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寶島那些事兒

    個人意見,所謂“字正腔圓” ,“字如其人”

    自古都以方正剛勁為美

    而隸書寬柔舒軟 喜者不多 習者不多 故為俗

  • 2 # 雲南怪客

    1-認知俗。搞不清楚隸書的文化背景,要知道,隸書是漢代的官方字型,當時舉國重視禮儀,所以寫隸書時,要整體上注意使字儀態端莊。

    2-審美俗。隸書的審美,大多以古拙之趣為形制美。像《乙瑛碑》,《史晨碑》,方正古拙,用筆凝練穩重。而《曹全碑》看似柔美,然細觀用筆,拙趣暗藏其中。而很多人只觀其形,描摹外觀,所以就容易落入俗套。

    3-筆觸俗。隸書以自身固有特點,用筆上追求平緩,多以藏鋒起,拖鋒出“燕尾”收筆,轉折處也穩中見平,而當今一些作品卻融入了歐顏的筆觸,搞得四不像,最終還是俗。

    4-形制,章法俗。隸書的俗氣,還表現在作品形式,章法上的胡亂創新,隸書的創作書寫,自然不能與顏楷,歐楷一個正規化。每一種字型,都有其獨特的精神內涵,一但所有的都生搬硬套,便俗不可耐。

    以上個人拙見,還望方家指正!

  • 3 # 馮勇書法

    隸書自篆籀而來,當然有古樸之意。“漢隸”之稱即是言明隸書以漢代為鼎盛,也是漢代書法最具鮮明色彩的一種字型。

    可惜的是,這樣一種極具濃郁沉雄的字型自漢後筆法一度失傳,如唐朝人的隸書已經無有古意,元明時期諸如趙孟頫、文徵明的隸書已經淪入描摹,有過多裝飾性成分在內了。

    直至清代由於“文字獄”的原因,諸多讀書人為逃避現實,埋首故紙堆,著意於考古,此時隸書才重新煥發榮光,被稱為“清隸”。湧現了一大批隸書大家,如鄭簠、金農、伊秉綬、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等人。他們的隸書雖然取法不同、風格不一,但都氣象沉雄,有古雅之氣。

    隸書有古雅氣息方是正道,這個“古”字甚為難求,千百年來多少志士刻意求之,多是茫然莫知領要。其中原因我分析或是觀念的錯誤。米芾《海岳名言》雲:“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這個觀點對於行草書來說是對的,但不適用於篆隸。篆隸多是石刻,因多年的風雨侵蝕,線條有殘破斑駁,益增其古樸。啟功說要“透過刀鋒看筆鋒”,我認為可待商榷:筆鋒是一種美,刀鋒也是一種美,雖然美得不一樣,但不能偏頗而只求一端。

    以之來看當代的隸書,如紮實學古,天分卓然,其隸書自然可觀;如只求形似不求內質,或是隨意變形刻意做作,其隸書自然低俗。隸書難寫得高雅,易淪入俗態,我們書法愛好者不能學時風,要上追秦漢,要取古樸純雅之氣,才能格調高雅,才能得隸書之精髓!

  • 4 # 古靈精怪的熊

    現代人的錯誤觀念就是俗隸的說法。因為隸書與楷書不同,楷書中的館閣體是俗,但隸書沒有館閣體一說,所以俗隸是沒法定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終究會進化成機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