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布衣1

    從九一八與三一八看魯迅,即可透過現象看本質。三一八學生遭政府鎮壓,魯迅支援學生,寫文紀念劉和珍君。學生運動又遭鬼子鎮壓,楊蔭榆為保護學生壯烈犧牲。對此魯迅的匕首投槍啞火,勾引女學生睡覺去了。九一八事變全國震動,千萬人流離失所,而魯迅在上海與鬼子品茶,合開書店宣傳皇民思想。秋瑾與魯迅相較,一個是革命鬥士,一個是反動文人。

  • 2 # 另類文史

    另類君答題:-)

    魯迅和秋瑾同為革命文人,但理懸殊甚大,無法合拍,所以即便是兩人組隊,也不可能相互認同,更何況兩人根本沒有機會組隊開荒打怪升級。

    秋瑾雖是一介女流之輩,但其慷慨激昂的革命態度卻絕對是怒目金剛般激進,而魯迅儘管也主動加入光復會並積極參與革命工作,但具體到付諸行動時,就有些保守甚至消極畏縮。

    例如當光復會選拔“死士”擬定回國刺殺慈禧和奕劻等人時,秋瑾、徐錫林等二話沒說就咬破手指頭寫下血書“願與同志謀前驅,不可異族踞中華”,言辭鏗鏘,元氣滿滿,相比之下,魯迅卻以“家中母親誰來贍養”為由,拒絕參與暗殺行動。

    按秋瑾主張的路線,滿清喪權辱國,禍害中華幾近三百年,恨不能早日將愛新覺羅、葉赫那拉等滿清權貴屠戮殆盡,早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但魯迅卻另有主張,他認為“愚弱的國民”需要喚醒靈魂,培養革命意志,讓人民“蘇生才有希望”,不然“淨是些行屍走肉罷了”。

    由此可見,二人是不可能“志同道合”的。

    秋瑾和魯迅的導火線源起於日本驅逐歌名學生,部分激進的學生絕食抗議,其中更有激進者如《警世鐘》《猛回頭》的作者陳天華,憤然咬破食指寫下血書後自殺明志。

    陳天華是死亡喚起了更多留日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對日本政府的抗議聲浪,秋瑾自然順勢而為,號召大家繼續採取更加激進的措施,而魯迅卻在這時候唱了反調。

    他認為陳天華的死“無理性而且不必要如此狷介”,看到魯迅如此“麻木不仁對待同志”,秋瑾、徐錫林甚至蔡元培都大為搖頭,秋瑾更是當眾宣判魯迅死刑並建議將魯迅“從光復會開除去罷”。

    本是同源同生的革命同志,因性格和主張的迥異,終導致分道揚鑣,形同陌路,清末民初時期的革命往事,總是讓人不勝唏噓。

  • 3 # 如若天風

    ——)在真正的革命面前,魯迅是退卻的,孫中山組建的同盟會革命,魯迅是避開的,遠離的,害怕的……。因為魯迅在日本的時侯,孫中山是經常的在日本的,又秋瑾也加入了同盟會,並且還時常的與孫中山會面。但是,魯迅則只是遠遠的看著孫中山,並且是永遠的不接觸的。

    ——)秋瑾,就是看不起,這種怕革命,又避革命的人。秋瑾與他的區別就在這裡,因為在秋瑾的心裡不認為他是革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快樂的學生時代是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