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揹著揹包的蝸牛
-
2 # 夢室筆談
那是因為工作也好,學習也好沒有給他帶來成就感,這也是為什麼企業家,學霸們喜歡工作和學習,因為這些給他們帶來了成就感,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們喜歡了,相反沒有得到滿足甚至得到了屈辱感,那怎麼可能不厭惡呢
-
3 # 如風飛揚
謝邀,厭惡工作,只能說明你不喜歡這份工作,這份工作沒有帶給你愉樂感,沒有給你帶來開心和成就感,所以建議你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來做,至於學習,我想就是壓力了,沒有經歷社會的壓力,沒有經歷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無奈,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建議多多開闊眼界,多走走,多和別人交流,也請靜下心想想自己以後想幹什麼,要幹什麼,這樣會給你帶來動力哦
-
4 # 深海方碑
三個原因。
一、從學校到社會,對學習的倦怠期
從你的描述中瞭解,厭惡學習的是剛離開學校的小孩子。
從學校到社會的變化,很容易讓一個人短時間內產生不適應的應激反應。
把觀察範圍劃至義務教育初始到高中畢業,可以發現,學習作為第一要務,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是一個人不得不做的事,高強度、填鴨式,極易引起厭學情緒。激烈競爭中的高壓式學習,早已摧毀了大部分人的學習熱情,以至於剛進大學的人往往容易陷入通宵玩樂荒廢學業的狂歡。
而之後從大學掛科開始,孩子們又意識到學習仍然是大學裡不得不付出精力做的一件事,再然後走出象牙塔,又是類似高中走入大學的情況,經濟獨立、沒有作業,再一次陷入學習的倦怠期。
二、孩子們還年輕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
不到用的時候,不知道當初荒廢的時間有多可惜。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一種倒逼機制,然而知道少的時候其實已經晚了。
三、激勵不夠,難以抵消節能本性的作用
從普遍意義上來說,生物會對短期有收益的行為進行強化,對損害自身的行為不再去做。學習是一個回報率不確定且回報週期較長的行為,怠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生物的節能本性所作用,產生的本能反應。
大機率情況下,題目中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的各位也許早就覺得:學與不學,對下個月(甚至更久)的薪水多少沒多大影響。
每天上班的唯一任務就是學習,不需要做其他任何事。為什麼還普遍存在厭惡學習厭惡上班的情緒,能理直氣壯的說我在玩遊戲沒時間學習,包括在上班時間。
這算不算是在大學三四年時間裡喪失了學習的能力和動力,或者對行業和工作缺乏基本尊重和職業道德的體現?
沒有能力改變和影響規則,卻又在努力的以消極怠工、發牢騷和說壞話的方法對抗規則,以試圖獲取不上班或者在上班時間睡覺玩手機的權利。
一幫剛離開學校的小孩子心計城府深的讓人害怕,一方面要和他們保持良好關係一方面還要防著他們給你挖坑下刀子。
我一直以為都是中年大叔大媽才會這樣,結果發現好多剛離開學校的年輕人也是這樣。
注:我也是九零後,工作沒幾年。
回覆列表
工作跟學習一樣,都是需要主觀能動性,而人又有惰性,所以就會有人像厭惡工作一樣厭惡學習。
為什麼會這樣呢?除了自身的惰性,還有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現在大多數的學生都沒有怎麼主動接觸社會,體會不到工作的辛苦,就會覺得學習佔據了自己的時間。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學生覺得趁著工作之前,要把自己想去的地方都玩一遍。
人的惰性,社會經驗不足和好玩的性格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是有些人像厭惡工作一樣厭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