,沒有起立,被抽了200多鞭子,送給石達開的岳父黃玉昆審理(當時負責刑獄),他的本意就是要黃玉昆加重處罰的,但是黃玉昆秉公處理,沒有責罰,於是楊秀清的族叔去向楊秀清告狀,楊秀清大怒,將黃玉昆等交給石達開辦理,你讓人家女婿辦老丈人,真的是花樣作死啊。
秦日綱和陳承瑢看不過,被楊秀清重責,各打了100鞭和200鞭,黃玉昆氣的要投水自盡,因這一件小事,楊秀清把當時太平天國所有的核心高層得罪了遍。
所以,當時楊秀清和洪秀全爭奪最高權力的實際形勢是:核心高層8人,去掉已死的曾水源,不管事的胡以晃,掌握核心權力的有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陳承瑢,這五個人裡,4個人心照不宣的站在一起,反對楊秀清,擁護洪秀全,楊秀清在6人核心高層裡面,一個打五個,怎麼能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