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醫饒大夫
-
2 # 歷史簡單說
一個人說他很冤,就會說比竇娥還冤,看來竇娥確實很冤枉,才會用來這樣的類比。
有些人對竇娥的印象,就可能是這一點,知道竇娥很冤,也知道《竇娥冤》的作者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
另外,也有可能知道竇娥死前許的三件事情,那就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而三件事情最後都應驗了,說明竇娥確實很冤。
當然,如果有一些人比較較真的話,說這三件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那豈不是說明竇娥一點都不冤,當然不是,這畢竟是文學作品,文學作品裡面都是有一些想象的。
竇娥自然姓竇,而這個娥是嫦娥的娥,想必竇娥也是一個美女。
竇娥的父親叫竇天章,是一個窮書生,而竇娥的母親死了,興許是染病而沒有得到及時的救助。
竇天章想到京城去參加科舉考試,可是囊中羞澀,所以,他就把七歲的竇娥給蔡家婆婆當童養媳,這樣也就換取了一些盤纏,其實這個故事開始並不算差。
當地呢,有一個痞子,叫張驢兒,他有一個父親叫張老兒,兩個人就耍無賴,住到了蔡家,他們還讓蔡婆婆與竇娥一起嫁給他們父子倆。
蔡婆婆怕事,答應了,但是竇娥是堅決不從。
張驢兒一直想使壞,機會來了,蔡婆婆想喝羊肚湯,讓竇娥做,張驢兒就想,要是下毒把蔡婆婆給毒死了,竇娥更加沒有依靠,興許就答應了呢?可沒想,蔡婆婆又不想喝了,張老兒就給喝了,結果很顯然,張老兒被毒死了。
楚州知府就沒招了嗎?並非如此,他看竇娥不認,就把主意打到了蔡婆婆身上,對蔡婆婆用刑,竇娥是個孝順的孩子,不忍心看到蔡婆婆這把年紀還要遭此罪,最後就是認了。
但是竇娥還是心裡覺得委屈,所以在刑場上面立下了三件事情,以證自己的冤曲。
故事的結尾是,竇天章回來了,這個案子重新審理,張驢兒和楚州知府也得到了應有的處罰。
-
3 # 香姐逛歷史
《竇娥冤》是我上初中後看的第一本書。這本書也成為整個初中時期,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書。所以直到現在還記得竇娥被冤枉押赴刑場砍頭的情況。
竇娥冤的劇情落魄書生竇漢章因為欠債的緣故,只能將自己的女人拿去抵債。
竇娥本來是抵押給蔡婆婆,將來做他兒子的媳婦的,但是他的兒子身體不好,所以說很快就死去了,那麼就剩下竇娥和她的婆婆相依為命了。
但是她婆婆在外出討債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張驢兒,雖然說,張驢兒這個人救了蔡婆婆一命,但是他的確不是什麼好人。
他並不是見義勇為,而是要撈到好處的。他逼迫蔡婆婆和竇娥以身相許他們父子兩個。但是她婆婆並不同意,竇娥自然也不願意從命。
於是張驢兒心生一計。她就在飯菜中下毒,想毒死蔡婆婆,但是張驢兒的老爹將這個有毒的食物給吃下去了,一命嗚呼。
見到這個情景中,張驢兒自然要嫁禍於竇娥。
竇娥為了不連累太婆婆,於是就承認了自己犯罪。因為她犯的是殺人罪,自然要判處死刑,但是她的確是心有不甘的,因為她是冤枉的。
所以說她在刑場上發願,希望六月飛雪大旱三年。讓老天來見證自己的冤情。
竇娥冤的結局本案的行賄方張驢兒只是一個地痞流氓,與封建士大夫貴族沾不上半邊關係。受賄 方桃機雖是楚州太守,東漢時的太守,也就相當於今天的一個市長。但此君能力不行,又貪財又愚蠢,其錯判的對方竇娥是當地有名的孝女,貞婦!這在當時是了不 得的名聲,對維持統治階級的三綱五常有著核心的定海神針般的作用。
最致命的是,竇娥的父親,雖然是個窮書生,但書生也出仕的一天,“君子學而優則仕”是極為符合當時統治階級需求的。由於故事的年代移花接木到了元代,因此查證了竇天章的官職參知政事,雖並非正式官位,但等同於同中書門下三品,可以進入政事堂議事,即相當於宰相群中的一員。
堂堂三品大員,祖宗祠堂的清名最為重要。據查竇天章早已入仕,但遲遲沒有查詢女兒下落,直到從卷冊中發現女兒被判斬首,才勃然大怒。他大怒,主要原因竟然是其女“到今日被你辱沒祖宗世德,又連累我的清名”。因此,桃機這個又蠢又貪的小官就活該倒黴。
但從案件平反的結果來看,也很耐人尋味。竇娥冤情得以昭彰,恢復名譽。這是必然的,否則堂堂三品大員家族的面子往哪兒擱?昏官桃機革職永不敘用,估計桃機做市長多年,有一些財產,上上下下也沒少打點,居然沒被髮配充軍。張驢兒斬首,看看,草民就是草民。
竇娥的不幸,首先是出身的不幸。她的父親是個文人,一時落魄,就不得不賣掉自己的女兒來還債。他後來官居廉訪使,也算是有些才學,其一生處境應該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竇娥出身於這樣的家庭,尚且不能擺脫自幼被賣的命運,就更別說其他人了。竇娥的第二重不幸,是婚姻的不幸。蔡家雖富有,但竇娥的丈夫天折,此不幸雖有偶然的因素,但歸結起來,還是必然的成分要多一些。
總結:婚姻不自主、社會矛盾尖銳、民生凋敝,任何一個意外,都會給女性的婚姻幸福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比起前兩重不幸,竇娥的冤死更叫人撕心裂肺。封建王朝的政治黑暗、吏治腐敗,在各類邪惡勢力中首當其衝。由此衍生的賽盧醫、張驢兒父子的邪惡就不足為怪了。
-
4 # 奇葩歷史大觀
竇娥冤是關漢卿所著的經典悲劇,而她的悲劇具有普遍性,所以說才能夠引起老百姓的共鳴。
要問竇娥到底冤不冤,那自然是非常的冤的。
落魄書生竇漢章因為欠債的緣故,只能將自己的女人拿去抵債。
竇娥本來是抵押給蔡婆婆,將來做他兒子的媳婦的,但是他的兒子身體不好,所以說很快就死去了,那麼就剩下竇娥和她的婆婆相依為命了。
但是她婆婆在外出討債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張驢兒,雖然說,張驢兒這個人救了蔡婆婆一命,但是他的確不是什麼好人。
於是張驢兒心生一計。她就在飯菜中下毒,想毒死蔡婆婆,但是張驢兒的老爹將這個有毒的食物給吃下去了,一命嗚呼。
見到這個情景中,張驢兒自然要嫁禍於竇娥。
所以說她在刑場上發願,希望六月飛雪大旱三年。讓老天來見證自己的冤情。
關漢卿用戲劇化的場景來見證的竇娥的冤情,幸好他的老爸後來當了官複審,此案使她沉冤昭雪。
-
5 # 歷來現實
大家為什麼會關注竇娥,因為竇娥的遭遇具有普遍性。為什麼人民會產生共鳴,因為同是社會底層。
直到現在還有好多人喜歡把歷史上蒙冤的人比作比竇娥還冤,可見老百姓對含冤的人容易產生同情。
即使元代統治者的審查制度不那麼嚴,環境比較寬鬆,但《竇娥冤》反映的問題非常有代表性,因為歷朝歷代的司法體制沒有什麼變化,都是一脈相承的。所以《竇娥冤》其實不是元朝的冤,也不是竇娥一個人的冤,而是幾千年來中中國人民共同的冤。
竇娥到底冤不冤?答案是毋庸置疑,真冤。
故事的梗概是:一個楊白勞式的落魄書生竇漢章,欠下了一筆高利貸,到期還不起了,人家也不當老賴,將女兒竇娥抵押給蔡婆婆做童養媳,但竇娥命苦,沒過多久老公夭折了,竇娥也只能守寡,跟婆婆相依為命。
有一次蔡婆婆外出討債遇到麻煩,恰遇兩男子拔刀相救,蔡婆婆感激之餘把救美的英雄帶到家裡熱情招待,救人的叫張驢兒,聽這名字都不地道。
無論哪朝哪代,謀殺都是死罪,竇娥被執行死刑的時候心有不甘,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對天發誓。說自己如果有冤,六月飛雪、大旱三年、鮮血不沾地。竇娥發誓的三條全部應照,但人死不能復生,也不會有人給她申請國家賠償。
但編劇為了有個大團圓的結局,安排一個清官(竇娥做官的父親)複審此案,沉冤昭雪,真凶伏法。
而劇中描述的六月飛雪顯然不可能,大旱三年也只能說是巧合,血飛濺不到地上也不符合醫學生物學規律。
再說如果每個喊冤的人都這麼說,老天都要這樣表示表示,那地球將再也不會下雨,老百姓都沒法活了。舊社會沒有公檢法,仵作也是聽縣太爺的,更沒有司法獨立,縣太爺一個人就是公檢法司。沒有指紋,沒有DNA、也沒有血型鑑定,還沒有律師和陪審團,破案全憑著口供,在那樣的司法體制下,要想不冤枉不製造冤案比登天都難,哪怕你是清官。
但重審的案子結果就一定是公正的嗎?因為程式的不公,想追求案子結果的公正,比登天都難。
電視劇《大宋提刑官》裡有一個秉公執法的法官,他有句擲地有聲的話是"人命關天",他為了追求司法公正不怕權勢,不怕丟官。但宋代現實中這樣的官員不但絕無僅有,而且即使有也無法在官場生存。因為統治者不怕冤案,就怕自己的權威受到質疑。
因此,如果你不幸出生在古代,被牽涉到案子裡,那命運只有一個,那就是喊冤,雖然不見得有多大用處。
-
6 # 星星文化驛站
竇娥特別冤!
竇娥,一個非常平凡的柔弱女子,不奢望大富大貴的生活,更不祈求錦繡人生,只想活下去。但在亂世,連生存下去這樣的基本要求也一場空。縱觀竇娥短暫的一生,不僅僅被冤屈而死,活著也沒有自主權,想起了那句“來世莫做女兒身,百年苦樂皆由人”。
冤枉一:被窮秀才父親賣掉,還錢去京城趕考竇娥小時候母親就是去世了,父親叫竇天章,是個窮秀才。竇天章要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路費,就向寡婦蔡婆借了20兩銀子。這是高利貸,一年後竟然變成了40兩,竇天章自然還不起,只能把女兒送給蔡婆做童養媳。
小小的竇娥沒有母親,沒有父親的庇佑,第一次失去了重要的保障。
冤枉二:年輕守寡十年後,竇娥嫁給蔡婆的兒子,沒想到不到兩年,丈夫就死了。年輕的竇娥成了寡婦,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竇娥、蔡婆兩代孀居,相依為命,生活十分貧苦。
冤枉三:寡婦門前是非多竇娥、蔡婆都是弱女子,家中沒有男子支撐,很容易被壞人盯上。有一天,蔡婆去找賽蘆醫索債,賽蘆醫謀財害命,蔡婆被張驢兒所救。沒想到這張驢兒是楚州的一大流氓,他長著自己救了蔡婆,就和他父親張老兒賴在蔡家。
張驢兒逼迫蔡婆婆嫁給張老兒,蔡婆軟弱怕事,勉強答應了。張驢兒又脅迫竇娥跟他成親,竇娥堅決拒絕,還把張驢兒痛罵了一頓。
一天,蔡婆生病,竇娥做羊肚湯給她喝。張驢兒在湯裡放了毒,計劃先毒死蔡婆,然後逼竇娥成親。蔡婆正要喝湯,忽然要嘔吐,不想喝,張老頭奪過碗,喝完了,不一會兒就毒性發作,倒地身亡。
冤枉四:官員貪汙腐敗,竇娥冤屈而死蔡婆為了免除災禍,給了張驢兒十兩紋銀,讓他買棺葬父。結果張驢兒以這十兩紋銀為證據,訛詐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親。
楚州知府桃杌是個貪贓枉法的貪官,被張驢兒買通。桃杌對竇娥嚴刑拷打,竇娥始終不肯承認自己下毒殺死張驢兒的父親。
桃杌知道竇娥對婆婆很孝順,就當著竇娥的面對蔡婆嚴刑拷打。竇娥擔心蔡婆年事已高,承受不住刑罰,只能含冤招了供。
桃杌給竇娥定了死罪。在被押往刑場時,滿腔悲憤的竇娥咒罵天地:“地,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臨行前,她又向天發出三樁誓願:一要刀過頭落,一腔熱血全濺在白練上;二要天降大雪,遮蓋她的屍體;三要讓楚州大旱三年。
果然,竇娥被砍頭後,血全飛到白布上;接著,六月的楚州天降大雪,遮住她的屍體;第三,她死後,楚州果然三年大旱。
六年後,竇娥的父親竇天章在京城應試高中,做了很大的官。他到楚州查訪民情,發現此地三年沒有下雨,心想定有冤案。當天夜晚,竇娥的冤魂前來,向父親說明冤情。竇天章審查此案,宣佈竇娥無罪,將張驢兒判死罪,貪官桃杌受罰。宣判剛完,大雨從天而降。
大時代也是悲劇發生的重要原因《竇娥冤》講述的事情發生在元朝統治中原時期。元朝時,全國的人民被分為4等,蒙古人為第一等,漢人為第三等,其他少數民族為第四等,種族的等級制度更是加重了蒙古人的囂張氣焰。竇娥的冤,不僅僅是一個弱女子的冤,也是普通老百姓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冤。
元朝政權不穩定,貴族生活奢侈。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貴族奢靡的生活,只能盤剝老百姓,導致冤假錯案時常發生。
《竇娥冤》是揭露人性的悲劇關漢卿出生於金末,雖然那時戰事連年、社會動盪不安,但家庭條件較好,因此接受了教育。元統一全國以後,按照關漢卿行醫世家的出身,被政府編入”醫戶“,實際上是一個接近群眾的普通下層醫人,編劇和演出活動只不過是兼職和謀生的手段。
關漢卿雜劇涵蓋面非常廣泛,幾乎涉及到元代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其中一類就是公案劇,揭露政治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觸及尖銳的社會矛盾,歌頌了人民的反抗鬥爭。
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竇娥冤》,被列入世界大悲劇之中,反映了人民的鬥爭精神,控訴社會黑暗。“人命關天關地”,但“官吏每(們)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關漢卿在作品中提出了這個帶普遍意義的問題,但卻無能為力。
-
7 # 喜歡飛的鴨子
《竇娥冤》的作者是元朝的關漢卿,被譽為“元雜劇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流程傳幾百年不朽,所以《竇娥冤》也是家喻戶曉。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竇娥冤》的故事:竇娥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父親竇天章是個讀書人,由於家裡發生了一些事情,造成經濟雪上加霜,所以就還不上之前借蔡婆婆的那些銀兩。
沒有辦法,就狠狠心把當時還年幼的女兒送到蔡婆婆家裡當童養媳,蔡婆婆心腸也還比較善良,目光看的也比較長遠吧,不僅僅不讓竇天章還錢,反而還資助竇天章銀兩,讓他安心讀書,日後考取功名。
窮人家的孩子懂事早。竇娥在蔡婆婆家裡非常賢惠能幹,蔡婆婆和家裡人都非常喜歡她,到了十七歲那年,和蔡婆婆的兒子正式成了親,一家人倒也過的和和美美。可是 ,天有不測風,無端的災難突然降臨到蔡婆婆家裡,竇娥的丈夫突然病死。家裡就剩下蔡婆婆和竇娥兩個柔弱的女人相依為命。
竇娥每天照顧年邁的婆婆,自己也要忍受命運帶給她的悽苦。
偏偏屋漏又逢雨天,蔡婆婆一趟出門討債,被負債人賽盧醫耍賴差點掐死,被張驢兒父子救下,蔡婆婆感激之心就把家裡的情況一五一十的都告訴給了張驢兒。
張驢兒本身也不是什麼正經人,一聽說蔡婆婆家裡還有個妙齡的小寡婦,就起了貪念,脅迫蔡婆婆。帶著自己的父親霸佔了蔡婆婆的家,並且想霸佔竇娥為妻。竇娥恪守婦道,無論張驢兒怎麼樣威逼利誘,誓死不從。沒有辦法,張驢兒就買來砒霜,讓竇娥做了一碗湯,想下毒害蔡婆婆,然後霸佔竇娥。
沒有想到,害人害己,陰差陽錯的毒誓死了自己的父親,張驢兒惡人先告狀,誣陷竇娥和她婆婆害死了自己的父親。
縣太爺收了張驢兒的好處,逼迫竇娥承認自己殺人罪行。竇娥雖然受了刑拘逼供,拒不認罪。縣太爺就要刑訊逼供蔡婆婆,竇娥不忍心看到婆婆受苦,就認罪伏法。
在執行死刑那天,竇娥發了三個毒誓:第一是自己的血都飛濺在白綾之上,一滴也不能在地上。暗示自己是萇弘化碧。王帝啼鵑。希望自己死的悲壯。
第二是六月酷暑天下起茫茫大雪,覆蓋自己的軀體。以證明自己是清白的。
第三是竇娥詛咒自己蒙冤的地方大旱三年。用天災來給黑暗的當權者施加壓力,達到上蒼報應。
用這三毒誓來提醒世人,自己有天大的冤枉,這是竇娥對當時社會的壓迫,對當權者顛倒黑白的無聲的抗訴。
這時,竇天章早就去京城趕考走了十多年了,後來。竇娥的魂靈給父親託夢,竇天章才知道此事並且為竇娥翻了案,還了竇娥的清白。
所以。竇娥是絕對的冤枉。
首先,竇娥從小就沒有了母親,竇娥的婚戀是父親拿她頂債,七歲就賣給了蔡婆婆家做童養媳。作為舊時封建社會的幼小女子,竇娥沒有選擇,只能聽從父親的安排。
其次,竇娥被養到17歲剛剛與丈夫正式結婚兩年,丈夫就得病去世,對於舊式的女子,等於天塌了,生活的希望沒有了。婆婆年邁孱弱,沒有分辨能力,致使禍起蕭牆。恪守婦道。捍衛貞潔,首孝悌的觀念,又 使她沒有辦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只好藉助於魂靈的怨氣沖天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加上當時的老百姓都麻木不仁,沒有能夠為竇娥聯名抗爭,說一句公道話。更有人相信竇娥年輕貌美,不能夠恪守婦道,與張驢兒有私情,這恰恰在當時社會是最不可赦的罪。
所以竇娥之冤感天地,泣鬼神,最後得以昭雪。
-
8 # 視聽書房
竇娥很冤。
《竇娥冤》很多版本,元雜劇、評劇秦腔等地方戲、電影、電視劇,每一個版本都很冤。每一個版本的核心都是一樣:竇娥的冤,和苦。
各種改編本基本上都是源於關漢卿《竇娥冤》,就是那個作為元劇經典的、多個版本的語文課本都有節選的版本。
全劇四折,節選的第三折非常精彩,當作一個獨立的小故事也能算基本完整,唱詞百轉千回又淋漓盡致,但“冤”只有一筆帶過:“婆婆,那張驢兒把毒藥放在羊肚兒湯裡,實指望藥死了你,要霸佔我為妻。不想婆婆讓與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藥死了。我怕連累婆婆,屈招了藥死公公,今日赴法場典刑。”
全劇劇本前三折,關於冤的,其實也只有這一段。
前三折觀眾首先看到的還不是冤,是苦,是冤的根源。
各種戲曲型別的竇娥都是苦情戲。
竇娥一苦幼年失怙:從小是個孤兒。“妾身姓竇,小字端雲,祖居楚州人氏。我三歲上亡了母親,七歲上離了父親。”父親為什麼離他而去?去了哪裡?
二苦青年喪夫。俺父親將我嫁與蔡婆婆為兒媳婦,改名竇娥,至十七歲與夫成親。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今二十歲也。
此後有一段唱詞悲嘆自己的命運,女角作為苦主,在很多地方戲中能找到類似的設定。
三苦在善良無助。悲嘆之餘只想著“我將這婆侍養,我將這服孝守,我言詞須應口。”
更苦的其實在第四折。
孤苦無依的竇娥很快迎來自己的又一重打擊。
相依為命的婆婆也是個命苦的。
婆婆去討債的時候差點被老賴賽盧醫勒死,幸好被張驢兒父子救下——這名字取的就是這麼直接而粗暴。
果然,救命恩人張驢兒父子一轉眼提出要求,“你隨我老子,我便要你媳婦兒”,否則“賽盧醫的繩子還在,我仍舊勒死了你罷”。
保命要緊,婆婆不僅庇護不了自己,還搭上不知情的竇娥。
竇娥拒絕了。
故事開始往“冤”發展。
要到第四折,才會瞭解到她被冤的原因和沉冤難雪的原因,第四折也是戲劇家關漢卿天才的全面體現。
-
9 # 氍毹長談
竇娥這一家喻戶曉的戲劇人物,出自關漢卿最優秀的悲劇《感天動地竇娥冤》。這一人物引起了人們足夠的關注,這部作品也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主要是由於竇娥的冤屈太過驚天動地。
竇娥本是一個善良、孝順、安分守己的光輝女性形象,這樣品質高尚的她,卻遭遇了一個悲慘的結局,她“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一切厄運對她而言,都來得那麼猝不及防。竇娥的毀滅似乎是必然的:一方面,作品營造出了一個相當嚴酷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在竇娥的性格中,存在著一些足以將她推向滅亡的因素。
竇娥被劇作家賦予了一種自覺的倫理道德精神,她被塑造成一個恪守傳統綱常的典範。放在中國古代的社會環境中,這樣一個人物,應該受到褒獎,被人人稱頌。偏偏作品中的竇娥,被自己的高尚,推向了毀滅之路——這也是我們說的,竇娥的冤屈,太過驚天動地。
竇娥出生於一個窮苦的讀書人家庭,她命途多舛,三歲喪母,七歲被父親抵押給蔡家做童養媳,以償還家中債務。竇娥很是安分守己,安分到有些逆來順受。幼年的經歷,使竇娥早已看透世事,她相信人生早已由命運安排好,她也恪守自小由家庭教育中得到的禮教。儘管竇娥對自己的悲慘際遇有些怨恨,這些情緒始終拗不過她恪守的傳統綱常,她是以孟姜女哭長城、貞婦化望夫石這些貞孝典故為模範的。到竇娥十七歲時,蔡家的兒子亡故,她和婆婆一樣,成了寡婦,卻依然堅持與婆婆安安穩穩地清淨度日,做一個孝順媳婦,並打算就這麼了此一生。
然而,一個突發事件,再一次給竇娥送去了不幸——蔡婆在外險遭債務人賽盧醫殺害,幸被張驢兒父子救下。張氏父子得知蔡婆寡母寡媳,起了強佔蔡家婆媳為妻的歹意,蔡婆被迫應允,張氏父子趁機闖入蔡家。
一向善良、對婆婆恭順的竇娥,對蔡婆領兩個陌生男子進家門的行為,是耿耿於懷的,因為她從小受禮教薰陶,三從四德的教養已成為她的本能,見到違禮之事,竇娥由衷地反感。竇娥逐步掌握了情況後,也是極力勸阻婆婆,不希望婆婆做玷汙貞潔的事情。當竇娥發現了蔡婆的猶豫不決、蔡婆與張父曖昧不清時,她真的憤怒了,她直截了當地告訴蔡婆:“婆婆,你要招自招,我並然不要女婿。”竇娥還帶著幾分剋制地數落了蔡婆一番。竇娥一反她平日逆來順受的常態悍然頂撞蔡婆,但她恪守的傳統綱常,對女性而言,始終繞不開“貞”、“孝”二字。竇娥激烈地反對蔡婆,源於一個“貞”字,而她默許了蔡婆將張氏父子留宿家中,則源於一個“孝”字,父母之命不可違,她只好忍氣吞聲地容忍下來。
竇娥心中認為,她與婆婆的衝突始終是家務事,面對婆婆,她必須以孝為先。張驢兒父子從來都是外人,無權插手蔡家的家務事,竇娥一定要守住一個“貞”字。竇娥身為寡婦,與陌生男子多說一句話都是違禮的,因此,從張驢兒踏進家門後,竇娥沒有與張驢兒說過一句話。張驢兒得到蔡婆的默許,得寸進尺,對竇娥從言語到肢體上百般調戲,竇娥大怒,展現出了她性格中極為重要的剛強一面,斷然將張驢兒推倒在地後,憤然離去。張驢兒一再糾纏不清,竇娥每一次都是以最直接的動作抵抗侵犯,不多言語。直到張驢兒步步緊逼,投毒誤殺親父後,竇娥遭到嫁禍,她知道事情的性質已發生了劇烈變化,到了生死關頭,她必須發出聲音。這一刻,竇娥恪守的傳統綱常,也不允許她做一個任人捏合、逆來順受的弱女子,她自覺的倫理道德精神,瞬間化為一股剛強的力量。
蔡家出了人命,面對張驢兒的要挾,如果下嫁私休,就不是善良、安分而又剛強的竇娥了。竇娥必須要官休,她相信總有人會明辨是非,她相信執掌民生的官員,一定也是以傳統綱常為先的,只要她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清楚,官府一定會為她主持公道。然而竇娥天真單純了,她的綱常教養都是讀書人追求的、在一個理想社會狀態下存在的,她根本不知道,現實世界不是她想象中的樣子。楚州太守桃杌聽信張驢兒的誣告,對竇娥施盡酷刑。在公堂上,竇娥依舊在堅持,她咬準了自己絕沒有投毒殺害張驢兒之父,她性格中的剛強與不屈服,在公堂上展現得淋漓極致。張驢兒鼓動官府以蔡婆為突破口,要對蔡婆動刑,以威逼竇娥。竇娥的心理防線被摧毀了,她自覺的倫理道德精神以孝為先,她不忍見蔡婆受刑,妥協招供,被判成斬刑。竇娥恪守的傳統綱常,和她一切美好的品質,都加速了她的滅亡。
竇娥認罪,是屈打成招,她完全沒有認錯,她是寧折不彎的。刑場上,竇娥許下“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三樁無頭誓願時,在她心中有著無限波瀾。竇娥是善良的,為避免婆婆見面傷心,她都央求劊子手繞路將她押赴刑場,她更不會忍心置百姓性命於不顧,要楚州“亢旱三年”的。發出這樣的歹毒、泯滅人性的誓言,因為竇娥太過痛苦,她有口難言,冤情無處訴說。竇娥發現,在人世間不是個別幾個人拋棄了倫理道德精神,而是人們集體的漠視倫理道德精神……這些被人們所漠視的,是她竇娥一直以來揹負並恪守的。如此一來,竇娥所有的冤屈,不是人能判決的,只有讓上天來判決了。同時,竇娥要讓上天來警示人們,告訴人們做錯了什麼。竇娥的三樁無頭誓願誓願,在她死後都一一應驗,她含著無限的痛苦,死得驚天動地。
因為恪守傳統綱常,竇娥再三不肯妥協,不肯屈服,不肯將黑白顛倒……儘管竇娥滅亡了,她自覺的倫理道德精神,以及她恪守的傳統綱常,在她這個具體的人身上始終未曾湮滅。竇娥是個貞、孝雙全,信仰且竭力維護傳統綱常的安善良民,生在一個本該認可她的時代,卻遭受了無情的毀滅。
這一切,正如魯迅先生說的,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
10 # 佰位
竇娥的死反映的並不是她的冤情,意在揭露當時社會的昏暗和官僚的腐朽。竇娥本來身世可憐,嫁人後丈夫病逝,與婆婆相依為命,但婆婆出去討債時恰巧被兩個無賴父子救了一命,便被兩個無賴纏上,想要娶她們倆,竇娥不屈,那無賴兒子便想毒死婆婆,逼竇娥就範,巧合的是摻了毒藥的湯被無賴父親喝下,那兒子便提前打點了官府,冤枉是竇娥下毒,後竇娥被處死。
-
11 # 歷史寶藏
現實中有人受了冤屈,會戲謔說:我真是比竇娥還冤!
那麼竇娥到底冤不冤呢?
懷恨在心的張驢兒,趁蔡婆婆生病,竇娥給蔡婆婆做羊肚湯的時候,將毒藥偷偷放在湯裡,想毒死蔡婆婆,再威脅竇娥成婚。結果蔡婆婆在要去喝湯時突然肚子不舒服,就出去了,湯被老無賴張老兒喝了,然後張老兒就死了。
張驢兒萬沒想到竟然自己害死了父親,一怒之下就栽贓竇娥毒死父親。
公堂之上,被張驢兒買通的縣官對竇娥不問青紅皁白就嚴刑拷打,竇娥受盡折磨,依然不肯招認。縣官知道竇娥十分孝順婆婆後,就要嚴刑拷打蔡婆婆,竇娥想婆婆年事已高,恐不能受極刑,於是就含冤招供。
就在竇娥被砍頭的時候,竇娥指天發誓,自己是冤屈的,並且發下三個誓言。我們都知道這三個誓言了,血濺白練,六月飛雪,當地大旱三年。
而這三個誓言竟然就在竇娥人頭落地的時候,紛紛實現。
你說竇娥冤不冤?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所以說竇娥還是很冤的。
二、關漢卿與元雜劇竇娥冤的全稱是《感天動地竇娥冤》,是關漢卿寫的一部四折元雜劇。
元雜劇就像現在的電視劇或者小說一樣,是根據一些民間流傳的故事編寫而成,是一種藝術作品,並非真的歷史事件。
既然名字叫《感天動地竇娥冤》,那肯定是怎麼冤怎麼寫,怎麼冤怎麼感人。
所以說竇娥肯定是被冤枉的。
-
12 # 一憶一
《竇娥冤》寫一個孤苦無依的婦女竇娥,遭受無辜陷害,反被受賄的貪官判處死刑。是關漢卿寫的雜劇。也是元雜劇悲劇的典範代表作。該劇劇情取材於東漢“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竇娥的性格善良而剛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關於《竇娥冤》的取材,其中竇娥的原型取自東海孝婦周青、東海孝婦是古老的民間傳說故事。孝婦本名周青。早年喪了丈夫,但是為人孝順,儘管這樣,還是把婆婆照顧的非常周到。婆婆因不想拖累她,上吊自縊。而孝婦卻由此入獄,並屈打成招,最終被太守殺死。孝婦被斬時,許下三宗願,如系冤殺,血將倒流、六月飛雪、大旱三年。孝婦被殺後三年,郡中果然大旱,直至新太守親自祭奠孝婦之墓並表彰其德行,天才下起雨來。《東海孝婦》是《列女傳》中的一篇。而到了後來,關漢卿在此基礎上創作出了中國十大悲劇之一的《竇娥冤》。
那麼竇娥到底冤不冤,明明很孝順,卻被人誣陷為“欲害死婆婆”。被害人被砍了頭,而那加害者卻因為有銀子卻逍遙法外,到了最後老天爺也看不下去了,導致了6月飄雪,來證明他的冤屈。
竇娥冤講的竇娥的故事,竇娥從小便是一個苦命的孩子,一直到最後都非常可憐。三歲時母親便不在了,父親把她賣給了別人做媳婦,後來結婚了之後,不到一年,丈夫便去世了,只有她和婆婆相依為命,有一天她的婆婆去外面討債,債主想把她婆婆殺害了不想還債,後來張驢兒和他父親把債主嚇跑了,但是在得知她有一個守寡的兒媳婦時,便想要搶走她的兒媳婦,否則便殺了她。婆婆不得已將他們帶到了家中,竇娥在見到他們之後非常不同意,於是張驢兒就又起了歹心,在她們的飯碗裡下毒,想毒死婆婆,用婆婆逼竇娥,結果沒成想將自己的父親毒死了。張驢兒卻把自己父親的死嫁禍給竇娥,審判此案的官員被張驢兒收買,想要屈打成招,還想借婆婆的生命安全來威脅竇娥,不得已竇娥唯有承認罪行,於是被判處死刑。竇娥離世時發了誓說,要六月飄雪,乾旱三年,在她死後,果然靈驗了。
竇娥,出身本身就很不幸了,父親把他賣掉,結婚後丈夫死了,很孝順婆婆,最後婆婆死了,被人誣陷是她害死的,竇娥被屈打成招。這裡肯定冤了。
到了後來發下三大奇願,竇娥是無辜的,是冤大屈深的,她不甘心屈從於現實的壓迫,她堅信自己的死定會“感天動地”,在人間以奇蹟的方式顯示出來。竇娥死去了,但給人間留下了一個勤勞善良、堅強不屈、富於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
總的來說,竇娥是無辜的,是被冤屈的,同時也具有反抗精神,她對天地鬼神發出了驚心動魄的控訴,實際是對黑暗社會現實的否定。冤到什麼程度呢!上天都給出了所謂的迴應。天道輪迴饒過誰。
-
13 # 時小墨ZYT
《竇娥冤》的全名是《感天動地竇娥冤》,它是關漢卿的代表作。
《竇娥冤》的故事發生在元朝,故事中的竇娥自幼喪母,婚後不久,丈夫病故,蔡婆和兒媳婦兩人相依為命,生活拮据。
一天,蔡婆去找賽蘆醫索債,賽蘆醫心生惡意,想要謀財害命,蔡婆一個老人手無縛雞之力,幸而被當地惡棍張驢兒所救。
可這張驢兒也不是個善類,仗著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貪圖竇娥的美色,竟然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倆不肯,張驢兒就想要毒死蔡婆,好霸佔竇娥。
不料,張驢兒準備的毒藥被其父誤食身亡。蔡婆為了免除災禍,給張驢兒十兩紋銀,讓他買棺材葬父。張驢兒卻以這十兩紋銀買通當地縣令,反告蔡婆害死自己的父親,對蔡婆施以酷刑。竇娥為了不讓婆婆忍受這酷刑,自己含冤承擔罪名,被判處死刑。
你說竇娥冤不冤?自己和婆婆本本分分的過日子,不沾惹是非,可是是非它就專挑老百姓尋開心。
竇娥臨刑前,竇娥對著這蒼天喊出了自己受盡冤枉的無奈“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在當時的舊社會裡,天地鬼神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但竇娥卻敢於怒目青天,頓斥大地,還立下重誓,絕不讓“不分好歹”的“地”承受自己的鮮血,也絕不讓“錯勘賢愚”的“天”看見自己的身體。
生在舊社會,無權無勢的平民老百姓,白白受人家的欺侮,卻沒有能力伸冤,含冤而死的例子比比皆是。《竇娥冤》裡竇娥臨刑前所發的三樁誓言:血飛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正是為了要引起朝廷的重視,為自己平凡冤屈。
回覆列表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自己冤枉,冤枉到什麼程度呢?比竇娥還冤!究竟什麼樣的冤屈會比竇娥還冤,那竇娥又有什麼樣的冤屈呢?竇娥的冤屈究竟有多冤,讓後人如此為她鳴冤叫屈?
說到竇娥的冤屈,還要從元曲《竇娥冤》說起。
《竇娥冤》又叫《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的代表作,於明代刊行。竇娥究竟有什麼冤屈,能夠感天動地呢?說起來,這是一個很悲慘的故事。
有一個書生叫竇天章,妻子早死,只留下一個女兒叫竇娥。竇天章是個書生,只會讀書考科舉,不會養家餬口,所以家中一貧如洗。為了湊路費進京趕考,就將七歲的女兒竇娥賣給了同村的蔡家做童養媳。
同村有個無賴張驢兒覬覦竇娥的美貌,想逼竇娥嫁給他,而張驢兒的父親年輕時候和蔡婆婆相好,現在又想娶蔡婆婆。父子倆想霸佔婆媳倆,然而竇娥堅決不從。但是蔡婆婆軟弱,張家父子就強行住進了蔡家。
有一天,蔡婆婆病了想吃羊肚湯,竇娥就給婆婆做了一碗。張驢兒想毒死蔡婆婆,好霸佔竇娥,就偷偷的在羊肚湯中下了毒。結果陰差陽錯,把自己的爹給毒死了。張驢兒惱羞成怒之下,把竇娥告到了衙門。
竇娥寧死不屈,張驢兒就買通了知府,毒打蔡婆婆,逼竇娥就範。竇娥為了救婆婆,屈打成招,被判斬刑。
行刑這一天,是六月的一天,酷暑難耐。竇娥覺得自己十分冤屈,就對老天大喊不公,同時許下願望,血濺白練,六月飛雪,楚州三年大旱。
行刑的時候,竇娥的血果然一滴也沒有滴在地上,全部噴濺在了白練上,緊接著,陰雲密佈,六月天竟然天降大雪,覆蓋了竇娥的屍身,老百姓見了之後都認為竇娥確實很冤枉。之後楚州果然大旱三年。
這就是《竇娥冤》的全部故事情節。
竇娥究竟冤不冤,不用說,肯定是很冤枉,所以才六月飛雪,楚州大旱。但是造成竇娥冤的原因是什麼?是她自己?蔡婆婆?張驢兒?還是知府?
張驢兒和知府自然是罪不可赦,蔡婆婆的軟弱也是造成竇娥冤屈的一個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卻是封建時代和封建制度。
古代女子是沒有什麼地位的,如果是官宦人家或者大戶人家還好,女性大多數情況下生活還是比較安穩的,女子不會被父母隨便買賣。但是貧寒人家,賣兒賣女的不在少數。
竇娥家中只有一個女孩,家中又貧寒,竇娥的父親為了湊路費進京趕考,只好把竇娥賣給人做童養媳。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古代女子的悲哀。
設想一下,竇娥是獨女,會被賣掉。如果竇娥是男孩,家中獨子,竇天章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為了趕考賣掉可以傳宗接代的兒子的。說穿了,在貧寒人家,女孩就是一件可以換取錢財的物品,沒有什麼尊嚴和地位的。女性在封建時代的其他悲慘遭遇就不用說了。
竇娥如果不被賣掉,也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事情,也就不存在“竇娥冤”了。
竇娥的父親賣了她,她就失去了父親的依靠;丈夫死了,就失去了夫家的依靠;竇娥沒有孩子,也就沒有了今後生活的依靠,她的婆婆是同樣的情況。
即使沒有張驢兒和他父親,也會有李驢兒、王驢兒等等,或者覬覦竇娥的美貌,或者欺負弱女子,也有可能因為交地租等理由欺凌婆媳倆,再加上沒有生活來源,婆媳倆的日子遲早會陷入到絕境。竇娥還年輕,完全可以改嫁,但是如果她改嫁走了,她婆婆的日子將更加難過,這就是作為古代女性的悲涼。
很顯然,竇娥是一個標準的封建時代女性,除了無依無靠之外,還深受封建思想的教育,不願改嫁,為丈夫守節,這也是封建制度下對女性身心的摧殘。
這兩方面的原因,造成比竇娥還冤的不幸。
竇天章是個書生,除了會讀書之外,沒有一技之長,所以無法養家餬口,這也是時代造就的。
古人有一句話“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因為讀書可以科舉進入仕途,一旦做了官,身份地位乃至錢財都得到了保障。所以很多男人不惜一切代價讀書考科舉,而不做其他工作。在封建時代,地位最高的人就是官員和士子。官員就不說了,是最幸福的人了。士子卻是比較讓人憐憫的一群人。由於思想教育的影響,士子眼界都很高,自命不凡,不事生產,不屑於經商務農。如果是家中原本富裕,這些人甚至可以傲王侯。但是如果家境貧寒,那麼就會禍害家人了。竇娥的父親就是這一類人,所以才會賣掉唯一的女兒,就為了自己能夠做官的前途。
比如上演過“馬前潑水”的漢代中大夫朱買臣,五十歲之前一直是個書生,一貧如洗,有時候靠賣柴維持生計。他的妻子跟著他吃苦受累二十多年。朱買臣在賣柴的時候嘴裡還在念誦詩文,遭人恥笑。他的妻子羞愧難當,於是要求離婚。朱買臣請求妻子留下,說自己一定會做官,會讓她享受榮華富貴的。但是妻子堅決要離婚,後嫁給一個屠夫。
後來朱買臣經朋友推薦做了官,此時已經淪為乞丐的前妻請求他收留,他絲毫不念妻子跟著他二十多年所吃的苦,將一瓢水潑在馬前,告訴他的前妻,如果潑出去的水能夠收回,他就收留她,結果他的前妻羞愧之下,撞牆而死。
還有很多人,發跡之前妻子跟著吃苦受累,一旦春風得意了,看到妻子成為了黃臉婆,他不念妻子陪伴自己吃苦的功勞,反而會嫌棄衰老的妻子,要麼休妻,要麼娶一堆小妾,夜夜歡歌,徒留可憐的妻子長夜漫漫無人陪,孤獨寂寞到天明。這就是古代女人的悲哀。
這才是竇娥最大的冤情!千古奇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