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信手由韁
-
2 # 鄒小櫻
我覺得音樂素養這件事,其實和“音樂會”並沒有直接關聯。
你所說的音樂會,想必是類似古典音樂、或者歌劇這種高雅音樂的。確實,從大眾層面來看,它們是嚴肅音樂的範疇,確實是很高雅,但聽音樂這件事,耳朵長在自己身上,如果你只是為了滿足拍照然後發朋友圈,讓自己活在一個高雅的世界裡,這沒問題,但如果是本著提高音樂素養,或是對得起自己的耳朵,我認為不必要故意去追逐高雅。
因為,高雅音樂是有門檻的。當我們用音樂而非語言(歌詞)去進行表達的時候,不僅考驗的是音樂家的能力,同時也在考驗聽眾的能力。聽眾是否有足夠的理解力去感受這裡頭的內容,這不是聽一兩場音樂會就能夠立刻習得的。
如果你真的對嚴肅音樂感興趣,無妨,可以先自己在手機上、流媒體上,把一些通俗的曲子去多聽一下。莫扎特,勃拉姆斯,貝多芬,巴赫,這些都是主流的、膾炙人口的作曲家作品。當你聽了一輪之後,覺得感興趣了,那不妨再看看當地是否有哪個作曲家的音樂會、演奏會,再進行選擇。
音樂素養這個東西,不可能因為你去了某一場兩場音樂會立即就擁有的。
要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其實就是要求提高自己的音樂鑑賞能力。
那麼提高音樂素養應該怎麼做呢?
應該先聽一些世界名曲,個人推薦:約翰·施特勞斯、莫扎特、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舒伯特這六位音樂大師的作品。
貝多芬推薦《命運交響曲》、《英雄》《田園交響曲》、《悲愴》、《月光》、以及熱情三大鋼琴奏鳴曲
莫扎特推薦《鄒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土耳其進行曲》
舒伯特推薦《鱒魚》、《小夜曲》、《魔王》
肖邦推薦《夜曲》,《軍隊》,《英雄波蘭舞曲》、《幻想即興曲》、《革命練習曲》
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蝙蝠序曲》
柴可夫斯基《胡桃夾子》、《天鵝舞》、《鋼琴第一協奏曲》
入門音樂就是不斷聽,反覆的聽,沒有什麼捷徑可走。
等到有一定感覺之後,然後根據作曲人的創作背景,創作意圖再去感受作曲家所表達出意境與之前自己獨立聽到的在比較其中的不同。
在進一步就需要學習一門樂器和樂理知識,因為這樣你才能進一步瞭解了音樂是怎麼回事,音階的構成、和聲的走向等這些樂理知識,再去聽音樂的時候就會運用這些知識專業的去聽,更有可能分辨出音樂的質量。
音樂素養還是依賴藝術素養,最好還是多學習一些其它的藝術形式,書法,畫畫等等,藝術素養都是相輔相成的,其他素養的提高對音樂素養提高是有促進作用的。
最後,在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想著提高音樂素養,是很值得佩服的,希望你能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