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依次更替的中原王朝,時間從907年朱溫篡唐起,到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止;十國指中原王朝周邊先後出現的諸多小國及藩鎮割據政權,包括前蜀、吳、楚、南平、吳越、南漢、閩、南唐、後蜀、北漢。這個時期藩鎮割據、人人稱王,戰亂頻發、民不聊生,與春秋戰國、三國兩晉南北朝並稱中國歷史上的三大亂世。
說是十國,不過是取個整數而已,五代時的割據政權遠不止十個,如:河西走廊的金山國、關中的李茂貞岐國、北京的劉守光燕國、鎮州的王鎔趙國、易州定州的王處直北平國等。另外,還有眾多割據自立的藩鎮,只不過沒有公開稱王罷了,如寧夏的李氏定難軍、河北恆州冀州的王氏成德軍、湖南的周氏武平軍、福建漳州泉州的清源軍、越南的曲氏靜海軍等。寧夏李氏世襲定難軍節度使,後來建立西夏國。越南人曲承裕奪佔靜海軍節度使,越南從此走上獨立道路,擺脫了長達千年中國最南端省份的地位,被越南人尊為“民族獨立奠基人”。
十國早於五代,其歷史要從唐朝末期算起。那時候藩鎮割據,各地節度使紛紛自立,不受中央政府控制,儼然獨立王國。以吳國為例:895年楊行密受封弘農王,吳國政權已成型,但吳國沒有稱帝而是繼續使用唐朝年號,直到唐朝滅亡十多年後才使用吳國年號。前蜀、楚、閩、吳越等國都和吳國類似,被唐朝封王,唐朝滅亡後又接受後梁或後唐冊封。
907年朱溫篡唐建梁時,李克用晉國、李茂貞岐國、王建蜀國、楊行密吳國均不予承認,紛紛獨立;劉守光燕國、王鎔趙國、王處直北平國、馬殷楚國、王審知閩國、錢鏐吳越國、劉隱南漢雖然也建國,但接受後梁的冊封。後唐取代後梁,攻滅燕、趙、北平、岐、前蜀五國,疆域達到最大,但後期內亂導致孟知祥後蜀趁機獨立。
後晉取代後唐,勾結契丹欺壓藩鎮,被後漢取代,徐知誥趁中原大亂無暇南顧之機,篡吳建立南唐,攻滅閩、楚兩國,使南唐成為十國中實力最強、疆域最大的割據政權。後周取代後漢,後漢殘餘實力北逃依附遼國建立北漢,後周世宗柴榮透過改革,國富兵強,西滅後蜀、南攻南唐、北逐契丹,可惜英年早逝,未能完成統一大業,這項任務只好留給篡周建宋的趙匡胤兄弟了。
五代中,從疆域看,後唐最大,後周僅比後唐小一點點,而後梁最小;從國力看,後周最強、其次後唐,後晉最弱。十國中,初期以前蜀、吳、楚最強,中後期南唐則是當之無愧的最強者,已經能和後梁、後晉、後漢這樣的中原王朝平起平坐了。
五代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依次更替的中原王朝,時間從907年朱溫篡唐起,到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止;十國指中原王朝周邊先後出現的諸多小國及藩鎮割據政權,包括前蜀、吳、楚、南平、吳越、南漢、閩、南唐、後蜀、北漢。這個時期藩鎮割據、人人稱王,戰亂頻發、民不聊生,與春秋戰國、三國兩晉南北朝並稱中國歷史上的三大亂世。
說是十國,不過是取個整數而已,五代時的割據政權遠不止十個,如:河西走廊的金山國、關中的李茂貞岐國、北京的劉守光燕國、鎮州的王鎔趙國、易州定州的王處直北平國等。另外,還有眾多割據自立的藩鎮,只不過沒有公開稱王罷了,如寧夏的李氏定難軍、河北恆州冀州的王氏成德軍、湖南的周氏武平軍、福建漳州泉州的清源軍、越南的曲氏靜海軍等。寧夏李氏世襲定難軍節度使,後來建立西夏國。越南人曲承裕奪佔靜海軍節度使,越南從此走上獨立道路,擺脫了長達千年中國最南端省份的地位,被越南人尊為“民族獨立奠基人”。
十國早於五代,其歷史要從唐朝末期算起。那時候藩鎮割據,各地節度使紛紛自立,不受中央政府控制,儼然獨立王國。以吳國為例:895年楊行密受封弘農王,吳國政權已成型,但吳國沒有稱帝而是繼續使用唐朝年號,直到唐朝滅亡十多年後才使用吳國年號。前蜀、楚、閩、吳越等國都和吳國類似,被唐朝封王,唐朝滅亡後又接受後梁或後唐冊封。
907年朱溫篡唐建梁時,李克用晉國、李茂貞岐國、王建蜀國、楊行密吳國均不予承認,紛紛獨立;劉守光燕國、王鎔趙國、王處直北平國、馬殷楚國、王審知閩國、錢鏐吳越國、劉隱南漢雖然也建國,但接受後梁的冊封。後唐取代後梁,攻滅燕、趙、北平、岐、前蜀五國,疆域達到最大,但後期內亂導致孟知祥後蜀趁機獨立。
後晉取代後唐,勾結契丹欺壓藩鎮,被後漢取代,徐知誥趁中原大亂無暇南顧之機,篡吳建立南唐,攻滅閩、楚兩國,使南唐成為十國中實力最強、疆域最大的割據政權。後周取代後漢,後漢殘餘實力北逃依附遼國建立北漢,後周世宗柴榮透過改革,國富兵強,西滅後蜀、南攻南唐、北逐契丹,可惜英年早逝,未能完成統一大業,這項任務只好留給篡周建宋的趙匡胤兄弟了。
五代中,從疆域看,後唐最大,後周僅比後唐小一點點,而後梁最小;從國力看,後周最強、其次後唐,後晉最弱。十國中,初期以前蜀、吳、楚最強,中後期南唐則是當之無愧的最強者,已經能和後梁、後晉、後漢這樣的中原王朝平起平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