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向著西北怎麼才能看到故鄉在哪裡,向著東南方向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
出自唐代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詩為: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譯文: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園旁邊。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頭水館前。
向著西北怎麼才能看到故鄉在哪裡,向著東南方向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昨天的風吹過沒有人理會,今晚清美的風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擴充套件資料
思想感情:
歌題目的中心語“望月”,是敘述也是行為,其修飾語時間“八月十五日夜”和地點“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環境時,還突出“望”的動作,又強化“望”之月的圓盤貌。顯然是這個“望”月引發了詩人情懷。
其實,詩人就是在特定空間面對這個特定時間的月亮引發的人生感慨,透過與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對比,抒發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暗示自己無法主宰命運的無奈和感傷之情。
賞析:
作者進行一系列對比:
一、地點的對比。去年中秋節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杏園邊歡度的,今年中秋卻在被貶之地湓江度過。
二、情景的對比。去年的歡樂之景與今朝的冷清之景形成鮮明對比。
三、情感對比。昔之樂遊與今之苦嘆;昔之歡樂與今之愁苦。
在這些鮮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謫居生涯中的愁悶。繁華的過去越明朗,對照今日的淒冷就越有感覺,以此造成的昔今懸殊反差,猶如從天堂掉入地獄的悲苦感。讓詩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歡樂,獨自苦品著眼前的寂寞和悽苦。
意思是:向著西北怎麼才能看到故鄉在哪裡,向著東南方向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
出自唐代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詩為: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譯文: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園旁邊。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頭水館前。
向著西北怎麼才能看到故鄉在哪裡,向著東南方向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昨天的風吹過沒有人理會,今晚清美的風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擴充套件資料
思想感情:
歌題目的中心語“望月”,是敘述也是行為,其修飾語時間“八月十五日夜”和地點“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環境時,還突出“望”的動作,又強化“望”之月的圓盤貌。顯然是這個“望”月引發了詩人情懷。
其實,詩人就是在特定空間面對這個特定時間的月亮引發的人生感慨,透過與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對比,抒發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暗示自己無法主宰命運的無奈和感傷之情。
賞析:
作者進行一系列對比:
一、地點的對比。去年中秋節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杏園邊歡度的,今年中秋卻在被貶之地湓江度過。
二、情景的對比。去年的歡樂之景與今朝的冷清之景形成鮮明對比。
三、情感對比。昔之樂遊與今之苦嘆;昔之歡樂與今之愁苦。
在這些鮮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謫居生涯中的愁悶。繁華的過去越明朗,對照今日的淒冷就越有感覺,以此造成的昔今懸殊反差,猶如從天堂掉入地獄的悲苦感。讓詩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歡樂,獨自苦品著眼前的寂寞和悽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