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看很多網課也好或者今日頭條上的文章也好,都在教別人怎麼做怎麼掙錢,如果真能掙錢為什麼不自己去做呢?學到的東西真的有用嗎?
7
回覆列表
  • 1 # Hello木先生

    【木先生】:最近跟一起學習交流的朋友們說起培訓機構的問題,也是我之前付費學習的一些感悟,今天剛好和大家分享下。

    我認為,在任何一件事情的過往歷史和未來預期裡,都會存在一種邏輯悖論,這種悖論可能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可能有據可依,也或許是長期的人生經驗和閱歷裡得到的類似直覺的東西。

    就比如說教授某行業方法論的培訓機構,他們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賺錢。而我過去參加的無數學習班,統一包裝並且告訴學員的是,我們不僅為了賺錢,更為了一種情懷,教書育人的情懷,我們願意把最有用的東西,教出去,讓大家共享。

    很好笑不是嗎?這就是一個邏輯悖論,培訓相對於用培訓所說的“有用的有價值的時效性很強的”東西去做這個行業,要比培訓收入高百倍,但是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從邏輯上來講,無非是所教所授已經過時了的,並且這些過時的東西換來的行業價值已經遠遠不如包裝培訓忽悠所得的多,所以誕生了無數的培訓行業。

    至於情懷,是不得不說的話術,難度培訓機構會告訴你,學的東西都沒過時了,只是為了騙騙錢?

    相較於那些沒有價值的培訓機構,這些付費學習裡,是有一個非常有價值的閃光點的,那就是——引導。

    我個人對於一個知識體系的變現的思路流程,大概是先知道它,再瞭解它,接著學習過時的它,然後深入研究它,順著已知的內容挖掘它,最終了解到最新的它。

    這個邏輯是有門道的,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你越容易獲得的知識,一定是越接近淘汰或者已經淘汰的東西。在一個嶄新的,高效的,變現價值強的知識理論下,保守住這個方法論一定是持有這個方法論的人群的共識,所以想要在這個共實體下的人群裡拿到這套方法論,難度就會很高。

    但是任何方法論都會隨著時間和方法的使用,被普及出去。越普及,就一定會獲取越容易,它所帶來的的價值,也會越來越低。這就是我們在資訊海洋裡暢遊的基本狀況,二八比例也適用於知識的獲取。

    有優質資源的人一定是最先獲得有用資訊的人。

    那麼,對於缺乏優質資源的人,只能透過一種學習方法來逐步獲得最新的東西,就是我上面說的這類學習方法。我們首先要學舊的東西,過時的東西,因為方法論和知識體系的變遷和延展,一定是有跡可循的,這就像一條線,你需要先找到這條線的源頭,順著線頭向上爬。

    但是絕大多數人的邏輯是,這個東西沒有用了,我就不應該去學了,我應該獲得最新的東西,但是最新的很考驗學習力和拓展力,人們又不具備這個能力,於是處於了一種極度尷尬的局面了,想而不得,路子越來越窄,卻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獼猴桃怎麼吃?你又有哪些獨特的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