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劇好看影片
-
2 # 小哲看影
早在唐代,農曆二月初二就已經具有了節日的性質。這一天人們結伴去野外踏青,順便再挖些野菜帶回家嚐鮮。叫做“挑菜”。到了宋代二月二逐漸演變成了正式的節日,稱為挑菜節、踏青節。然而在唐宋時期的二月二的節日活動中,並沒有看到龍抬頭的影子。最早提及“二月二,龍抬頭”的文字資料是元朝末年熊夢祥撰寫的《析津志》一書中描述風俗時所提到的。
有很多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民間傳說,例如炒豆子救龍王,以及伏羲時代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等。但最早發現有文字記載的二月二龍抬頭的節日是元代。
-
3 # 農家文人
今天龍胎頭,早上起來準備剪點頭髮,我們老家沒有這說法,在城市裡聽朋友們說起,還是理髮店為了搞活動的一個說詞嗎?上網查了二月二龍抬頭還是有說法,源自於哪朝哪代傳說來的,農村老人祖輩傳說:“有一龍王為了救一平民百姓,違反了玉皇大帝的旨意下了一場及時雨,求了一百姓的命”,但是玉皇大帝不分青紅皂白定了龍王的罪,後來百姓祈禱蒼天,為龍王還清白。玉皇大帝才答應每年二月二龍王才能自由現身卜!故有今天“二月二龍抬頭”之說。農村老人:“二月二龍抬頭,男人要剃頭”。
早在唐代,農曆二月初二就已經具有了節日的性質。這一天人們結伴去野外踏青,順便再挖些野菜帶回家嚐鮮。叫做“挑菜”。到了宋代二月二逐漸演變成了正式的節日,稱為挑菜節、踏青節。然而在唐宋時期的二月二的節日活動中,並沒有看到龍抬頭的影子。最早提及“二月二,龍抬頭”的文字資料是元朝末年熊夢祥撰寫的《析津志》一書中描述風俗時所提到的。
有很多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民間傳說,例如炒豆子救龍王,以及伏羲時代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等。但最早發現有文字記載的二月二龍抬頭的節日是元代。一些民俗學者推測,龍抬頭的節日最初是形成於黃河流域地區。而後逐漸向其它地區傳播開來,以至於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這個節日,就連一些少數民族也過此節。從節日名稱看各地區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我們所知龍抬頭節、春龍節、青龍節、龍頭節、春耕節、農耕節等等。許多地區的人們都習慣以節日的日期作為節日名稱,直接稱之為二月二。作為一個喜慶的日子,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麵條叫“吃龍鬚”,蒸餅也會在面上做出龍鱗狀,稱“龍鱗餅”。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祁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願望。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
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