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囈語浮生

    沒有了!兒時的味道再也找不回來了!仔細想想,所謂兒時的味道,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食物本身的味道,二是心理上對小時候的懷念和留戀的情緒。

    無論是708090後,尤其是7080後的童年,中國大部地區普遍還不富裕,那時候只有過年,才是打牙祭最好的時節,就我個人的生活經歷而言,平時辛苦和節儉了一年的大人們,再也不會吝嗇,殺豬,殺雞,蒸饃饃,做年糕,包水餃……是所謂忙年!從街道上走一圈,誰家在燉肉,誰家在煎魚,誰家在咣咣的剁水餃餡兒,都能都能聞到味兒!那味兒,在粗糧少油腥甚至飢腸轆轆的年代,顯得特別香!特別誘惑!味蕾和鼻子也特別敏感!每個孩子都像張潔《挖薺菜》裡面的那個饞丫頭一樣饞!

    當然了,那時候,無論蔬菜還是家禽家畜,都是按照自然規律生長和收穫的,雞鴨豬都是養了一年到年底才殺的,不像現在的速生雞速生豬3個月就可以用激素催熟催大。於是人們常常感嘆:現在的肉沒有肉味兒、菜沒有菜味了!在人心浮躁,最大限度追求經濟效益的今天,速成的食品充斥了我們的餐桌,西紅柿不再柔軟多汁,而是硬邦邦空心無籽少汁,甚至可以放一個月不會腐爛!肉食雞和豬從幼崽到成年三個月就能催肥上市!這樣的食物,哪裡還會有兒時的味道呢!

    當然,今天人們生活富裕了,食物極大豐富,小時候只有過年和過生日才能吃上的餃子,今天你想吃就吃,甚至可以頓頓吃!從這個意義上,即使與小時候完全相同的美食,也很難吃出小時候的味道!記得學過一篇文言文《芋老人傳》,文中寫了一位書生在飢寒交迫中飽食老人之芋,為相國後再食老人之芋味已迥然,老人說出一番道理:“猶是芋也,而曏者之香且甘者,非調和之有異,時,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數十里,困於雨,不擇食矣!今日堂有煉珍,朝分尚食,張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隨著時間和地位等環境的改變 人的心態口味也會改變 甚至和從前截然不同。這個道理同樣適合本題,即假如與小時候一樣的食材,一樣的烹飪方式,你也吃不回小時候的味道了!

  • 2 # 老敏哥

    說實話自己感覺沒有什麼年味了,只能說現在的生活品質越來越好了,每家過年都不一樣了,只要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就好吧。

  • 3 # 田間花草

    感覺不到兒時的味道了。

    以前只有過年才能吃頓好的,平時都是簡單的素菜,能有點肥肉星子就不錯。現在的伙食基本天天有肉,到了過年只是菜多了幾個,都感覺不到美味了。我還記得小時候過年炒個豬肉粉條,我能吃好些,可現在也就吃兩口不吃了

    而且現在生活壓力太大,即使回家過年,也沒有那個氛圍,吃不出個年味。有時匆匆吃完又各自忙碌去了,或者吃完各人都各回各屋,不是玩手機,就是玩電腦,一點意思都沒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惡魔呼喊你的名字時》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