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堅白張2020

    杜工部詩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至少應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一、讀書廣博,胸羅萬卷,下筆行文,如有神助;

    二、治學嚴謹,精研萬遍,如孔夫子“韋編三絕”;

    三、深究其理,見微知著,舉一即能通萬卷之理。

    聖人書辭,總稱文章,孔子云:述而不作,為何?

    第一流的書辭文章都只是對“道”的客觀詮釋。華人說的“道”就是自然法則,主要為宇宙執行法則、天人生存法則、道德倫理法則等客觀存在的道理。譬如《易經》側重於演示宇宙法則和天人法則;《道德經》是綜合論述宇宙法則、生存法則和道德法則;儒家六經側重天人生存法則和倫理道德法則。諸如兵家、法家、陰陽家等,他們的書辭文章也是論述某一領域的法則。通天人之道,然後能成天人之事。當然,像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經典,也同樣是對天人法則的論述,只不過宗教書辭會加入更多的人文誘導色彩。

    中華民族自古是祖先崇拜。自漢武帝開始,封建帝王除了祭天地、祭祖先就是祭孔子。其實祭孔子只是一種思想統治手段,即所謂“道統”。天地無言,在人文領域,孔子成了天道的代言人,並逐漸被神話。

    說到這,至於讀書破萬卷到底讀的是什麼書,相信已不言自明瞭。乾隆皇帝修四庫全書,大類分為經、史、子、集。漢代開始獨尊儒術,朱熹的《四書集註》在很長的時間段內都是科舉考試的必讀書,而且考題一般都出自儒家四書五經。

    先賢早就知道讀書不能閉門造車,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知古鑑今,以免重蹈覆轍。孔子作《春秋》實際上就是第一部帶有道德褒貶色彩史書,具有勸誡意義。以至於《春秋》三傳並列入儒家十三經之內。後世《史記》、《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等,都是歷代政治家及文人的必讀書目。

    綜上,在中國能稱得上文人的,三教經典、歷代諸史、黃老百家學說只能算是基礎書目。至於天文、地理、醫、卜、星、相、兵法、算學等三教九流之學問又屬於學科細分,不知凡幾。學無止境,道法通天。稟賦平庸的人窮一生精力也無法貫通其中一門學問。

    順便了解一下萬卷書的字數,好讓大家對萬卷書有個概念。以《資治通鑑》為例,共294卷,大約300萬字。《二十四史》從三皇五帝到明朝滅亡,約4000萬字,有人統計為3213卷。所以每卷書大約10000字,萬卷書約有1億字。

    讀書破萬卷,對尋常人來說確實不易。宋朝皇帝都很重視文人,自己也很好學。據說宋神宗喜歡《資治通鑑》,日理萬機之餘,堅持每日讀1卷。以這種速度,即使風雨無阻,讀完萬卷書也得近30年。

    順便看看我的書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裝定風墜可以釣鰱鱅嗎?釣鰱鱅一定要用定風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