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的團
-
2 # 青朗文學
戰書,非為君子,師出有名
古代戰爭是冷兵器時代,雙方戰鬥無疑是靠人堆出來的,而人民無疑是不想打仗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無端端起干戈,不說戰鬥熱情,甚至人民可能臨陣倒戈,所謂下戰書實際上不過是師出有名,給人民一個理由,往往是細數對方罪行,自己秉承天命的大旗討伐,師出有名而已。
戰書,非為君子,師出有名
古代戰爭是冷兵器時代,雙方戰鬥無疑是靠人堆出來的,而人民無疑是不想打仗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無端端起干戈,不說戰鬥熱情,甚至人民可能臨陣倒戈,所謂下戰書實際上不過是師出有名,給人民一個理由,往往是細數對方罪行,自己秉承天命的大旗討伐,師出有名而已。
這個問題其實也蠻簡單的。
孫子兵法上有“兵者詭道也”。
戰爭無論古今無不以欺騙為手段獲得戰略先機,既要搞偷襲又要立牌坊。
最著名失敗例子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因為沒有考慮到譯電文的繁瑣。結果玩兒砸了,戰書在攻擊珍珠港之後送達。
其實美華人政客、軍人都明白這是一次失誤,可是日本的這次失誤實在來得太及時啦!這些政客和軍人想參戰都想瘋了,日本的這次偷襲不但給了美國參戰的藉口,還觸怒了美國的民眾。只需要稍加引導就能激起民眾的參戰熱情,這下美國連戰時動員都免了。
從這個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戰爭初期的優勢並不代表能夠徹底轉化為勝利。
這是下戰書的第一個理由。
大戰前夕,部隊需要集結、糧草需要囤積。作戰規模越大這些準備工作也就越龐大,週期也就越長,完全遮掩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應了那句話:“真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既然做不到“不宣而戰”,那還不如正大光明一些,也顯得打也打得堂堂正正,有利於收攏民心。
說白了:下戰書看起來堂堂正正,實際上這絕對是:“得了便宜賣乖”。
因為要對抗進攻,同樣不是邊境部隊做得到的。邊境部隊能起到的作用就是軍事上的“前出”,主要起警戒和遲滯的作用。
要對抗敵人的進攻,同樣需要集結部隊、準備糧草。同樣也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完成。
所以下戰書也不是我想打你了就下戰書,而是前期儘量隱蔽企圖,眼看著捂不住了才下戰書。
由於我的準備工作早就在進行了,等你接到戰書在開始想辦法抵抗,那就要看你能準備到什麼程度了。
比較近的是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美領導人頻繁會晤磋商,為開戰取得諒解。我們則反覆大張旗鼓的聲討越南的反華行徑。前蘇聯知道我們的彈藥調整、部隊變動,越南也做了相應的防禦準備。
可是結果呢?在有限的時間內,涼山被攻克,越南損失慘重,通往首都的大門被開啟。越軍並沒有放棄抵抗,而是被就地鎮壓了。
從這裡我們看到,下戰書並不意味著迂腐,也不意味著真的就這麼光明正大。
兵者,詭道也!老祖宗的話沒說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