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結尾與開篇呼應,以古風一篇,綜述後漢三國之風雲變幻,最後四句是總括評點,雲: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各位看官如果對中國傳統小說略有知曉的話,這種以詩詞開篇結尾的格局是一種慣例。這種文體格式有兩個方面的意義需要展開說說。其一是在形式方面的,可以叫作“韻白結合”;其二是在內容方面的,可以稱為“呼應點題”。
散韻結合,詩文相和,這是中國傳統小說、戲劇的文學慣例。這種慣例的形成,有著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國傳統文學以詩歌為宗,以詩歌為貴,而小說戲劇往往不登大雅,乃文人之末事,飯餘之談資而已。在中國文學史中,為數不多的小說,往往會出現作者的糾紛,因為許多文人是在失意沒落的時候寫小說,往往羞於署名,或以筆名落款。但相比較,浩如煙海的詩詞或古文作品,除了民歌之屬,多數大名鑿鑿。官吏文人皆以工於詩文為傲,以詩文為正宗,這種文體是文人雅士的修養體現,況且從唐以來,詩歌與文章也是取士選才的主要文體。
文人科舉失利,仕途失意,藉故事雜話抒情寫志,落為小說家流,但又不甘心,於是在故事敘述中,常常夾雜詩文韻體,顯示文人本色,展示才華。當然,在中國傳統小說戲劇中,詩文韻體往往起到了對故事情節、主題思想、人物性情等敘述表達起凝鍊點題昇華的作用。
《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與結尾詩,一方面的確顯示了本書作者的才華,文采蘊含都可算得一流;另一方面也表達了《三國演義》全書的主題觀念,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獨特氣質。
全書結尾與開篇呼應,以古風一篇,綜述後漢三國之風雲變幻,最後四句是總括評點,雲: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各位看官如果對中國傳統小說略有知曉的話,這種以詩詞開篇結尾的格局是一種慣例。這種文體格式有兩個方面的意義需要展開說說。其一是在形式方面的,可以叫作“韻白結合”;其二是在內容方面的,可以稱為“呼應點題”。
散韻結合,詩文相和,這是中國傳統小說、戲劇的文學慣例。這種慣例的形成,有著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國傳統文學以詩歌為宗,以詩歌為貴,而小說戲劇往往不登大雅,乃文人之末事,飯餘之談資而已。在中國文學史中,為數不多的小說,往往會出現作者的糾紛,因為許多文人是在失意沒落的時候寫小說,往往羞於署名,或以筆名落款。但相比較,浩如煙海的詩詞或古文作品,除了民歌之屬,多數大名鑿鑿。官吏文人皆以工於詩文為傲,以詩文為正宗,這種文體是文人雅士的修養體現,況且從唐以來,詩歌與文章也是取士選才的主要文體。
文人科舉失利,仕途失意,藉故事雜話抒情寫志,落為小說家流,但又不甘心,於是在故事敘述中,常常夾雜詩文韻體,顯示文人本色,展示才華。當然,在中國傳統小說戲劇中,詩文韻體往往起到了對故事情節、主題思想、人物性情等敘述表達起凝鍊點題昇華的作用。
《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與結尾詩,一方面的確顯示了本書作者的才華,文采蘊含都可算得一流;另一方面也表達了《三國演義》全書的主題觀念,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獨特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