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原那裡花如海
-
2 # 華源說
其實他們倆個人很難說誰厲害,沒法相比較,諸葛亮在俗世上的作為確實很厲害,但是,你看諸葛亮他的一生都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諸葛亮一生都在實現和我們一樣的凡夫俗子的普通人的理想,功與權和名的理想先不去說諸葛亮的目標有沒有實現,只是單純說諸葛亮在對於沒有出世之前對於凡塵俗世的看法就與司馬徽差了一個級別。而司馬徽當時在幹什麼呢,當時就是一個閒人嘛當時劉備第一次遇到司馬徽時,司馬徽就發話了說是臥龍鳳雛很厲害你要請他們才對,劉備這時候很是飢渴啊沒有文臣的輔佐不行啊,所以想請司馬徽,而這個劉備與司馬徽相遇也是不簡單,簡單來看諸葛亮,諸葛亮自己稱是臥龍,也憑著其它幾人幫忙宣傳,其中個包括司馬徽,而可能司馬徽早年的時候也是很追逐功利的只是到了這個時候他已經看透了了這些,他其實是想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的,但是他推出個人卻讓把這個局面攪亂了,我覺得其實司馬徽這時候心裡還是比較矛盾的,一方面已經看出來了可能成功的機率不足百分之10的可能,但還是推出這麼一個,司馬徽還說臥龍雖得其主,但未得其時,這個主是指什麼呢,就是指大漢朝,並不是指劉備,很顯然這時候司馬徽就看出來了,諸葛亮很難成功的,但是諸葛亮確實有才能的,他又想以一個旁觀者的位置去看一下諸葛亮的才能。這是我的觀點,對三國的深入解讀,我特別喜歡三國,有喜歡的可以評論留言。
【水鏡先生是不出世的高人】對於三國時代的大趨勢,水鏡先生司馬徽站的更高、看的更透徹,他看清楚的是時代的潮流。而諸葛亮看問題要比水鏡先生低一個層次,他是以戰略眼光看問題。看出了三分天下,想到了統一的可能。可要命的是,他把成功建立在了兩個偶然性的基礎上了。一是得遇明主,一是一旦天下有變。
三國是一個亂世,想成就霸業當皇帝的不少,可真正有雄才大略的極少,有能力一統四海的就更少。像董卓之流只是亂世梟雄,能力所限只是拉開了亂世的大幕。水鏡先生清楚地看到,在他生活的年代分裂才剛剛開始,統一是需要時間的,而光陰的優勢並不在他這一邊。知不可為而不為,正是水鏡先生的選擇。
諸葛亮正好相反,他是知不可為而為也。他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註解。可要命的是,諸葛亮只能藉助別人的力量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從這一點來講,他只是統一天下的參與者,或者說只是一個協助者,自己並沒有獨立操盤的能力。這就會產生太多的不確定性。既生瑜何生亮,是我們替周公瑾喊出的不平。諸葛亮選擇的明主劉備與曹操相比實力還是差了不只是幾個釐米的問題。
即便如此,實力強大的曹操只是被後世稱為“亂世的梟雄,治世的能臣”,統一天下不是他這一代人的使命。所以,諸葛亮終其一生都在白白勞碌。水鏡先生早就看透了這樣的結局,所以選擇不出世。
早起的鳥兒不一定有蟲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