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滑頭影視
-
2 # 全球影視新戨
泰坦尼克號是20世紀初由英國白星航運公司製造的一艘巨型郵輪,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豪華郵輪,號稱“永不沉沒”和“夢幻之船”。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南安普頓起航前往紐約,開始了這艘傳奇巨輪的處女航。4月14日晚,泰坦尼克號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傾覆,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當時在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一次海難。
電影《泰坦尼克號》是以1912年泰坦尼克號郵輪在其處女啟航時觸礁冰山而沉沒的事件為背景,講述了處於不同階層的兩個人窮畫家傑克和貴族女露絲拋棄世俗的偏見墜入愛河,最終傑克把生命的機會讓給了露絲的感人故事。
電影中除了Jack和Rose一家以及和他們有關的僕人等,其餘人物基本都是真的。卡梅隆在拍攝此片時,查閱了大量的文獻,以對當事人負責的心態認真編劇、拍攝,整部影片十分真實。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歷史真實人物,他們在電影中的演繹基本立足史料,但許多人物鏡頭很少,展現各有側重,有的人物也沒有交代詳盡的名稱和背景,觀眾看起來不免難解其味。
電影和歷史肯定有區別的,電影需要觀賞性,所以許多情節(如貫穿電影始終的愛情故事更浪漫)擴大些,它不是紀錄片,所有在《泰坦尼克號》裡觀影者可能更注重的更津津樂道的還是男女主人公的悽美愛情故事。
電影能讓我們更好的更直觀的去了解歷史,瞭解這次史無前例、後無來者的海難,但它不能替代真正的歷史。
-
3 # 影視爛蕃醬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願意相信電影中的,畢竟歷史上泰坦尼克號事件的真相太殘酷,遠沒有電影中的美好。
1942年,4月14日,英國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在駛往北美處女航行中不幸沉沒。船上共有1523人遇難,705人獲救,是人類航海史上最大的災難。
泰坦尼克號沉沒原因猜想:1.電影中的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是:撞擊上冰山,導致輪船五個水密艙破裂,入水量超過船的承載力而導致沉沒的。但這畢竟只是電影中的橋段,泰坦尼克號沉沒的真正原因至今還是一個謎。
直到1985年8月探險家羅伯.巴拉德在用聲納探測儀的時候發現了泰坦尼克號沉沒的真正原因,並不是跟冰山強烈撞擊後沉沒的。因為泰坦尼克號只有一些斷斷續續的小洞,並沒有他們猜測的長達九十米的裂口。
2.有人說這是白星公司想騙保,2004年一個聳人聽聞的言論,出現在全世介面前。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其實是一場陰謀。據說泰坦尼克號所屬的白星郵輪公司當時陷入了經濟危機,他們故意製造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換鉅額的保險金,來挽救白星郵輪公司。
不過這一猜想很快就不攻自破了,雖然白星公司在沉船事件中獲取了鉅額保險金。但是大部分錢都用來賠償遇難者家屬,白星公司也因為此次的沉船事件被卡納德公司收購。
泰坦尼克號沉船的原因既是天災也是人禍,不管怎麼樣,還是非常感謝《泰坦尼克號》的導演讓我們看到一部難忘的曠世悽美愛情。至今想傑克和露絲的故事依然意難平。
-
4 # 是葉小智啊
電影中除了Jack和Rose一家以及和他們有關的僕人等,其餘人物基本都是真的。包括船長愛德華史密斯(其形象還原度極高),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白星客輪公司執行長布魯斯伊斯梅(最後趁機溜上救生艇的那位,歷史上的他生還後飽受社會輿論譴責,在孤獨中度過餘生),大副默多克(最後面向人群自殺的那位),那個new money布朗女士(最後在救生船上呼籲大家救人的,真有其事,她一直被譽為"永不沉沒的布朗"),另外,Rose向Jack介紹的名流全部是真實存在的(還記得那個"極力掩飾自己懷孕"的年輕妻子嗎?)。歷史上泰坦尼克號沉沒用時是兩小時四十分(後來當事人回憶以及推算結果),在電影拍攝時,導演卡梅隆堅守這個時間,保證最大限度還原歷史。電影中輪船沉沒方式是"兩截式",即輪船從中間斷開,分開沉沒。這在電影拍攝時是公認的沉沒方式。但是在2003年,新的研究結果表明當時泰坦尼克號船尾發生爆炸,輪船以三段沉沒,即"三截式",電影展現的是她的時代最真實的東西。這部電影絕對算得上是影史上的傑作,其細節令當時的泰坦尼克研究協會表示"很驚訝"。
電影《泰坦尼克號》中出現的部分名流:
John Jacob Astor IV[1]他就是那個帶著"試圖掩飾懷孕的"年輕妻子乘船的先生,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是當時船上最富有的人。他當時擁有的資產大約是8億7千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21.3億美元。他的妻子Madeleine Talmage Force,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他們結婚的時候Astor已經47歲了,他比妻子大29歲。這段婚姻在當時飽受爭議,夫妻倆決定先去歐洲度蜜月,等風頭平息再回國。可是Madeleine在歐洲懷孕了,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美國出生,於是準備乘泰坦尼克號回國。在船上的美國名流中,只有Margaret Brown對他倆很友善。當災難來臨的時候,他告別了年輕的妻子,平靜的走向死亡,保持了一個紳士的優雅。
泰坦尼克號電影中出現的部分船員:
船長:Edward John Smith[6]他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他是當時世界上薪水最高的海員。他完成了白星客輪公司(擁有泰坦尼克號的公司,Jack最後向Rose吐槽來著)所有輪船的處女航。他準備完成這次泰坦尼克號的處女航就退休。他在災難中表現的很沉穩,在2:10(沉沒前半小時)的時候他向全體船員下達了最後一項命令:Well boys, do your best for the women and children, and look out for yourselves.”("諸位,竭力幫助婦孺,亦各自尋生路。")然後他獨自一人走上船橋(甲板最高處)。電影真的很好的還原了他的形象。
白星公司 董事總經理:J. Bruce Ismay[8]
正如電影中所言,他提出了泰坦尼克號的最初構想,也是他慫恿船長加速,也是他上了救生艇並生還。他生還後飽受指責,一度被稱為"泰坦尼克上的懦夫"。然而調查結果顯示他的舉動並沒有電影中的那麼不堪,他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幫助左舷的婦孺登艇,當左舷最後一艘救生艇被放下後,他發現艇上還有空間而且周圍已經沒有其他的可能救助的乘客,他就自己上去了。
泰坦尼克號是屬於英國白星客輪公司(White Star Line)的,當時這家公司推出泰坦尼克號的原因是迴應其競爭對手英國卡納德公司(Cunard Line)的盧西塔尼亞號和茅利塔尼亞號。1925年出版的《了不起的蓋茨比》還同時提到過這兩家客輪公司:
是不是和泰坦尼克號有幾分神似?
兩家公司的競爭是針鋒相對的。針對卡納德公司的兩艘大船,財大氣粗的白星公司決心迎頭趕上。此時的白星公司已經被美國富豪朱利厄斯·皮爾龐特·摩根收購,他準備打造大西洋最龐大的船隊。於是白星公司立項,打造奧林匹克級三艘郵輪,泰坦尼克號就是其中的第二艘。看看泰坦尼克號和奧林匹克號的合影:
利用這個巨大的專案,白星瞄準了幾個將來的賣點:
1、大。之前的對手的32000噸級的船已經是世界最大了,但是這兩艘新船都是46000噸級的,都快和咱們的遼寧艦差不多大了……泰坦尼克號比奧林匹克號要稍稍大一點點,摘得了“最大”的桂冠,然而當是還在建造的同級的第三艘船,巨人號(泰坦尼克號沉沒後改名為不列顛尼克號,白星公司為了避嫌,因為巨人號“Gigantic”很容易使人想起她那悲慘的姐姐“Titanic”)還要更大......
2、快。經過試驗,白星發現三螺旋槳設計會帶來額外的速度(最終新船能達到23節的航速),所以新的郵輪都採用了這種設計(可以參考下面藍圖的最下面一張俯檢視)。泰坦尼克號的姐姐奧林匹克號憑藉這種設計取得了橫跨大西洋最快記錄,而經過略微改進的、更豪華的泰坦尼克號被指望在處女航就打破這個記錄。
3、安全。這個是最實在的。奧林匹克級郵輪都採用了水密隔間(Watertight Compartment)設計。這種設計的好處是容易進行損傷控制。參考大船的藍圖:
而且奧林匹克級郵輪的安全性實際上是經過考驗的。在泰坦尼克號首航前,奧林匹克號就出過一次事故,和皇家海軍的軍艦"霍克號"相撞,後者在奧林匹克號的船尾戳出兩個大洞,但是奧林匹克號很快就完成修理重新投入運營了。
再回到那張藍圖,大家可以發現,在E層甲板(從下往上數第四張俯檢視)以上就看不出隔層了,實際上在E層甲板就只剩中間幾個艙室還是分隔的了。這意味著防水隔間只是延伸到了E層甲板。再往上延伸固然可以增加輪船的安全效能,但是會給乘客的行走帶來不便,所以必須有所取捨。當然,最終的設計理論上已經十分安全了,號稱"永不沉沒"也不是沒有道理。不幸的是泰坦尼克號被冰山擦出了一個極長的傷口,導致5個艙室進水。如果是直接撞擊,後果不會這麼嚴重。
泰坦尼克號的另一個賣點就是救生艇的數量。你沒看錯,就是救生艇的數量。關於這一點電影中的情節和真實情況不太相同。當時救生艇的作用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是大家的救命稻草。救生艇的設計目的時轉運乘客。比如泰坦尼克號受傷了,發求救訊號,原地等候救援,附近的船會迅速趕過來,通過救生艇來將乘客轉移到救援船。當時國際海事局的規定是,郵輪的救生艇必須可以容納所有乘客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克號有20艘救生艇,能容納將近一半的乘客,足以表現公司對於乘客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視。當然,這條規定在這次海難後立刻就修改了。
當時的宣傳廣告:
大小的比較:
詳細的艙室佈置:
這應該是白星公司大衣的扣子,可以看到白星公司的logo:
這個應該是船上的餐巾或者桌布吧,寫著大大的 WHITE STAR LINE:
反正說道了這麼多,1997年那部電影有多少真實的,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吧。對這艘船,一直很著迷。就分享這麼多,希望各位看官看的開心。
-
5 # 在下趙不選
更願意相信《泰坦尼克號》電影
歷史上的泰坦尼克號事件和《泰坦尼克號》電影是完全不一樣的,人們更願意相信哪個呢?這個毫無疑問,人們肯定是願意更相信美好的那一個。
與真正的泰坦尼克號事件相比毫無疑問,電影版的泰坦尼克號就是一個非常悽美的愛情故事。最重要的是女主角還送還了,所以你單純的問人們更願意相信哪一個的話,幾乎是不用選擇的了,大家都願意相信《泰坦尼克號》電影版的。
首先這裡面有一個非常悽美,非常好看的愛情故事在裡面,其次電影版的《泰坦尼克號》已經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這時候你在想扭轉這種印象是幾乎不可能的。
所以不管怎麼看人們都是願意相信電影版的泰坦尼克號,畢竟已經形成了初步印象,人們也不願意再去改變,更何況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好故事,所以大家肯定更願意相信泰坦尼克號電影版的了。
-
6 # 大魔天王
其實人們相信哪個現在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逝者安息,生者珍惜,後世銘記!!!
1912年4月14日那個恐怖的夜晚,泰坦尼克號上共有705人得救,1502人罹難。
泰坦尼克號沉船前的最後一張照片(1912)
38歲的查爾斯·萊特勒是泰坦尼克二副,他是最後一個從冰冷的海水中被拖上救生船、職位最高的生還者。
他寫下了17頁的回憶錄,講述了沉船災難的細節。
面對沉船災難,船長命令先讓婦女和兒童上救生艇,許多乘客顯得十分平靜,一些人則拒絕與家人分開。
我高喊:女人和孩子們過來!然而我根本找不到幾個願意撇下親人而獨自踏上救生艇的女人或孩子。
萊特勒回憶道:只要我還活著,那一夜我永遠無法忘記!
沒想到她搖了搖頭:不,我想還是呆在船上好。
她的丈夫問:你為什麼不願意上救生艇呢?
這名女人竟笑著回答:不,我還是陪著你。
此後,我再也沒有見到過這對夫婦······
一副曾命令他上船,被他憤怒的拒絕:我喜歡最初的說法(保護弱者)!然後,把唯一的位置讓給三等艙的一個愛爾蘭婦女。
幾天後,在北大西洋黎明的晨光中,打撈船員發現了他,頭顱被煙囪打碎。
他的資產可以建造十幾艘泰坦尼克號,然而亞斯特拒絕了可以逃命的所有正當理由。
著名銀行大亨古根海姆,穿上最華麗晚禮服:我要死得體面,像一個紳士。
他給太太留下的紙條寫著: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我搶佔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
我不會死得像一個畜生,我會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八號艇救生員對67歲的斯特勞斯先生提議:我保證不會有人反對像您這樣的老先生上小艇。
斯特勞斯堅定地回答:我絕不會在別的男人之前上救生艇。
然後挽著63歲羅莎莉的手臂,一對老夫婦蹣跚地走到甲板的藤椅上坐下,等待著最後的時刻。
紐約市布朗區矗立著為斯特勞斯夫婦修建的紀念碑,上面刻著這樣的文字:
再多再多的海水都不能淹沒的愛。
六萬多人出席了當年在曼哈頓卡耐基音樂廳舉行的紀念斯特勞斯晚會。
一名叫那瓦特列的法國商人把兩個孩子送上了救生艇,委託幾名婦女代為照顧,自己卻拒絕上船。
兩個兒子得救後,世界各地的報紙紛紛登載兩個孩子的照片,直到他們的母親從照片上認出了他們,孩子卻永遠失去了父親。
此後,她終生未再嫁,以此懷念亡夫。
在瑞士洛桑的倖存者聚會上,史密斯夫人深情懷念一名無名母親:當時我的兩個孩子被抱上了救生艇,由於超載我坐不上去了,一位已經坐上救生艇的女士起身離座,把我一把推上了救生艇對我喊了一聲:上去吧,孩子不能沒有母親!
這位偉大的女性沒有留下名字。後來為她豎了一個無名母親紀念碑。
死難者還有億萬富翁阿斯德、資深報人斯特德、炮兵少校巴特、著名工程師羅布爾等。
他們把救生艇的位置讓出來,給那些身無分文的農家婦女。
凌晨二點一號電報員約翰·菲利普接到船長棄船命令,各自逃生,但他仍坐在發報機房,保持著不停拍發“sos”的姿勢,直至最後一刻。
它,在向我們每一個人詮釋著愛的偉大!最最重要的是:我要讓你知道,我有多麼的愛你!
回到日本立即解職,他受到所有日本報紙輿論指名道姓的公開指責,他在懺悔與恥辱裡過了10年後死去。
《永不沉沒》的作者丹妮·阿蘭巴特勒感嘆:
這是因為他們生下來就被教育:責任比其他更重要!
傑克最後對露絲說的話:你一定會脫險的,你要活下去,生很多孩子,看著他們長大。你會安享晚年,安息在溫暖的床上,而不是今晚在這裡,不是像這樣的死去。贏到船票,坐上這艘船…是我一生最美好的事,讓我能跟你相逢。
不管是面對生死還是生命中的任何磨難,相愛的手永遠都不會放開。
-
7 # 神獸電影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內心的底層邏輯是趨向於避免接受複雜事物的,歷史上真實的泰坦尼克事件一定會有更加複雜的背景和事故原因,並且現場的情節也一定會比電影中慘烈的多,而且人性的黑暗面也會真實暴露。反觀電影《泰坦尼克號》,經過藝術化的加工處理,在展現人性黑暗一面的同時,大量渲染了人性真善美的一面,並且以男女主轟轟烈烈的愛情為線索,讓人們看到了有血有肉的故事,而不像歷史中的事件,對於現代人來講只能算是個海難符號了,沒有更多的印象了。
這麼問題其實等同於問《三國志》和《三國演義》,觀眾更願意相信哪個,《三國志》代表歷史真實事件,《三國演義》代表藝術加工,很明顯,戲劇化的《三國演義》更能受到大眾的相信。
其實不能說相信哪個,只能說大眾更願意接受哪個,我相信,對於真實的歷史事件,大眾都會相信,但不代表會從內心接受現實,經過藝術加工的電影,既是讓大眾瞭解歷史事件的一扇視窗,又是讓大家有身臨其境體驗的一個載體,所以大眾更願意接受電影的《泰坦尼克號》。
-
8 # 觀後影視
《泰坦尼克號》是歐美無法超越的經典愛情災難片,《泰坦尼克號》電影採用了非常細膩的拍攝手法,電影中的《泰坦尼克號》要表達的主題內容更偏向於“愛情能戰勝災難”,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泰坦尼克號事件和電影中的《泰坦尼克號》是完全不一樣的,歷史上的更加殘酷與狼狽,在災難面前,人們顯得更加的無助,人們顯得更加的渺小,但是為了讓人們慢慢忘記歷史上的泰坦尼克號事件帶來的痛苦,人們通過電影《泰坦尼克號》來減少痛苦,把減少心靈的痛苦寄託在電影之中,讓歷史上的泰坦尼克號事件永遠都刻在歷史上,讓它慢慢的變成一種過去。
-
9 # 大眼與電影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是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電影裡可以展現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事情,引起共鳴,這樣更吸引大家觀看。
人們相信《泰坦尼克號》情節是假的,同時也“相信”這部電影的劇情是真的。
這部電影太好看了,太經典了。我知道不可能有這樣的故事發生,又幻想自己是傑克。導演應該加雞腿,如果他拍《泰克尼克號2》我還是會看的,並且“相信”故事是真的。
-
10 # 電影精選官
首先要套用一句俗話就是,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可謂是非常經典的災難片了,其經典的一個原因就是將泰坦尼克號的事件基本上做了還原,包括船,主要人員,事故始末等等。
那麼為了能夠更吸引人觀看,電影都會虛構出一些劇情和人物來帶領觀眾重溫整個故事。就比如我枯燥的跟別人敘述,說一條大船,第一次航行,就撞冰山沉了,可能別人就當做是一條新聞,或是一個歷史事件,一聽就過去了。
至於是喜歡真實事件,還是喜歡電影的話,我想這個倒是見仁見智了,歷史的真實性我們需要尊重,與此同時,藝術作品也值得我們去欣賞,我個人覺得相比之下,真實事件會更加殘酷和讓人絕望,相反電影中的故事會讓人充滿希望,因此在不破壞真實事件基礎上,我更喜歡相信經過藝術加工的電影。
-
11 # 活著即是勝利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我,更喜歡有傑克和露絲那個。歷史上的泰坦尼克號和電影是不是不一樣?
歷史上的泰坦尼克號其實和電影是有相同的地方,並非完全不一樣。比如船長愛德華史密斯、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等人物均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泰坦尼克號最終沉沒也是不爭的事實。問題在於,如果光看冷冰冰的歷史,我們也許永遠無法感受當時人們的絕望。
電影用插敘的形式,透過那鏽跡斑斑的殘骸,故事娓娓道來:一位靠賭博贏得的船票登船的平民青年節課,一位年輕的貴族少女露絲,那一眼萬年的美麗邂逅,然而厄運的雙手卻牢牢抓住兩個年輕人,“Jack,I LOVE YOU”當露絲說出這全片唯一的告白的時候,傑克卻永遠的離開了她,成了她終生難忘的最美回憶。
電影的難忘之處在於它不僅僅呈現了一段絕美的愛情,也展現了災難來臨前的人性。有的人沒有資格上救生艇,有的人卻在抱怨救生艇上位置太擠;有人千方百計的疏通船員,只為了救生艇上的一個位置,有的人拿起小提琴,拿起大提琴,譜寫生命最後的悲歌。
電影中的這些故事讓冷冰冰的歷史有了一絲溫暖,讓觀眾感同身受、無法忘懷。
最後,回到你的問題本身,人們更願意相信哪個?我覺得應該是人們更喜歡哪個故事。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裡作家和派的問答:
派:“兩個故事你更喜歡哪一個?”作家:“我喜歡有老虎那個,因為那個故事更精彩。”派:“所以,你跟隨上帝。”
至於,大家喜歡哪個故事,就是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情形了。而我,更喜歡有傑克和露絲那個。
-
12 # 第五空
其實,這不是一個相信不相信的問題,真正的歷史和電影中的藝術加工一定會是有很多出入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好像《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一樣,談不上相信,只能說更喜歡哪個。《泰坦尼克號》在電影中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影片中傑克和露絲的愛情故事也讓人難以忘懷,最後露絲將海洋之心沉入大海,將自己最美好的回憶珍藏進腦海,將自己的愛和傑克一起留在了只屬於他們兩個人的泰坦尼克號上。
-
13 # 一心說電影
這不是看人們相信那個,而是看人們需要哪個。當我們面臨危機和不幸時,我們更多地應該去相信電影裡那些有愛的鏡頭,當我們面對罪惡和人性時候,我們也應該認清電影背後現實的一面
-
14 # 金玲L
相信《泰坦尼克號》一定在很多人的選擇之中,Jack對Rose說過的三次“You jump,I jump”成為絕世經典。凍僵的Jack 慢慢滑向海底,Rose心痛不已。他們的愛情之所以動容,是因為他們超越階級桎梏的勇敢,是因為在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後求生瞬間的痛苦。
災難中的愛情,往往讓人永生難忘。有一部新片同樣說的是深愛的人因為災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但它比《泰坦尼克號》更令人心痛,因為它是真實發生過的。
-
15 # 康小軍
看過電影的朋友應該記得,船撞上冰山後,一側大量進水,船體開始傾斜。乘客們驚慌失措,紛紛湧向甲板。船長見大勢已去,也慌了,忙向船員下令棄船,還派人把守二等艙和下等艙的進出通道,將大部分旅客堵在甲板外,護送頭等艙的貴賓先上救生艇。積水越漫越高,絕望的人群看著救生艇一艘艘駛離,自己卻不得上前,終於與管制船員爆發衝突,呼救聲與咒罵聲此起彼伏。混亂中,傑克把露絲推上救生艇,自己墜入冰冷的海水。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扒著一片木板浮在水面,打著磕顫,傾訴內心告白。露絲大哭,拼命要把他拉上艇,傑克卻漸漸凍僵,垂下頭,手鬆開木板,慢慢向下滑落,直到被海水淹沒。
意外和明天,人們不知道到底哪個會先來。電影還原百年前那場海上浩劫,帶給我們身臨其境的體驗,彷彿親眼見證人間的生離死別。很多觀眾像露絲一樣,流下傷心的淚水。所以從情感上,人們更願意相信電影。
回覆列表
大家好,我是小滑頭,關於這個問題,以下是我的拙見。
首先,咱們來說說歷史上的泰坦尼克號事件。
永不沉沒的美譽被打破泰坦尼克號是當時世界上體bai積最龐大、內部設施最豪華的客運輪船,有“永不沉沒”的美譽 。然而不幸的是,在它的處女航中,泰坦尼克號便遭厄運;
它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途經法國瑟堡-奧克特維爾以及愛爾蘭科夫(Cobh),駛向美國紐約。1912年4月14日23時40分左右,泰坦尼克號與一座冰山相撞,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五間水密艙進水;
次日凌晨2時20分左右,泰坦尼克船體斷裂成兩截後沉入大西洋底3700米處。2224名船員及乘客中,逾1500人喪生,其中僅333具罹難者遺體被尋回。
大自然的神祕力量驚醒人類泰坦尼克號沉沒事故為和平時期死傷人數最為慘重的一次海難,其殘骸直至1985年才被再度發現,目前受到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保護;
泰坦尼克號是人類的美好夢想達到頂峰時的產物,反映了人類掌握世界的強大自信心。它的沉沒,向人類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祕力量,以及命運的不可預測;
到泰坦尼克號沉沒那天為止,西方世界的人們已經享受了100年的安穩和太平。科技穩定地進步,工業迅速地發展,人們對未來信心十足,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驚醒了這一切。
這艘“永不沉沒的輪船”-埃菲爾鐵塔之後最大的人工鋼鐵構造物,工業時代的偉大成就,因為對自然的威力掉以輕心,滿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處女航中就沉沒了;
泰坦尼克號將永遠讓人們牢記人類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價,人們永遠也忘不了這幅畫面:泰坦尼克號在海底昂著頭,殘破和汙跡也掩蓋不了高貴,這是歸宿,歷史就這樣演變成了傳奇。
人類的美好願望真實的歷史上泰坦尼克號事件中並沒有露絲和傑克的故事。而在後來上映的電影《泰坦尼克號》正是以此次災難事件為背景,拍攝的災難愛情片,裡面增加了露絲與傑克的浪漫愛情故事。影片上映後,引起了熱烈的反響,成為了一部眾所周知的經典電影。時至今日這部電影也會讓人記憶猶新。
通過對比真是的歷史事件和電影《泰坦尼克號》,我認為人們更願意相信電影《泰坦尼克號》。因為面對沉重的災難事件,人們總是願意相信美好的事情會發生,浪漫的愛情會存在,而電影《泰坦尼克號》里正是著重強調了露絲與傑克的愛情故事,讓人們看到了即使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也會有值得人們歌頌的愛情。